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带你游郑板桥纪念馆,解密你不知道的那些事!——这几块“碑记”你都知道吗?
每一座纪念馆里都珍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好似一本有趣的历史书。
形形色色的展品中凝结着各种各样的往事,
好似一座记忆的宝库。
郑板桥纪念馆自开馆以来,迎来了四方宾朋莅临参观,
展柜里展示的各种展品背后的记忆,你都知道吗?
今天,跟着小编的镜头,走进郑板桥纪念馆,
看一下这几块“碑记”,
听那些背后的老潍县故事!
1
公生明
在封建社会,一进衙门,首先就会发现一块巨大的碑石威严的矗立在大堂前,这就是有名的“诫石”。它的阳面刻的是庄严的“公生明”三个楷体大字。
此三字最早语出《荀子·不苟》,曰:“公生明,偏生暗。”也就是说,没有偏心便没有偏见,也就不会滑向偏激的泥淖。公正,便没有先入为主,没有影响判断的各种人为的干扰。物之理,事之理,天地之理,人之是非还能不明察秋毫吗?
明朝时,泰安知州顾景祥认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若是能够真正领悟这三个字的妙处,并能身体力行之,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走得稳健,更能走得长远,一生无忧无患,遂于1501年8月,以“公生明”为骨架,写了一则《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刻石置于泰安府衙。
顾景祥的始开先河,后来被有信仰、有理念、有操守的官员们深为认同。自此以后,“公生明”三个遒劲的大字,便出现在衙门,每个进出衙门的官员随时都可以看得到。
公生明背面为 御制戒石铭:
铭文写道:“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浅显不过,无非是告诫为官之人,你是靠老百姓的血汗养活着的,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头顶三尺有青天,昧了良心是要遭天诛地灭的。据说古代不少衙署中都奉有这样的座右铭。
2
潍县永禁烟行经济碑 拓片
△现郑板桥内的潍县永禁烟行经济碑 拓片
在郑板桥纪念馆 中,刻有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手迹的《潍县永禁烟行经纪碑》引人注目,这一出自著名书画家的石碑,堪称中国烟草文物第一碑。
《潍县永禁烟行经纪碑》立于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由范县调任潍县,恰逢水、旱大灾,饿殍遍地,他体察民情,忙于赈济救灾,著名的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便是到任后不久写出的。因县城年久失修,郑板桥到任第三年又开始修筑城墙,他动员全县士绅出资,本人也捐出三百六十千钱,这笔捐款相当于他半年的官俸。他的身体力行带动了一批乐善好施的士绅,共捐银八千七百八十六两及若干粮食。城墙完工后,部分土城依然存在隐患,一批烟行商贩又捐钱二百五十千钱(折合纹银近三百六十两)修补土城。烟商虽然捐资不多,但其志可嘉,为表功彰德,郑板桥亲自写了《潍县永禁烟行经纪碑》碑文并勒石,规定今后该县的烟草,一律由出资修城的众烟行专卖,以后不再批设烟行,如发现有私卖烟草者,举报者可执碑文报官,对违规者“重责重罚不贷”。
对一位封建时代清正廉明、享有盛誉的县令,我们当然不能苛求他完美处事。在此不管怎样,这一石碑可看作是记录郑板桥修筑城墙、为民办事的政绩纪念碑。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郑板桥以“六分半书”名闻天下。观此碑文虽然以“六分半”入书,但布局工整谨饬,并非其常用的“乱石铺街”布局,属珍稀遗作,因此,此碑又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3
潍县城隍庙碑 拓片
△现郑板桥内的城隍庙碑 拓片 真迹
据史料记载:潍县城隍庙,为明代洪武年间所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在大雨中严重受损。乾隆十七年(1752),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发出倡议,带头捐款重修了城隍庙,并亲自撰文书写了《新修城隍庙碑记》一文,令其门人司徒文膏镌刻于石,以记其事。文中,郑板桥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无神论观点,直道神为人所造,神权是人所授。新修后的城隍庙,东西两廊比原先高三尺,殿厦、寝室、神像、钟鼓重新加固粉刷,并在城隍庙大门之外新建戏楼一座。郑板桥还为戏楼亲自撰写了两幅对联,其一曰:“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二曰:“切齿慢嫌前半本,平情只在局终头。”中间横匾分别为:“神之听之”、“惟德是辅”。寓道德教化于楹联之中,可谓用心良苦。
据记载,城隍庙碑高190厘米,碑额为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体。碑文计20行,905字,通体为楷书。文中郑板桥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无神论观点。该碑因“文佳、书好、刻精”而被世人誉为三绝碑。郑板桥本人对此碑极为中意,他在《刘柳村册子》中写道:“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潍县城隍庙碑现安放在潍坊市博物馆,为国家级一级文物。郑板桥纪念馆内为潍县城隍庙碑记拓片真迹。
4
板桥石刻
△郑板桥石刻珍品
郑板桥纪念馆勤政西厅内,一块被罩上玻璃保护起来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此石碑为现存仅有的板桥石刻,石碑保存完好,年代久远,真实记载了乾隆十三年时,潍县四大家族之一郭家,一名叫郭峩的人修城墙七十三尺的历史,为了表彰这一善举,郑板桥亲自书写碑文,流传至今,难能可贵,非常珍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
看到这里,
关于郑板桥与潍县的文化你是不是更了解了一些呢?
那么
你来过郑板桥纪念馆吗?
你有哪些好奇的展品呢?
通过留言告诉小编
小编带你游郑板桥纪念馆,解密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Hash:3874b33c2312f5431bbd335b4b97bbd4a2230bd9
声明:此文由 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