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村

革命先烈魏野畴的故乡——板桥

桥村地处西城办最西北,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34户,1978人,耕地面积1969亩,全村由东侯、西侯、魏家3个自然村组成。村民以候、魏2大姓氏为主。

说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建有百渠,曹魏时司马懿主持扩建成渠梁,引汘水,从陈仓经槐里灌田千顷。成国渠沿兴平塬坡自西向东入咸阳。曾在魏家村建桥,这座用石条铸成的桥,长3丈,宽2丈,人们将此桥称之为:“石板桥”。明时宦官刘瑾诳骗皇帝说是“十里铁板桥”。诱武宗帝来此观景,后来就将这石板桥西的村庄称之为:“而得名板桥村”。农历二月初六有古庙会

司马懿

扩建成渠梁

十里石板桥

据兴平史书记载,板桥村,相传曾建有清真寺和义学。清.同治年﹙1862﹚陜西回民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起义时,曾积极参加了陕西回民起义和反清斗争,和起义军一起,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争取民族生存的斗争,后被清政府封建统治和地主团练残酷杀戮、迫害。土地与财产被清政府划为叛产瓜分,此次绝迹。

清真寺和义学旧址

东侯村遗址位于东侯正北150米处,为北邙塬下较为平坦的二级台地,地势稍向南倾斜,北依高干渠。由于群众长年起壕用土,在遗址南端形成一处断面,断面长约200多米,文化层厚度1~3米不等,由大量陶片和灰土组成。采集到的陶器以加沙灰陶为主,器形有鬲、罐、缸、盆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可分粗、细两种,多饰于器物口沿以下。石器有斧、锛等。另外还有骨刀发现,从陶器的质地、形式和制法上分析,应为西周中、晚期遗物,该遗址应是西周中晚期一处居住遗址。遗址东西1000米,南北500米,南临渭河,北靠渭惠四支渠。遗址中间原有一条沟,当地人叫羊沟,现已辟为大道;该遗址东南和羊沟西部被人为地挖成断崖,破坏蚕食较为严重。从该遗址东、南和羊沟两边暴露的断崖上看,文化层堆积一般厚3米左右,大部分为建筑遗址,还有一部分烧窑痕迹和墓葬。从采集到的遗物标本看,既有细泥加沙红陶的盆和尖底瓶残片,又有细泥夹沙黑陶,饰绳纹的鬲、盆、罐残片等。大量存在的是秦汉建筑构件,如秦彰夔纹半瓦当、云纹瓦当,汉“长生无极”瓦当、云纹瓦当,汉几何纹空心砖及板瓦、陶五角水道管、贝壳残片、鹿骨残块等。据此分析,侯村遗址是夹杂新石器时代到周代文化遗物的大型秦汉建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

东侯村旧址

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踏上这片土地让我们想起革命先烈魏野畴魏野畴(1898-1928)原名凤标、明轩,1913年春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同杨钟健、刘天章等创办了《秦钟》月刊;1921年,他纂写了15万字的《中国近世史》一书。

魏野畴

魏野畴故居 兴平西城板桥村

他还为《共进》写文章;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魏野畴在负责领导北方进步青年的革命组织“共进社”中受他的朋友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之邀在榆林中学任教,他是第一个给予刘志丹启蒙教育的老师,他重点培养刘志丹,把一些进步书籍,比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借给刘志丹看,魏野畴也是第一个为榆林中学学生富有青春活力的白话文老师,在魏野畴的关心和支持下刘志丹成为学生会领导,他亲自编剧并且与刘志丹一起排演的《爱国赋》描写了一位爱国青年只身与反对军阀斗智斗勇的故事。榆林中学的进步思潮冲击着陈腐的旧势力,那些遗老遗少十分忌恨,大骂魏野畴把学生教坏,无奈之下魏野畴离开。

1924年在西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6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魏野畴与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吴玉章等同志会见,他向毛泽东询问了农民运动的经验。1927年7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后又担任杨虎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魏野畴在负责领导北方进步青年的革命组织“共进社”中受他的朋友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之邀在榆林中学任教,他是第一个给予刘志丹启蒙教育的老师,他重点培养刘志丹,把一些进步书籍,比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借给刘志丹看,魏野畴也是第一个为榆林中学学生富有青春活力的白话文老师,在魏野畴的关心和支持下刘志丹成为学生会领导,他亲自编剧并且与刘志丹一起排演的《爱国赋》描写了一位爱国青年只身与反对军阀斗智斗勇的故事。榆林中学的进步思潮冲击着陈腐的旧势力,那些遗老遗少十分忌恨,大骂魏野畴把学生教坏,无奈之下魏野畴离开,1928年2月任中共皖北临时军委书记,同年4月领导阜阳大暴动,后遭敌诱捕,于4月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为革命而光荣牺牲。

上图来自百度 如若侵权 敬请告知改之

魏忠信(1917.3.7—1997.3.22),幼年因家境贫寒,只在私塾读过三年书,魏忠信的父亲魏野畴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活动的先驱者,受父亲影响,魏忠信早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魏忠信在丧父之痛中,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58年,被评为陕西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个人代表;1961年,谢绝了周恩来让其全家搬迁到北京居住的邀请,留在家乡工作;1997年3月22日,魏忠信因病逝世,享年81岁。

魏忠信的故居

Hash:503a5e49b6400159d7529da2f2c1c021b55df896

声明:此文由 风尚兴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