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乾隆,为何都不敢重用岳钟琪?
岳飞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抗击金国,这个由女真族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可岳飞的后世子孙之中也有这样一位,却是用其一生来拱卫和守护着由女真人后裔满洲人所建立的大清王朝。
这位岳飞的后人,便是其二十一世子孙,清朝横跨康雍乾三朝的名将岳钟琪。
纵观岳钟琪的戎马一生,可谓是战功卓著,并且其本人也是为官谨慎、谦逊低调。可即便是如此,岳钟琪的人生,也可谓是充满了坎坷,甚至还险些丧命于雍正皇帝之手。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岳钟琪过于特殊的“汉人”标签,使得康雍乾这三代帝王,对其尽管充满了“爱”,但同时,也带着深深的“惧”。
雍正时期的岳钟琪,来到了其人生的巅峰时刻。岳钟琪,出身于典型的军旅世家之中,其父岳升龙也是一位功勋显赫的名将。
“三藩之乱”爆发后,岳升龙先是主动检举揭发自己上司暗中投靠吴三桂的行为,平息了事端,随后又在西北战场屡立战功,职位不断升迁。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期,岳升龙同样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进而被康熙皇帝擢升为四川提督。
在四川提督任上,岳升龙勤勤恳恳,成绩突出,极大的维系了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安宁,得到了康熙皇帝极高的评价。
“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对于岳钟琪来说,父亲岳升龙不仅使其军旅生涯的重要导师,同时也给了岳钟琪很高的人生起点,而岳钟琪也充分继承了其家族一贯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并且在康熙朝晚年的时候,开始名声鹊起。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蒙古首领噶尔丹的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打动叛乱,率兵攻进西藏,占领了拉萨,杀死了当时西藏地区的实际控制者拉藏汗,同时进一步威胁到了青海以及四川西部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率领十多万大军开赴西北,进行武装平叛。
此时的岳钟琪,以四川永宁协副将的身份参与到了这场平叛战争中,其作战勇猛,指挥得当,一路上披荆斩棘,接连攻克敌方主力,给予叛军以重创。之后,岳钟琪作为先锋,一举攻克了拉萨城,并且平定了城中动乱,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也正是因为如此,岳钟琪被康熙封为左都督,升任四川提督。
之后,岳钟琪又先后指挥了多场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战斗,因功获得了骑都尉的世职。
然而,对于岳钟琪来说,康熙朝晚年的优异表现仅仅是个“起步”,伴随着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岳钟琪也逐渐迎来了其人生中的“巅峰”。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的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使得当时皇位并不稳固的雍正皇帝,瞬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危急局面之中。
于是,雍正任命自己的“藩邸故人”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接替已经被调回北京并被削去兵权的十四阿哥胤禵,统领西北大军平叛。与此同时,岳钟琪,也被任命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随同年羹尧出征西北。
而在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中,岳钟琪也是居功至伟。
作为年羹尧的副手,他非常积极有效的配合了年羹尧的指挥,并且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所领部队屡立战功,特别是在围歼罗卜藏丹津本人以及追剿其残部的过程中,岳钟琪更是堪称立下首功。
就这样,在顺利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岳钟琪也被雍正封为奋威将军,同是晋封为三等威信公,授太子太保衔,并且担任甘肃巡抚,辖管甘肃、青海两地军务政要。
此时的岳钟琪俨然成为了西北地区仅次于年羹尧的“二号人物”。
在这之后,雍正与年羹尧的矛盾日趋尖锐,雍正对于年羹尧也是极度不满。
终于在雍正三年(1726年),雍正以“九十二条大罪”赐以年羹尧自尽,岳钟琪也在雍正的安排下,接替年羹尧成为了川陕总督,并且节制西北地区军政民务。
这个时候的岳钟琪,俨然来到了其人生的巅峰阶段。
“曾静逆案”的爆发,成为了岳钟琪人生的转折点。其实,对于当时的雍正来说,让岳钟琪接替年羹尧称为西北的“头号人物”,也是一种必然性的选择。
一方面,岳钟琪早在康熙朝时期就开始在西北任军职,战功卓著,在西北地区的军队中有着一定的声望,并且他本人为人也非常的低调,在朝堂内外的口碑非常的好。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长期供职于西北与西南地区,使得其对于这一地区的各种民族矛盾、军事冲突、地理形势等也都是非常的熟悉和了解。
于是,雍正在年羹尧倒台后,将岳钟琪“扶正”,同时也将当时整个清朝人数最多、实力最为强盛的西北大军就此交付岳钟琪统领。
然而,伴随着雍正六年(1728年)“曾静逆案”爆发,将岳钟琪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之上。
当时,湖南教书先生曾静派自己的学生前往岳钟琪的大帐鼓吹“反清复明”,恢复汉人江山的言论。
岳钟琪在大惊失色的同时,主动选择了“自证清白”,随即将此事报告给了雍正。
于是,曾静被雍正抓捕并且押送到了北京进行审讯。而根据曾静的交代,他是受到了吕留良的“反清”思想的影响,进而进言岳钟琪劝其谋反。
雍正在盛怒之下,将吕留良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全家人进行了流放,同时撰写《大义觉迷录》澄清事实,并且让曾静去给自己歌功颂德。
至于主动检举此事的岳钟琪,尽管已经被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可雍正对其的疑心也就此形成,并且在朝堂上,也开始出现对于岳钟琪极为不利的言论与声音。
紧跟着,在雍正十年(1732年)的时候,岳钟琪就此迎来了其人生的“转折点”。
这一年,策妄阿拉布坦的继任者噶尔丹策零率部偷袭哈密,与岳钟琪部将进行了战斗,尽管噶尔丹策零的这次偷袭被打退,但是清军这面依然损失了一众部队以及大批军需粮草。而就在噶尔丹策零撤退之际,清军这面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追击与歼灭,让叛军逃之夭夭。
得知此事后的雍正不仅下令将涉事的将领处死,同时严厉斥责了岳钟琪。
“攻敌不速,用人不当”而就在雍正的“引导”与“撑腰”之下,这场与岳钟琪并无太多直接关联的“小败”,被不断地发酵,包括鄂尔泰在内的一众官员,也随即对岳钟琪进行了疯狂的弹劾。
就这样,岳钟琪被罢职议罪,并且还被判以“斩立决”,后来雍正念其功勋以及“岳飞后人”的身份,改为“斩监侯”,进而将其投入大牢。
直至雍正去世,也没有被放出来。
实际上,对于雍正而言,尽管岳钟琪能力非常出众,做人做事也非常的得体,但是终归是不能对其放心的。
首先,岳钟琪是汉人,但不是汉军旗人,并且与雍正皇帝并没有直接的利益牵绊。
这里用年羹尧与岳钟琪做一个比较。
年羹尧,镶白旗汉军出身,在康熙朝时期就是雍正的“藩邸故人”,再加上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侧福晋,对其更是宠爱有加,这就使得年羹尧与雍正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其中既有亲缘关系,又是利益的共同体。
然而,岳钟琪一路是被康熙提报上来的,与雍正本就关联度不高,再加上岳钟琪本身并非汉军旗人,不能算作广义上的“统治阶级”,对其的信任程度必然是不能与年羹尧相提并论的。而在此之前,包括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佟图赖、巴颜等统领过庞大军队的将领,无一例外的都是汉军旗籍。
所以这个时候的岳钟琪所处的境遇,实际上与后来清朝末年时候的曾国藩是颇为相似的,遭遇猜忌与防备是无法避免的。
其次,就是雍正担心,“曾静逆案”不会只是个个案,后续仍有发生的可能。
实际上,岳钟琪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在加上其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但凡想要“反清复明”的人,都会想到岳钟琪,毕竟在当时是几乎是唯一可以推翻大清王朝的路径了。
如果在这之后,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劝谏岳钟琪造反,那么谁也不敢保证,岳钟琪在反复的劝说与利益的诱惑,甚至是民族大义的感召下,不会起兵。
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将岳钟琪拿下并就此囚禁,也可以算是雍正“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方式。
于是乎,一代名将岳钟琪,在其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候,迅速陨落,就此从坐镇西北地区的“头号人物”,成为了雍正皇帝的“阶下之囚”,真可谓是造化弄人。
乾隆朝时期的岳钟琪被重新利用,但此时的他也只能是“发挥余热”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开始了他的“平反”与“大赦”,被囚禁了数年的岳钟琪就此被放出,回到成都养老。
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金川叛乱”爆发,乾隆皇帝派去大军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民族矛盾,竟然是一筹莫展,几次战斗皆大败而归。
于是,乾隆皇帝决定重新启用已经赋闲在家、阔别军旅长达十年之久的岳钟琪,并将重新提拔为四川提督,命其随同大学士傅恒出征金川。
凭借对四川地区的熟悉与了解,岳钟琪果断而又迅速的平定了“大金川叛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褒奖。而在此后西南地区的一些列镇压少数民族动乱的战事中,岳钟琪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时的岳钟琪已经是人到暮年,并且其权势、地位已然是不能同期巅峰时候同日而语,于是这次的“出山”之后,并没有再出现“曾静逆案”这样,劝谏其举兵造反的。不仅如此,就连朝堂上,也没有了对岳钟琪的反对声音,甚至就连他多年前被人鼓动造反的事情也再也没有被提及。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此时的岳钟琪就是有了二心,也没有这个能力与实力去落实实施了,另一方面,其实大家对于雍正惩治岳钟琪的原因,早已是心知肚明,这样的“何患无辞”的“欲加之罪”,包括乾隆皇帝在内的朝堂上下,也是不会再过多的提及,来“打脸”雍正的。
最终,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横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岳钟琪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其也算是在人生的末年被“平反昭雪”,得以善终。
而乾隆帝赐其谥号为“襄勤”,也算是对其一生战果与贡献的高度赞扬。
Hash:3640ac2c4551e596c7860a222e7802c14724d1dd
声明:此文由 历史怪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