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探秘丨让文物活起来,开启一场上京会宁府的历史文化之旅

编者按

它们,记录着历史

它们,承载着文化

它们,闪烁着艺术的光芒。

它们,凝聚着科学的辉煌。

它们,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黑龙江省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759处,其中古遗址6537处,古墓葬341处,古建筑126处,石窟寺及石刻3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484处,其他2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一至七批,单体50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1处(一至六批,单体3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33处,其余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即日起,“文旅龙江”订阅号将陆续刊登各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内容。本期为您介绍的是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区南郊,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金代都城遗址,对于东北疆域史的研究以及金代考古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金上京遗址保护碑

金上京是金代五京之一,为我国女真族所建金朝(1115年至1234年)的早期都城,是中国都城分布上的最北方都城,是辽宋金时期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四大故都”之一,也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金代都城遗址,对于东北疆域史的研究以及金代考古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金上京遗址保护碑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哈尔滨市区东南28.5公里处,海拔150米。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俗名白城,金朝在此历经四帝,统治三十八年。海陵王1153年迁都燕京后,这里仍是金朝在东北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金太祖时,“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或称“阿触胡(按出虎之异译)御寨”。阿骨打建寨之处大抵在北城范围内,即位后只设毡帐,晚年始筑宫殿,以为临政之所。

皇城午门址俯瞰

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始筑南城内的皇城,初名会宁州。金太宗建为都城,升为会宁府。天会三年(1125年)夏,皇城内大兴宫室建筑。天眷元年(1138年)八月,金熙宗“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旧上京(指辽上京,在今内蒙巴林左旗)为北京。”这里有上京之称自此始。在金熙宗时,曾对金上京宫室进行过两次重要的扩建:一次在天眷元年(1138年),一次在皇统六年(1146年)。熙宗爱慕汉族帝王的宫室制度,因而在即位的第四年,便营建宫室,特别是皇统六年(1146年)春,金熙宗仿照北宋故都汴京(今开封)的规模对会宁府进行了一次扩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雏形,将皇帝、贵族与一般平民百姓的居住区相分离。上京会宁府的规模虽然仅为汴京城的十分之二、三,但在东北古城中已是较大的了。此城在风格上明显地保持着一些辽金古城的建筑特点。

南城南墙西段

1150年初,海陵王发动宫庭政变弑熙宗而上台,于1152年月二开始迁都北京。迁都后,海陵王对上京仍严加控制。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罢上京留守司”,“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可能也在这时。十月,又“命会宁府毁旧宫殿”,使上京城的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金世宗即位后,为了取得女真贵族的支持,十分重视会宁府的重新建设。大定二年(1162年),以会宁府为金朝兴王之地,命于庆元宫址建正殿九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建太祖庙。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恢复了这里的上京称号。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又复修宫殿,建城隍庙。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用砖砌筑城墙的外表。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五月初,这里的城邑和宫室建筑已恢复了可观的程度。但由于海陵王破坏严重,金世宗仍深感“风物减耗,殆非昔时”。直到金世宗晚年,上京的宫殿建设也没停止。

南城南墙西门址

金末,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割据咸平,于贞祐三年(1215年)四月北掠上京城,被援军击退。当年十月,蒲鲜万奴僭号自立,建立大真(后改称东夏)政权。1217年初,上京行省完颜太平与万奴勾结,受万奴命发动兵变,执上京元帅完颜承充,并焚毁了上京宗庙等建筑,这里再次受到破坏。四月,金朝政府“以权辽东路宣抚使蒲察五斤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于上京。”1218年四月,蒲察五斤尚有奏表,后来《金史》对上京便失去记载。1233年,蒙古军生擒蒲鲜万奴,“东北悉平”上京城可能也在这一年被占领。

元代,金上京故城是通往奴儿干的重要驿站。明代前期曾在阿什河中游设置阿实卫、岳希卫(阿城市亚沟镇岳吉),金上京故城仍为海西东水陆站之一,在此之后逐渐荒废不用。由于历史的误会,有人把金上京与渤海上京混而为一,直到清末,学者曹廷杰亲自踏查,才重新认定此城。

清代初期,此城砖石筑的城墙尚保存完好。解放前,外国侵略者曾多次盗掘上京城内的殿址;解放后,这座古城才得到国家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城北墙段东段(东-西)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总面积约6.28平方公里,较好地保留了原有城市规划格局的遗迹以及大量的各类建筑基址,尤其是城垣、马面、城门及瓮城保存较好,宫城内的主要建筑遗迹,至今仍高于现地表。

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及皇城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城略大于北城,二城均为长方形,平面上一纵一横相互衔接,连为一体,北城南北长1828米,东西宽1553米;南城东西长2148米,南北宽1528米。两城之间筑隔墙,有门相通。二城外围周长约为11公里。城墙夯土版筑,存高约3~5米,墙基宽7~10米。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筑一马面。在全城5个城角上各构筑角楼一处。城门9处,个别带有瓮城。城外及二城间的腰垣南侧,均有护城壕。

城西墙(南-北)

皇城建于南城内偏西处,南北长645米,东西宽500米。自南向北有五重宫殿基址整齐地排列在皇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有回廊基址,殿基平面呈“工”字形。皇城南门两侧有两个高约7米的土阜,对峙而立,称为阙。两个大土阜间又有两个小土阜,各高约3米。大、小土阜间是皇城南门的3条通道,中为正门(午门),两侧为左右阙门。

以金上京城址为中心,周围分布有刘秀屯大型宫殿建筑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早期陵址、半拉城子遗址、郊祭坛遗址、小城子遗址等多处相关的历史遗存,是与会宁府遗址同时期的金上京地域内的上京文化构成要素,从都城历史传承演化、礼制、祭祀、陵墓、宗教、民俗等多方面反映了金代北方女真文化的面貌,对金代都城建制提供了有力补充。

皇城第二殿址

皇城第四殿址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100处重要大遗址之一;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11月,黑龙江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规划》。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为搞清金上京城的基本形制、结构与布局,2013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金上京遗址考古工作计划》。该计划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于当年启动实施,目前已连续开展多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上京城城墙、城门、皇城内建筑基址、皇城外南侧大街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和勘探,取得了初步的学术成果。通过考古工作,为进一步认识金上京城的构建时序和使用沿革,进而为金上京大遗址的整体有效保护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来源:文旅龙江)

Hash:a74d66a8f5b3736c73796b8ca5b503d1f6fd0be3

声明:此文由 黑龙江省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