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平度古岘发现2000多年“封土墓”

平度古岘镇一座汉墓发现高等级陪葬坑 对研究青岛汉代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睡了2000多年的两座封土墓,因修建高铁被重新唤醒。今年6月开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为配合潍莱高速铁路建设,对涉及高铁区域内的两个封土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数月的发掘工作,考古人员有了重大发现,在其中一座封土墓中,发现一处完整的陪葬坑,揭开了一段尘封很久的汉代往事。随着一组人俑、马俑和骑马俑等珍贵文物的出土,古胶东王国一名身份地位显赫的墓主人重新被“复活”。此次车马出行俑陪葬坑的发现,在胶东半岛还是首次,对研究青岛汉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封土汉墓发现“兵马俑

在平度市古岘镇八里庄小光顶封土墓发掘现场,尽管气温降到了-10℃左右,但因为汉代陪葬坑的发现,让这个考古工地显得格外热乎。

在小光顶封土墓的中间位置,陪葬坑已经被围挡保护起来。走进围挡,数米深的陪葬坑内,一组陶俑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刚刚发掘的汉代陪葬坑。栩栩如生的人俑、马俑,还有骑马俑,将人带回了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生活场景中。身份显赫的墓主人,在声势浩大的车马队的簇拥下,走在胶东王国的街道上,道路两旁的人们,对这位身份尊贵的大人物投来尊敬的目光。

“原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封土墓葬,因为潍莱高铁正好经过墓地,所以要先进行抢救性发掘。”小光顶汉墓考古队负责人彭峪介绍,经过数月的考古发掘,这座汉墓的发掘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主墓虽已遭遇严重盗扰,但考古人员还是惊喜地发现,紧挨主墓室3米距离处,却发现了墓主人的陪葬坑。另外,在主墓室的一侧还发现了一处废弃的祭祀场所。据推测,这里曾有一处规格较高的建筑,是专门用来举行祭祀仪式所用的平台,这也正好说明了墓主人高贵显赫的身份地位。

彰显胶东王国强盛国力

“平度八里庄小光顶封土墓,位于古岘镇八里庄村东北的岭地上,岭地上现存较明显的封土两座。”小光顶封土墓考古发掘队员石玉兵介绍,封土为黄褐色粘土夯筑,可见明显夯层;封土北侧发现瓦片堆积和夯土墙基。封土下现存一座主墓和一个陪葬坑,主墓位于封土中心位置,长4.3米,宽2.6米,深2.5米;陪葬坑在主墓南侧,长4.6米,宽2.4米,深2米左右。主墓已被盗掘,仅在底部发现1件陶器。让人欣慰的是,陪葬坑保存完整,坑底随葬品有40多件陶器。

石玉兵介绍,陪葬坑内的陶器,共出土16件人俑,8件马俑,6件骑马俑,4件带盖陶鼎,3件陶罍,2件陶罐,2件陶壶,陶器表面施以彩绘,色彩层次分明。为保护陶俑表面彩绘,陶俑尚未完全清理出,表层尚附有2-3厘米泥土,等待提取到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目前出土的陶俑,最大的高约40厘米,面部表情清晰,发型、服饰及彩绘的衣服细节清晰可见,陶马长约60厘米,高30多厘米,体型健硕,成排陈列,均施彩绘以摹马身细节,部分马俑上有骑马俑或身旁有牵马俑。这一切都彰显了当时胶东王国国力的强盛。

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

“刚开始清理时,没想到陶俑上彩绘保存这么好。用竹签小心剔土后,发现彩绘保存完好,这让大家既意外又兴奋。”彭峪介绍,因为以前并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于是他们在咨询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的相关专家后,现场采取保护性清理方式,就是不完全剥离泥土,使陶俑表面仍附着2-3厘米的泥土,以保护陶俑表面的彩绘。等到将文物安全提取到博物馆实验室以后,保证安全温度和湿度的情况下,进行室内清理和彩绘保护、加固等保护工作。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介绍,初步判断,这批陶俑系一组侍俑和车马出行俑,系为主墓墓主陪葬所用,以体现墓主人生前车马出行之威仪。据此可推测墓主的身份,应为汉代胶东国的官吏,且等级较高,年代大致为西汉中晚期。此次车马出行俑陪葬坑的发现,系胶东半岛首次,对研究青岛市汉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汉代陪葬坑的出土,也许会距离康王陵即墨故城历史真相更近一步。

汉墓与即墨故城有关联

平度八里庄小光顶封土墓发掘现场,距离即墨故城大朱毛村遗址、康王陵墓遗址很近。由此可以猜测,这处高级别的汉墓陪葬坑,与故城遗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6年,项羽的军队占领齐国后,便将原齐国一分为三,史称“三齐”。封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市为胶东王,胶东王国就在今天的平度东南方向古岘镇境内。而即墨故城又称朱毛城、康王城,位于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因古墨水河得名即墨,曾为胶东国都,是齐国东部着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记者了解到,现存即墨故城遗址系西汉胶东王城,建于春秋时期,废弃于隋开皇十六年,地面有城墙遗存,分内城、外城。民国年间曾出土一窟古钱币,1986年出土“燕明字刀币”达28公斤,另有弩机、铜舫、剑、戈、刀、币等。据推测,小光顶正在发掘的这处汉代封土墓与即墨故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多的历史真相还需进一步考古才能揭开。

为可爱可敬的考古人点赞

在青岛,有这样一群考古人,他们为了揭开历史真相,丰富青岛的历史文化厚度,不管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都奔波于田野考古现场。昨天,已是入九天气,平度小光顶封土墓发掘现场,天寒地冻,北风吹过墓地,让人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窖。但这群年轻的考古人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对历史的敬畏精神和勇于吃苦的职业操守让人敬佩。身穿厚厚的棉衣,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在提取文物时,为了安全,考古人一般都不戴手套。面对恶劣的田野考古环境,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耳朵冻得通红,却没有任何的退缩。随着一件件文物被安全提取,一段段历史真相被揭开,他们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即墨北阡、胶州三里河、板桥古镇……随着青岛每一处考古遗址的发掘,正是因为有了像这群可爱可敬的考古人,一个个历史真相,让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不断改写,厚度不断加深。(记者 康晓欢)

Hash:6c278d25cd523c5125375b1d897c93891927f90c

声明:此文由 平度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