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虞俦的南坡情怀

和平

第877期

虞俦,南宋宁国县人,南坡(现称南门山岗)是他的祖产地。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兵部侍郎。留下《尊白堂集》诗歌874首。他与南宋四大中兴诗人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交好,既是同僚,又是好友,常有诗文唱和。虞俦的诗受杨万里等大诗人影响很大。纵观宁国历史,虞俦是留下作品最多、声誉最大的诗人。

本文只就虞俦诗集中关于南坡的诗做一点评析,抒一点感触,借此向前辈致敬

虞俦出生在一个读书家庭,父亲虞璠,有东汉高士之风。他隐居西山,建草堂读书,生有五个儿子,虞俦是其第三子。五个儿子均以读书出身,其中虞俦、四子虞佃高中进士。

虞俦,一生为官近四十年,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地方官、中央大员,他都历练过。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学白居易之诗风,诗之精神。但由于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人生遭际较为平顺,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动荡和变故。这有限的视野,平和的心境,反映在其作品中则表现为诗歌整体风格的平淡化。

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谓:虞俦“所作韵语,类皆明白显扬,不事藻饰,其真朴之处,颇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处,亦颇近居易。盖心摹手追与之俱化,长与短均似之也”。

综观虞俦现存诗,也如白居易一样,不乏关注民生国事、反映现实生活的讽喻之作,知足常乐、陶冶性情的闲适之作以及触物兴怀,情发于内的感伤之作。

描写他生活、成长、终老的南坡的诗贯穿于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之中,不完全统计,《尊白堂集》中有八十余首写的是南坡和与南坡有关的事。儿时的欢愉,少年的天真,读书时的艰辛,入仕后对南坡的思念,以及三朋四友在南坡饮酒唱和,为父母丁忧守孝的伤感,年老抱恙回南坡休息,告老回乡生活难以为继的穷困,在南坡诗中尽得到展示。

“怅望家山天样远,万枝相映落霞红”,“仆家南坡之西,正见文脊山”,诗人不仅以自然风光入诗,南坡,承载了诗人对家乡、亲友浓浓的思念之情,也是诗人久困樊笼、渴望归隐避世的精神家园。

喜爱南坡自然风光,常吟南坡四时景致。

“枝屡南坡路不赊,就中景物四时佳。春林竞秀烘迟日,雪岫初晴眩晓霞。炎夏清风横一榻,澄秋明月满千家。人生适意须行乐,况是樽前鬓未华。”南坡四季景色变幻不要不同;春日暖阳下的绿林争比秀丽,冬日积雪的峰岚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景眩了晨起的彩霞,夏日凉爽的清风横卧一榻驱散一室的炎热,秋日皎洁澄净的月光落满千家万户。如此美景,莫要辜负,及时行乐,莫负年华。

我在虞俦诗集中随便摘取几首写南坡的春夏秋冬的诗句,以俟共赏。

春景:“春风吹水生碧鳞,南坡花事日日新。水流花出人间去,应有桃源迷路人。四围山色染黛绿,夹道柳丝摇曲尘。碧桃和露真含笑,海棠过雨犹横陈。蜜脾未满峰子闹,麦穗现齐媒雉驯。”春日下的南坡暖风拂面,碧水生波,各色花朵,争艳开放。四周青山环绕,夹道杨柳依依。坡中还有沾露含笑的桃花,雨打犹放的海棠蜜蜂穿梭其中,好不热闹!恍若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沉醉其中。诗中描绘了南坡一派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的春色

夏景:“雨歇频垂柳,山高故隐巅。南坡疑断路,平地怪流泉。梅黄虽借润,榴大漫呈妍。”诗中简笔勾勒出夏日雨中的南坡风光。坡中云雾缭绕,群山若隐若现,似乎阻隔了通往南坡的路。隐现于雨雾之中的黄梅饱受雨露滋养,火红的石榴花烂漫盛放,颜色对比鲜艳夺目,呈现出南坡雨景的幽静空濛。

秋景:“萧寺钟声远,坊门酒旆低。目行无远近,脚力免攀跻。更喜经前圃,何妨过小溪。烟林轻曳练,云岫近横梯。井邑千家丽,川原四望迷。披榛通曲径,锄麦乱蔬畦。道旁知苦李,霜后认红梨”。入秋,诗人置身南坡之中,耳畔回响着寺庙悠扬的钟声,远景目及云烟缭绕的峰峦,远眺小桥流水人家,环顾原野的苍茫无垠;又近景一一点染南坡的幽径菜畦,苦李红梨,清晰呈现南坡秋日的地域美景。

冬景:冬天里,“南坡千树总琼瑶,走马来看及未消”;“悬滴梅稍珠璀璨,坠花桧顶粉模糊。”描绘出雪后南坡千树冰封、银条满枝的璀璨,壮阔的景致。“扶筇行雪又寻梅,花下冲寒要一杯。”诗人时而漫步于南坡雪海之中,踏雪寻梅,又于花下独酌,别是一番美的享受。

南坡,这里景色秀丽,风光独好,虞俦与他的朋友知己留下了把酒痛饮、吟诗唱和、谈笑风生的欢闹场景。

“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宜”,把酒痛饮。“醉里茱萸须遍插,尊前鸿雁政成行”,九九重阳日,一众兄弟欢聚南坡,醉插茱萸,赏雁南归,持杯畅聊,共话兄弟情深。“华发映花更萧爽,朱颜得酒能精神”,美景当前,需以酒醒神,方能焕发萧爽英姿。玩到酒酣兴浓之时,更纵情直呼“功名竟何许,尊前莫相违”,呼朋引伴,痛快畅饮,沉醉南坡美景,忘怀俗世庸忧。

谈笑风生。“雅致轶天外,俗物无眼前。”南坡入目清幽雅致,无俗物以烦扰,一片天然纯净,自然也成了友朋畅聊的好去处。“暇日领佳客,颇办沽酒饯。愧无丝与竹,后堂欠彭宣。河以贿谈笑,赖有兹山川。”虽无丝竹雅乐以悦耳,无高人名士以谈论,但幸有南坡山川美景佐以谈笑,让欢聚的雅趣甚浓。

玩赏赋诗。“南坡是处堪欣赏。”在诗人心中南坡处处皆为美景,可供众人细细玩赏。时而“围坐俯窥群品秀,入檐平视远山青”,时而“秋风丹桂共徘徊”,时而“簇簇坡头锦绣丛”。美景当前,好酒相伴,自是诗人文思泉涌,诗兴大发之时。“相似日日南坡上,流落人间总是诗”。

南坡,是诗人成长之地,更是他精神寄托之所。南坡给诗人留下了太多美好记忆。相应的,当诗人背井离乡、宦海浮沉之时,每每忆及南坡,也更多思念怅惘、孤独压抑之情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因此,南坡也由实地、实景逐渐虚指,成为诗人眷恋亲友、怀归故土、避世归隐的象征符号。

“凫鸿忽堕寄新诗,尚忆花前同举酒”,眷恋亲友。“先自无聊懒出门,南坡一到一思君”;“策杖却愁成独往,举杯谁与醉浓芬。欢悰莫讶年来减,触目无非是忆君”。南坡是虞俦与五兄弟共同玩耍、成长的地方。此时,五弟汉老弟虞倬已早逝,诗人每至于此,往往触景伤情,难遣心中思念之情。“南坡吾独往,无复访邻翁”。昔日交心挚友西去,南坡清幽美景也再无人共赏,只留诗人一人,落寞前行,满怀伤感。

怀归故土。“小桥梦入南坡路,并辔骑驴赋短章”。诗人长年流转各处,身心早已疲惫,不免人生怀乡之感,甚至常常梦归故土,与弟并辔同游欢聚。“今岁重阳殊草草,南坡归梦夜来频”。“南坡正恐留春住,过我何时果着鞭”。忆及南坡,诗人归心日切,恨不能立刻快马加鞭踏上归途。

归隐自然。“半生政坐拙,州县空回旋。”虞俦早年辗转各地任职微官,又处处遭受排挤和白眼,仕途颇为失意。而为宦的艰辛苦闷,内心的怀才不遇,虞俦不仅仅靠诗酒来排遣,也为自己觅一方精神净土。“南坡吾菟裘,杖履有厚缘”。后世借“菟裘”指代告老还乡,或退身归隐之地。南坡,成了虞俦逃避樊笼、重返自然的归往之地。“宦情落落思三径,世事悠悠付一杯。桃李河阳无好手,南坡随处剩栽培。”怀有归隐心态的虞俦面对世事纷扰,宦海沉浮,早已不为所困。

“一笑南坡归故里,满山桃李正芳菲。”诗人内心渴望逃归南坡,早日摆脱战乱纷扰和仕途的苦闷,静心归隐南坡。南坡成为诗人躲避世俗,寻回性灵自由的精神家园。

虞俦,亲手种植栽培、美化南坡景色,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他在《南坡杂诗》中自注“夹径直梅”、“涧下移松”、“补篱护笋”、“凿池种莲”、“亭前栽柳”。“梅、松、竹、莲、柳”历代广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与称颂。虞俦将此类花木纷纷移入南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南坡风景,优化生活环境,更自喻着淡泊名利、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因此,南坡成了虞俦内心最纯净美好的归隐之地。

(作者系原宁国作协主席,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已故)

制作:童达清

Hash:4a32155cf9f2a57c26f8d519a770d6642f29cf98

声明:此文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