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增曲珍:旧西藏“野崽子”成了新西藏“小老师”

  旧西藏“野崽子”成了新西藏“小老师”

——记翻身农奴、山南贡嘎县刘琼村村民仁增曲珍

记者 刘枫 段敏 巴桑旺姆

仁增曲珍(左)的女儿次旦卓嘎在给她系扣子。

人物背景:

仁增曲珍,女,生于1949年4月,现年70岁,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刘琼村村民。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仁增曲珍的父母是昌果庄园的差巴。1岁时,仁增曲珍就被寄养到姨妈洛桑曲珍家,长大后与姨妈一起为多吉扎寺下属曲康拉康的僧人当佣人。

西藏民主改革后,仁增曲珍获得人身自由,分到土地和牛羊,上了5年学,当了6年教师,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村干部,目前还在担任刘琼村村务监督员。她先后育有6个子女,现与最小的女儿次旦卓嘎一家一起生活。

四月的春风如美丽的轻纱,吹过柳梢头,拂过雅鲁藏布江,来到了贡嘎县吉雄镇刘琼村。

刘琼村70岁的仁增曲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午后,阳光正好,作为村务监督员,她赶到村委会,参加全村春季植树的讨论。

讨论结束后,老人与记者攀谈起来。“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农奴吃不饱、穿不暖,整天都在干活,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哪像现在,村民吃穿不愁,自己当家作主,人人都能参与到村子的集体活动中来。”仁增曲珍感慨道。

仁增曲珍出生在昌果庄园一户差巴家里,有三姊妹。因为家里穷,她们刚一断奶,就被父母分别寄养到了3户亲戚家里。“我从小就跟着姨妈洛桑曲珍生活,母亲25岁就去世了,我很少见她,偶尔父亲背柴火过来,才能见上父亲一面。那时候我太小,不懂为什么父亲每次见我,都说对不起。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太穷太苦了,他们养不了我。”说话间,仁增曲珍黯然神伤。

“我姨妈是曲康拉康僧人的女佣,靠给僧人做饭、打扫卫生,才得到一点点口粮。”仁增曲珍说,她八九岁时,也开始给僧人当佣人。那时候,多吉扎寺会定期派人到曲康拉康给僧人送粮食。她和姨妈只能分到很少的粮食,几乎没吃饱过,有时候还要到刘琼庄园里乞讨。像僧人一样大口吃糌粑、喝酥油茶曾是她最羡慕的事情。

“我们住在拉康外的一间窝棚里,僧人从来不允许我进拉康里面,穿的衣服都是用庄园管家扔掉的破布缝在一起的。冬天时候,手都被冻烂了,还要伺候僧人,干不好还要挨骂。”仁增曲珍如是说。

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煎熬难耐的事情不只是挨饿、受冻、干活,还有孤独。

仁增曲珍含着泪说:“那时候,我不敢和庄园里的孩子一起玩,他们经常欺负我,还骂我"野崽子",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待在窝棚里。”

1959年春天,解放军和工作队来到了刘琼庄园,把自由和新生带到了这里。仁增曲珍和姨妈从此翻身当家作主,分到了3亩地和10只羊。

“解放军修通了从村子到雅江渡口的路,还开办了学校,让全村30多个孩子上了学。”作为刘琼村第一批学生,仁增曲珍1959年秋季入学,读了5年书,成了村里的“文化人”。

她成绩优异,1964年,成为全村6名有机会进入贡嘎县中学继续学习的学生之一。但由于村里唯一的老师的离开,仁增曲珍坚决选择留在村里,当一名“小”老师,把学到的知识教给更多的孩子。

仁增曲珍说:“当时我也才10多岁,没想过别的,就是觉得村里没老师不行,就留了下来,我姨妈和村民都很支持我。”作为村里唯一的老师,她坚持了6年,用一颗朴素真诚的初心,为刘琼村播撒希望的种子。

她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71年,在所有村民的注目中,仁增曲珍对着党旗进行了入党宣誓。此后,她担任了刘琼村村委会会计,1982年起,先后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妇女主任,直到2014年退休,整整当了32年村干部。

期间,她与村民一起开荒种地,帮村民解决家庭纠纷,带领村民在雅鲁藏布江边种树治沙,曾荣获山南地区先进共产党员、自治区农牧民群众先进工作者等优秀称号,广受好评。

2016年,本应赋闲颐养的仁增曲珍,被村民推选为村务监督员,重新加入到为村民服务的行列中。

从女佣到第一批学生、第一名女教师再到村干部,走过历史的风雨,仁增曲珍的四重身份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更迭。

“我现在身体健康、住得好、吃得好,女儿次旦卓嘎和女婿米玛对我很孝顺,家里有土地、有收入,还有村里的工作忙碌着,生活很充实。”从仁增曲珍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她的幸福与满足。

Hash:46e8819bbe04241015d10400bc7da908bc56e143

声明:此文由 金羊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