保护开发并举、建设管理并重“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八坊十三巷保护开发综述

八坊十三巷位于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辖区,区内常住居民1013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以上,是典型的老城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按照中央和省州部署要求,临夏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文旅融合切入点,保护开发并举、建设管理并重,将八坊十三巷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甘肃文旅新地标,探索出一条“城中村”融合发展新路子。2017年以来,八坊十三巷累计接待游客1042.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5亿元。

一、开发保护并重,筑牢发展根基。尊重群众意愿。树牢“文化为先、利民为本”思想,围绕“亲民、利民、便民”目标,项目建设前期组织广大基层干部走街串巷、逐家逐户做工作,耐心细致讲政策、作比较,教育引导群众甩掉思想包袱,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得到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因地制宜改造。在充分调研、考察学习、多方论证基础上,尊重历史、因势利导,合理确定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定位和“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合理利用”的改造思路,先后实施建筑风貌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古街民居保护、十三条街巷改造、红水河沿线生态治理和开发等综合保护改造工程,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又留住临夏人民的乡愁。突出特色开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划建设“八坊精粹”经典核心游览区、“特色商业民俗文化”核心游览区、“民间艺术及地域风情”体验核心游览区、“生态怀旧”水岸风情核心旅游区“四大区”,精心打造丝路风情巷、八坊童趣巷、红水河映像、八坊创意巷、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八坊味道巷,将历史与现代、民族与艺术、人文与休闲巧妙融合。

二、科学管理赋能,提高运营质效。规范化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保护开发,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制定实施《八坊居民公约》,对八坊十三巷内建筑的保护、管理以及景区内的经营行为、居民行为提出明确规范和具体要求。市场化运营。由临夏枫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旅游集团旗下中旅风景北京)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对八坊十三巷景区规划、产品策划、管理模式、运营质量、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品牌形象等进行全方位提升打造,推动景区经营收入及旅游服务品质提升。2021年6月7日,“新甘肃十大必去景区”评选活动中,八坊十三巷景区荣登榜首。全区域治理。落实《临夏市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今年以来发现解决突出环境问题100处,见缝插绿、出门见绿开展绿化美化,栽植罗汉松、高杆月季玫瑰海棠等各类花卉苗木3200多株,极大提升了景区颜值气质。用好“美丽八坊”掌上智慧社区小程序、民呼我行“临”距离、云上河州、电子导航等智慧平台,实现游客有需求、平台有感知、服务有保障。

三、突出文化铸魂,打造独特魅力。下功夫挖掘文化。组建八坊文化搜集整理工作专班,通过公开征文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整理八坊历史变迁、红色印记、人文故事、民俗用品,在此基础上将临夏人文元素与区域内砖雕木雕、彩绘、浮雕、铜塑进行有机融合,旧貌换新颜后的八坊十三巷内分布着州级以上非遗文化项目119项,历史文化景观星罗棋布、步步可见。花气力保护文化。遵循不拆一间房、不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的保护开发要求,较好保护了原住居民鲜活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为打造八坊十三巷景区提供了内容充实、内涵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大景区文物保护力度,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方位展示文化。加强对各街巷和古民居的修缮改造,采用文化上墙、景观进巷等方式,先后建成民俗馆、手工艺馆、人物故事馆、茶马司、小剧院、博物馆、非遗馆、科技规划馆、丝绸之路馆、河州书院等10座古民居四合院,科学布局历史变迁、重要人物、特色产业等传统民俗文化,立体展示砖雕、葫芦雕刻、手工地毯文创产品制作,带给游客体验式、融入式、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来源:临夏文旅

Hash:8a9b9f2b2080342c3f21e5423a72c7c8645357c9

声明:此文由 大西北消息速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