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红军路 | 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跨越87年的红色印迹
编者按:
为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月15日,巴中日报社启动“记者再走红军路”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
由巴中日报、巴中晚报、融媒体中心等部门抽调精干编辑、记者,市区县相关专家共30余人,组成阵容强大的全媒体采访团队,10余天行程超过1000公里,深入到各区县20余处红色遗迹、遗址现场探访,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沿途看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感受薪火相传的红军精神在巴中焕发的强大动能。
采访团用视频、航拍、图文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打开红色记忆之门,展示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并在巴中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体平台同步推送。从今日起,陆续刊发“记者再走红军路”大型主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巴中日报“再走红军路”采访团出发前合影
米苍山南麓。
宕水和杨家河在这里交汇
故名两河口
1932年12月,钟家沟会议确定入川建立根据地的作战方针后,红军涉水进入两河口,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曾经是地理名词的两河口开始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象征,随着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远征者立足两河口直下通、南、巴、平等地,全国第二大苏区从这里奠定了基础。
01
再走红军路
——通江两河口
2019年7月15日,巴中日报社“记者再走红军路”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团第一站来到了两河口。
站在奔腾不息的宕水、杨家河沿岸,
见证了87年前
仿佛在无声的诉说,
一段跨越时空的红色追寻中,
留下军民鱼水情的印迹。
绿水为引
从浮桥 到十八桥 的演变
1932年12月,为使主力部队迅速通过两河口进军川北,红军先遣队立即在当地组织人力,将4只木船横排于河上,上面铺以门板和木板搭成三路纵队可以通行的浮桥。在陕西境内的红军大部队接到命令,依靠这座川陕苏区时期的第一座浮桥,14000余名红四方面军主力在两河口群众的鞭炮声中胜利入川。
▲红军入川纪念雕塑
红军入川后,迅速以两河口为桥头堡,快速向泥溪、沙溪、通江方向推进。水路,是两河口的地理特征,也是水路让当地的穷人们迎来了红军。红军的到来,让水路得到更多的利用,河道上的浮桥一座座搭起。
▲龙头寨村支书杨伟儒介绍当年红军入川就是从这里趟过。
水路是红军入川的第一见证者
也是当地变化的记录者。
如今,在红军涉水入川的河口,
连续两座桥梁横跨两岸,
行人车辆从这里进出大山和川陕两地。
檬坝塘大桥,东坪村、小南山村渡改桥……
产业环线路、旅游环线路……
“十八桥”、“二十四路”的建设
如今的两河口
在解决两河口群众出行难的同时,
又形成了域内
互联互通、内畅外达的
交通骨干网络。
▲在两河口街上,记者采访村民两河口的红军故事
青山为证
馈赠属于征服它的强者
巴中日报
记者采访
站在海拔1200米的两河口镇龙头寨村
红军当年入川的路线就在
那眼前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中
当年,2000多人的先遣队翻越大巴山,砍去硝壁上的灌木丛,开辟出羊肠小道,在风雪中翻越冰雪厚达一米多的大巴山主脉山梁线,被军阀视为天堑的大巴山从此被红军踏在脚下。
对于征服它的强者,大山自有它的馈赠。
87年前,红军征服大山后,
来到物产丰富、群众拥护的川东北
87年后的今天,
勤劳的人们也在续写着传奇。
如今,两河口镇龙头寨村的山头都开发出来,
种上了脆李,连通邻村共有7000亩
▲两河口镇跨村联建脆李产业园
有奔头的不仅仅是龙头寨村,近年来,两河口镇立足于绿色和生态优势,引导和支持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特色养殖业。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发展建成了10000亩青脆李扶贫产业园;巩固提升了白玉、柏林包、龙头寨、木诺槽“四村一线”10000亩核桃扶贫产业带;发展白玉、东坪、鲁家坪、三官庙四个村3000亩枳壳扶贫产业;巩固扩面发展二里坝村1000亩红心猕猴桃扶贫产业,培育鞍子、长坡、白玉、东坪“四村一线”5000亩花椒扶贫产业……
曾跨越和浴血奋战过的青山碧水
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造血之源”
入川第一镇的旗帜,
▲在两河口广场,新媒体记者采访村民,畅谈新农村的巨变
“上巴山,到四川,穷人日夜把我们盼”。红军入川翻越大巴山时相互鼓劲的歌谣,一语道出了川北民众对红军的期盼。或许,源自人们骨子里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俯瞰两河口场镇
如今,在两河口东坪村,一排排淡红色的建筑,是东坪村的居民聚居点。省人民医院开发了远程医疗系统,东坪村和两河口的居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远在成都的专家问诊。
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号称“摔死猴子挂死蛇”的柏林包村,目前也已建起了6公里通村公路、4座漫水桥,架通了输电线路和自来水管。该村核桃、板栗、大黄、银花、杜仲、黄柏、大力子、五味子等物产也有了出路,还有煤、铁、硫磺、石膏等矿藏,如今到村考察的人川流不息。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日前,两河口镇党委政府向镇全体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说,两河口因红色革命而载入共和国的史册,广大群众和党委政府共同参与了两河口镇的成长与进步,共同见证了两河口的发展与变化。
传承红色基因,
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
带着87年的红色印迹,
两河口在这片红土地上,正奋力前进。
▲两河口留影
本文有删减,阅读原文请点击:红军入川第一镇 跨越87年的红色印迹
记者再走红军路采访特别报道组:张大梁、陈浩、杜远飞、岳静、陈杨、李建军、蒲康林、杨佳、石耀东、张容、韩梅、刘旭、付海旭、张敬伟、余小林、韩林、翁凯。
Hash:dfb00143d14a2eab9865f682d066732243b66a7b
声明:此文由 巴中全搜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