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打造乡村游 绘就新画卷
目前,石泉县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逐渐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石泉县坚持文旅融合的思路,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推动民宿旅游、古村旅游、农耕旅游等发展。该县涌现出了一批初具规模、影响较大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特色旅游名村,全面展现了乡村文化旅游魅力。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引擎。
中坝村:追寻童年和乡村记忆
“中坝村是移民搬迁社区,现在村民以房屋入股,‘吃’上了旅游饭。”看着错落有致的作坊、争相拍照的游客,11月17日,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派驻中坝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胡兰英告诉记者,是乡村旅游让村庄开启了特色小康之路。
中坝村。
作坊街。
中坝村位于石泉县后柳镇东南11公里处,是后柳镇最偏远的高山村之一。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光秀丽。历史上这里市肆发达,油坊、酒肆、铁匠铺等传统作坊在当地都有清晰的历史记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中坝村形成以72个传统手工作坊为核心,集传统手工业的继承、传承及展示、体验于一体,兼具旅游、休闲、观光、养老和现代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让原本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作坊小镇”。
在一间名为手工芝麻糖的作坊,女主人邓国红是中坝村一组村民。她告诉记者,2017年,中坝作坊小镇试运营的时候,她就在小镇里办起了手工作坊,制作手工芝麻糖。她做出来的芝麻糖常常供不应求,生意越做越好,收入越来越高,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日子过得幸福又甜蜜。
手工作坊“一扇天下”老板名叫李宗琴,作坊里有编制的蚂蚱、蝎子、竹蜻蜓、竹篓、棕扇等,连店里的微信收款二维码也是编制的。李宗琴是中坝村人,出嫁外地后听说家乡建起了72个作坊,于是返乡开了手工作坊。除了自己编棕扇,李宗琴还把编棕扇的手艺无偿传授给乡亲们。乡亲们编好后由她回收销售,既传承了手艺,也为乡亲们增收找了一条新路子。
石泉庖汤会展馆。
11月21日,在作坊小镇里举办庖汤宴,专人抬着送菜。
中坝作坊小镇,将72家移民搬迁闲置门面打造成酿酒、草编、做豆腐、搨辣子、传统榨油坊、活字印刷等不同业态的非遗手工作坊,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农耕文化促进带动消费;还挖掘当地传统民俗年文化庖汤会,连续两年举办庖汤会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来此体验特色非遗文化,追寻童年和乡村记忆。
中坝作坊小镇还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600余户群众发展订单农业,300余人依托作坊小镇景区的建设实现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2020年,中坝作坊小镇入选国际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同时,作坊小镇景区还是省内驰名的非遗体验旅游精品线路。
胜利村:乡村旅游一颗璀璨明珠
饶峰镇胜利村地处石泉县城西北16公里,胜利村(黄花菜)是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石泉黄花菜在全县发展达3万余亩,202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胜利村从发展农业到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文化村”“一村一品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
饶峰镇胜利村。
胜利村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达78%,依托独有的饶峰雄关,张飞滚鼓,杨家大院,汉王遗址等人文历史,发展农旅、文旅相融合的特色旅游美丽乡村。胜利村景区建设和基础建设齐头并进,打造39套特色民宿,村民建成农家乐及民宿共25家,其中民宿12家,小商户4家。胜利村让田园变公园,民宿变成景点,农房变成客房。如今,胜利村特色旅游已初具人气,百合花节、农民丰收节、汉江之春等已成为饶峰旅游品牌。此外,胜利村还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产业链,成为陕南乡村旅游一颗闻名遐迩璀璨明珠。
记者来到胜利村饶峰驿站时,发现这里街道整洁干净,一排排小白房子拔地而起。近年来,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子午道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先后建成饶峰驿站、西山靶场拓展、百合观赏园、跑马场、竹园客栈等旅游经营项目。村委会将资源变资产,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200余人创业增收,逐渐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村民向业主、农民工向技术工人的转变。村集体资产总额达3460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97万元。
明星村: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
位于池河镇的明星村,是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1月18日,明星村党总支书记刘家满告诉记者:“十年前,我们村养猪6.8万头,这几年由于环保,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试点农旅融合示范建设。”去年,该村生猪、蚕桑、养鸡和乡村旅游四大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村集集体经济收入7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873元,走出了一条“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年过六旬的陈泽华、邓仁菊夫妇在村上的旅游公司做保安、保洁工作。陈泽华笑着说:“没想到我们的老房子被租用后,竟然装修的这样上档次,改成名叫‘蚕仙阁’的民宿。”现在,工资收入,再加上房屋租赁费、桑园流转费和村集体经济分红,一年下来老两口的总收入超过5万元,他们心里很是满足。
2015年,由原明星、大阳和草庙三村合并成新的明星村,成立了蚕桑、生猪2个产业支部和1个综合党支部,明星村党总支由此建立。以“村企联”“村社联”的形式推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猪—沼—桑、桑—园—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今,明星村有桑园近万亩,年养蚕达5000多张;发展桑园养鸡示范点30多处,年养鸡20万只;发展万头猪场3个、千头猪场22个;建设万吨有机肥厂1个、年产30万头屠宰场1个。
2020年,明星村发动群众入股参与,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经过半年建设,明星村桑园变成了景点,旧宅变成了民宿,相继开发建成桑品种博览园、果桑采摘园、精品民宿、乡村酒吧等。从2020年9月开园至今,明星村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余人,综合消费3000余万元,带动景区及周边50家民宿、餐饮及2000多名农民增收和200名群众就地创业就业。今年“5·1”假日旅游。该村收入突破200多万元。通过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村,明星村从一个依赖传统产业发展的普通村变成了如今的特色旅游名村。
“我们打造集精品民宿、农耕体验、原乡生活、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田园乡村社区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中来,实现三产带一产促二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刘家满信心十足地说。
目前,石泉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壮大龙头企业,构建具有石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体系。同时,以建设全国“两山”示范县、全国文化旅游名县、西北生态经济强县为定位,依托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石泉。同时,石泉县还持续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来源:陕西农村报
Hash:1972a16e2950346c4254c93aae650c80f1bd1db2
声明:此文由 秦岭南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