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宁德 这些哺育过无数宁德人的井,你喝过哪一口?
我家不远处有口古井。石块砌成的井壁,条石砌成的井围。周围人家,喝水做饭洗衣服,靠的都是这井。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攥着两米多长的井绳,把木桶晃晃悠悠地放到井水中。桶碰到水发出沉闷的响声。再慢慢地把盛有井水的木桶拉上来。那时候力气不大,能拉上的水不多。和邻居家的小孩在井边玩耍嬉戏,免不了被在井边浣衣的妇女们驱赶“小兔崽子,别处玩去,井边危险!”
长大了点。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越来越少人去井边提水了。再后来,有些井因为怕出意外,被大石头或是铁皮封了起来。我们喝着古井的水长大,一口古井,饱含着深深的思念与怅然。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体会不到井水的冬暖夏凉,甘甜可口。
穿梭宁德的大街小巷,找寻着散落民间的古井和它的故事。
日月井
在蕉城区漳湾镇拱屿村井兜路,有两口井。这两口井,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距今已有6百多年的历史。以前,村里的三千多人全指望着这两口井生活。两口井一圆一方,圆的叫月井,方的叫日井,两者合称日月井,日月为明。
酒泉井
相传从这口井中打出来的水能变成美酒,所以取名“酒泉井”。这口井位于蕉城区城南镇古溪村,至今尚在。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和这口井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村子里口口相传,一代传一代。每当人们看见这口井,都会想起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警示。一口古井,不仅是生滋养灵,更是教给人们做人的道理。
(点击图片链接,听铁拐李和“酒泉井”的故事)
辕边井
辕边井是蕉城区有铭文记载最古老的水井之一,见证着蕉城千百年来的变迁。它位于城关小东门,培英路1号的前面。跟上一辈人只要说在旧县法院大门的那口井他们就知道了。
这口古井重造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45年)。这口井是由青石砌成,在井圈周围刻着“绍兴已丑重造”以及“道光辛卯年再修”、“光绪元年九月又修”等字样。井水晶莹清澈,冬暖夏凉,长流不息,即使遭遇罕见大旱也不干涸。
碧泉井
位于蕉城福山路天后宫东侧,建于1774年。“碧泉”二字点名了水质好的特点。正因为水质好,解放后旁边建起了糖酒公司。糖酒公司取碧泉井的水酿造美酒,一下子销路大开。
碧泉井现在已经被铁筐盖住,再也没人到这儿打水,更没有用碧泉水酿造的美酒喝了。很是可惜!
八角井传说是元代儒者陈石堂先生组织开凿的。八角井与辕边井、下里井、碧泉井合称“蕉城四大古井”。据说因为宁德北岭一带是个白鹤地形,而白鹤地形在风水上看很容易出刁民。于是古代一位精通风水的县令叫人在白鹤的腮边开出一个道口,就是现在的白鹤岭古道。不仅如此,还在当时宁德县城东南西北四处开四口井,锁住白鹤。
这八角井正位于县城北边,原县外贸大楼门前。很遗憾的是八角井现已被掩盖,我们已经很难看清它的模样。很多事物就渐渐被岁月掩埋,被人们所遗忘,一如八角井。
下里井
这口古井位于大华路过道一角,听上一辈人说,因为地势高低原因而取名为“下里”二字。民间素有北高南底的风水之说。如今,在蔡氏大厝靠815路一头,地势较高,沿大华路往南方向走,地势渐低。风水对宁德人文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定泉井
宁德当年升县,选择县址就取决于此井水。这口古井位于南际山寺庙旁,由唐代武毅大夫彭仲修于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建。据记载,漏壶使用此井水,能够确保昼夜时刻浮沉不爽。因为这口井特殊的历史作用,1980年11月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品字井
这品字井位于周宁县狮城镇洋尾村,很是出名。这井建于宋代,都已经八百岁有余。品字井是由三口古井组成,以品字形排列井体都为口小腹大,形似葫芦。井壁没用一石一砖,为粘土沙质,只在井口围四块青石板。
几百年来,井壁从未发生坍塌,而井体清泉经年喷涌,清洌甘甜,霪雨不溢,久旱不涸。更神奇的是,这三口井是相通的。水下通道蜿蜒迷曲,长达几百米,三口井息息相依,休戚相关,在一些特殊的年份,时而浅唱,时而雷鸣,令人费解。
《香港新晚报》、《福州晚报》都对此井的神奇之处做了大量报道。关于这口古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如仙”说,一种是“羊尾”说。不知道大家更相信哪种说法?
纪念先祖,更是倡导慈善!这口古井位于柘荣柘荣县楮坪乡仙岭村。之所以叫做“慈善井”,是因为古井旁边的房子里诞生了明朝大慈善家郑宗远。有村庄的时候就有这口古井了,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当年郑氏先祖挖下了这口水井后,日见发达,尤其是到了第八世郑宗远治家有方,富甲一方。郑宗远致富后生活俭朴、乐善好施,将全部家产用于扶世济贫,深得世人传颂。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慈善家,郑宗远诞辰之日即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九,都会举办宁德市慈善文化节。而在慈善文化节的前一天,村民都会将水井洗干净,封住,不让任何人挑水,第二天的第一口清泉水就用来作郑宗远慈善文化节上供品的用水,以表示圣洁。
这口古井位于福安芹洋村,至今还在使用的宋井。据村民介绍井边曾经有块同时期的石碑,所以村中群众代代相传至今都称为“宋井”。
明月井
这口古井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溪潭镇廉村。因“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号明月先生,为此,水井后被命名为“明月井”。井口由四块厚度约0.2米青石条榫卯结构组成方形井栏。井壁用鹅卵硬彻就。井台外周为井台,为拼图式鹅卵石铺就。
传说,唐朝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母亲在一月圆之夜看见水井现佛光,发现井水溢至井口,薛母俯身捧水连饮三口,薛令之便呱呱降生。现在正是廉村赏花的好时节。如果有去廉村,不妨去参观一下明月井,缅怀薛令之先生。
祈雨井
这口古井位于在缪仙宫大殿的左侧。建于宋末元初。那时候,宁德大旱连年,百姓苦不堪言。一位仙翁不忍黎民百姓遭殃,降雨于宁德。百姓们为了感谢仙翁降雨之恩,就在这白云山上建了临云宫,每逢旱灾,人们就往白云山请仙祈雨。
“祈雨井”正是为了纪念仙翁而造。“祈雨井”井与龙井相通,因而祈雨很灵。其里边的石头再干旱,也不会枯干。到了每年的某个时刻,人们就会云集山上,焚香鸣炮,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临云宫也改名为了缪仙宫。
(点击图片,重游缪仙宫)
月爿井
这是一口神奇的井。这口古井位于福鼎西阳村的水井坪上,水井坪的得名,正是缘于月爿井而来。
月爿井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也称双流古井,其实有三口,二明一暗,三口井井源连环相通,形成对流,互为补充。
首先,月爿井井沿低于地平线,井里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但是就算一瓢不舀,井水也永远不会满上来,水平面总是停留在一个高度。而另一方面,井里的水却又总是挑之不尽,喝之不完。严寒似温泉,炎暑冷如冰。另外,月爿井井底有五口泉眼,分别占据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口泉眼四季不停地冒泉水,有时其中一个泉眼的水流会变得大些。
据村里的老人们说,哪一个方向的泉眼水流变大,这个方位就吉利。泉眼的水流会不断变化,也确是一种奇妙的现象。
这口古井位于霞浦圣水寺中。清康熙年间,皇太后患眼疾,梦中得示,莲花峰有圣水可治,得而治之眼疾痊愈。康熙皇帝遂命福宁总兵吴万福重修寺院,并敕封为“圣水寺”,赐“拈花妙旨”匾额(一说系显亲王所赐)和佛衣,同时从京师移植方竹(四角竹)、岩茶树各四株于寺后。
锣鼓井
这口古井位于霞浦竹江。据《宁德地区志》记载,这两口井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所掘。两口井皆为“天方地圆”设计。井面皆为正方形,边长分别为1米和0.8米,井下都是圆形,井深达 13米。将石头分别扔下水井中,上井发出锣的声音,下井会发出鼓的声音。因为这个缘故,岛上的村民就把这两口井一并叫做“锣鼓井”。
这4口古井位于霞浦大京古堡里。为嘉靖年间凿建,井栏八角,叫八角井,又因官府所建。民间曾流传“洪武帝要在大金建临时帝要都”的说法。也许仅是戏言,但大金之名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大京,村中之井也被唤作“皇帝井”,此叫法一直沿用至今。1969年大旱,全村其它井滴水无存,这4口井,井水如故,不但满足全村饮用,还救活庄稼。
北墘的酒都出自这口井,这是北墘老酒的根。这口古井位于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开掘于明代初年,五百多年来流淌不息。北墘老酒闻名于世,离不开这六角井的水。
井水甘甜爽口,井水的硬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等都高于正常水质。这口井水还富含矿物,用它酿出的黄酒独具北墘黄酒口感。
在北墘,红曲黄酒冬酿必挑取六角井辰至午时的水。因为这口井水水质优良,北墘村村民特别订立《村规民约》保护这灵泉圣水。
(点击图片,品北墘老酒,念一段过往岁月)
伯益发明了井,井水哺育了千秋万代的人民。《易·井》:“改邑不改井。” 故事不该被遗忘,感情不该被掩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口井,能和我们分享下你和古井的故事么?我们倾耳聆听!
宁小爱丨文字编撰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丨图片采集
我们很努力地寻找图片作者
可还是有部分图片无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请及时联系我们
智己策略丨爱宁德
行走丨发现丨记录丨传播
Hash:08ed1d63c6d31a45a9dbec1d1afd9282edb83bb0
声明:此文由 爱宁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