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淮北这座遗址入选国家级规划!

提示:"淮北文旅体"↑免费订阅

众所周知,柳孜运河遗址

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

更是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工程”

近日,又有好消息传出

柳孜运河遗址入选国家级规划——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全国150处大遗址入选,包括5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我省凌家滩遗址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寿春城遗址、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明中都遗址等6处大遗址榜上有名。同时,柳孜遗址列入跨省市保护利用的大运河项目之中。

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座位于百善镇的千年遗址

柳孜,古称柳子填,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西,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逐渐繁荣,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柳孜运河遗址位于柳孜村。1999年、2012年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9艘木质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填补了运河考古的多项空白。

柳孜运河遗址的考古发现,对研究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运河结构、河道变迁、水工技术、造船技术、漕运历史、商旅活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柳孜运河遗址,曾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5月

CCTV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

走进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等处

以直播连线的方式

讲述淮北市运河文化的亮丽风采

柳孜运河遗址

今后会如何保护利用

根据《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国家属性、考古支撑、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原则保护利用大遗址;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到

全面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寻踪线路等精品文旅线路。实施大运河文化带通济渠(濉溪段)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柳孜遗址区

游客服务管理中心效果图

来源:淮北发布

END

Hash:7648d6ffa5ba2967aea139d919eba11e15010dd1

声明:此文由 非常生活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