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回眸泗州城——以时间为轴纵览古泗州的历史沿革

要闻

风光秀美、人杰地灵,

这里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泗县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早在夏朝即开始建制。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中的徐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宋国,宋灭后属楚国管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属薛郡。后在潼城(今泗县潼城)增设僮县,与夏丘境属泗水郡。

(潼城古时为僮县,即现山头镇潼城村,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僮县以僮水为名。《水经注》日:僮水首受僮坡水,东北流古城北,属泗水郡管辖。公元117年(汉武帝24年)划归临淮郡。2003年泗县人民政府设立潼城遗址石碑并进行保护。)

西汉置夏丘县,属沛郡。东汉时,属下邳国。北周改夏丘为晋陵县,后与朱沛郡的高平县并置泗州。自此,泗州登上历史舞台,并前后延续了1400多年。

隋唐大运河示意图)

隋唐运河泗县段曾船舶如织、商贾云集)

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夏丘县,属泗州。

(废夏丘入虹)

唐武德四年(621),置虹县(今五河县境)。武德六年(623),废夏丘入虹。后虹县移治夏丘,属仁州。贞观八年(634)废仁州,虹县属泗州。元和四年(809),改属宿州。大和四年(830),废宿州,复属泗州。后复置宿州,治于虹,虹县再属宿州。五代时沿唐制。

(宋置淮南路,泗县属于淮南东路泗州)

宋元祐七年(1092),虹县属淮南路。绍兴九年(1139),改属淮东路泗州。绍兴十一年(1141),属南京路泗州。建炎后没于金,虹县仍属南京路泗州。元置行省路(府)、军(州)、县4级建制,虹县初属河南江北行中(尚)书省(又称河南行省)淮安府泗州,继属江北淮东道。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属临濠府泗州。

(明初凤阳府辖区范围)

明洪武六年(1373)九月,泗州改属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八月,属凤阳府泗州。

清初沿明制,后实行省、道、府(直隶州)、 县4级制。顺治二年(1645),虹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置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泗州升为直隶州,虹县仍属凤阳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泗州迁州治于凤阳府虹县,并虹县入泗州,虹县降为虹乡,至此泗县始为泗州州治。

(红色区域为明清时期泗州辖区范围)

1912年4月废州制,改称泗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 月,安徽省设3道,泗县属淮泗道(驻凤阳县)。1932年10月废道,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治泗城。后改行政督察专员制,泗县属第六区,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治泗城。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延续至今。

(泗县老城墙)

今泗县城,是东魏夏县、唐虹县、清泗州故城。古夏丘,虹县城,与泗州城一样有数次改迁。《泗虹合志》考证:“汉虹县故城,在今泗县城南百里,五河城西。唐复置虹县,县治北迁百里,以东魏所置夏丘县故城为虹县治。汉夏丘县故城亦在今五河县境,东晋废。东魏复置时县治北迁,即唐虹县,今泗城。”

虹县,因春秋旧地“红亭”而名。据《水经·获水注》记载:“秋,莫于红。”红,即红亭,即《地理志》之虹县也。

(古泗州城复原图)

从史料来看,古泗州所辖的范围先后包括泗县泗洪灵璧睢宁宿迁泗阳涟水盱眙、五河、明光天长等12个县,而且固镇县洪泽县的一部分地区也曾属于古泗州。在古泗州1300多年的历史当中,它的州治曾经有四处。

第一处是在江苏省迁市的省豫县(今省迁市省豫区),那是古泗州最早的泗州城。

第二处泗州城是在江苏省肝眙县淮河镇境内,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到清康熙九年(1680)泗州城沉没,共历时945年。

(古泗州遗址示意图)

(古泗州城出土的文物

第三处泗州城是在第二处泗州城被淹没以后,搬到江苏省盱眙县的第一山上的。从清康熙十九(1680)到乾隆四十二(1777),裁虹并泗,这座泗州城共经历97年的历史。

(盱眙古泗州城遗址

第四处泗州古城后迁移到虹县,也就是现在的泗县。从乾隆四十二(1777)到1912年,中华民国废除府州制后,改泗州为泗县,泗州州治在虹县共135年。

(古泗州城复原图)

这四处州治所在地中,盱眙淮河镇境内的时间最长,历时945年。在泗州城漫长的历史沿革中,又以明代的泗州城最为鼎盛。

古泗州建制距今已1400余年。泗州者,因州境内有泗水而得名。据《括地志》载:“泗水原出于兖州泗水县东陪笔山,其水四道,因以为名。”

世界遗产——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鸟瞰)

泗州始建于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当时北周政府为加强泗水运道和南北漕运的管理,在今江苏省泗阳县郑楼乡古城村境内的废黄河畔建城设治,由于倚泗水而建,故称泗州。

(泗县县城卫星图)

泗州因泗水而得名。泗州迁治后,已远离泗水,而隋炀帝对大运河通济渠的开凿更促使了泗水故道的变迁。古泗水经江苏沛县、徐州,循着黄河东南流,至清江市北人淮,称为泗口,亦名清口。自金以后,泗水自徐州以下为黄河所夺,水系大变,如今名实均已不存。(文/姚森 袁浩 图/吴天元

版权声明

“泗县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凡标注“原创”的,一律禁止转发;凡未标注禁止转载的,转发时需在正文显要醒目位置准确标注来源“泗县发布”,并完整标注原作者、编辑人员信息,链接原文地址;引用内容不可断章取义、过度解读或误读;引用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不可进行裁剪、剪辑处理。如违反上述情况,一律按侵权处理!

Hash:36204d05990b3b81b7b0fa5a3ec31e38785f01d7

声明:此文由 泗县本地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