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欧洲第一大议会大厦,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在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一大片哥特式的建筑格外显眼,它就是英国的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它旁边还有个黑乎乎被蒙起来的东西,就是著名的大本钟(Big Ben)。
议会大厦的正式名称叫“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我在去之前查资料的时候就发现关于它的中文翻译一会儿叫“国会大厦”,一会儿叫“议会大厦”。那么,到底是“国会”还是“议会”呢?就连我自己也犯了迷糊。回来之后又认真的查了一下,其实,“国会(Congress)”和“议会(parliament)”是不同国家的不同称呼,美国称为“国会”,因为是联邦制国家;英国称为“议会”,因为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创建于13世纪的英国议会又称为“威斯敏斯特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议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贵族院,House of Lords)、下议院(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和国王共同组成。英国议会大厦最早曾是王宫所在地,后被议会占用就称为议会大厦。最早的王宫建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克努特(Cnut the Great,995-1035)做国王的时候,历任国王都对其加以建设,现存最古老的部分是威廉二世(William II,1056-1100)统治时期建造的威斯敏斯特大厅,议会的前身皇家枢密院就曾在这里召开会议。从1295年起英国议会在这里举行,到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统治时期王室才搬走。议会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到8月初,第二会期从10月底到12月圣诞节前。
上议院(本图来自于网络)
伦敦议会大厦命运多舛,1834年10月,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建筑,只留下了威斯敏斯特大厅。于是,被迫启动了大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建工程。1836年2月,建筑师查尔斯·巴里爵士(Charles Barry,1795-1860)和他的助手奥古斯都·韦尔比·普金(Augustus·Welby·Pugin,1812-1852)设计的哥特复兴式方案从97个竞争方案中被皇家委员会选中,他在设计中融入了14-16世纪英国流行的垂直哥特式风格(Perpendicular Gothic),整体造型和谐融洽,并将火灾后幸存的威斯敏斯特大厅等建筑完美融入其中。新的议会大厦1840年奠基,历经30年才全部竣工。
查尔斯·巴里爵士
议会大厦建筑群包括三座高塔,最高的一座1858年竣工,高98.5米,叫“维多利亚塔”,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世俗建筑。今天作为档案馆,保存着1497年以来议会通过的全部法案原件。同时它还是英国王室的专用入口,每次国王或者女王从白金汉宫乘车来此就通过塔下的王室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女王在里面,塔顶就升起四格的“女王旗”,否则平时都是升有英国国旗。我很幸运,这两面旗帜都看到了。
建筑群正中的是91.4米高的“中塔”(就是带有尖顶的那个),虽然叫“中塔”却是最矮的一座塔,是议会大厦的分界,南侧为上议院,北侧为下议院。
大厦北端的“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高96.3米,由普金设计,只不过我去的时候看不到,也就是挂有大本钟的这座塔楼。本来就叫“钟塔(Clock Tower)”,2012年为了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年而改为现在的名字。
议会大厦重建的成功自不必说,它和大本钟已经成为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地标性建筑。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效仿它的造型,最著名的当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那座议会大厦,常被人看作是向伦敦议会大厦致敬的产物。
别看议会大厦显着高高在上,却不定期对外开放参观(大多为周六)。去英国之前我查了一下,恰好10月5日周六对外开放,在官网上就可以提前预订门票。不得不吐槽英国的门票,欧洲许多办公场所诸如市政厅、议会大厦等都是免费对外开放,有的是提前预约,有的是周日免费开放。很多教堂也都免费开放(因为教堂本来就是宗教场所),例如巴黎圣母院就是免费参观(只是登顶需要另购票),或者象征性地收个几欧元门票(最多也就十几欧)。英国门票动辄二三十镑的价格着实有一种“抢钱”的感觉,议会大厦门票也不便宜,官网预订19.5英镑。但毕竟是高高在上的议会所在地,进去看看这个神秘的地方也不亏。
整个议会大厦占地3万平方米,走廊长度共计3公里,共有1100个房间、有100多处楼梯、11个内院,是欧洲第一大议会大厦。
从北侧的入口进入大厦院内,首先看到的就是位于旧王宫庭院的“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1199)”骑马像,由法国籍意大利雕塑家卡洛·玛洛凯蒂(Carlo·Marochetti,1805-1867)所创作。理查一世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英格兰国王,他应该是英国历史上最骁勇善战的国王,在位10年几乎全部时间都花在戎马弓刀上,亲率部队参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如狮子般勇猛而得名“狮心王理查”,42岁就战死沙场。
理查一世(本图来自于百度百科)
铜像基座上的浮雕描绘的是国王死前在病榻上宽恕了战场上射中他的敌军弓箭手。二战期间,德军投下的一枚炸弹在附近爆炸,铜像被掀翻在地,理查一世手中的铜剑被砸弯,英国人将其修复,以此象征永不言败的精神。
经过严格的安检,往建筑入口走的路上,有一尊雕像矗立在绿地上,它就是曾出现在历史课本中大名鼎鼎的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也就是把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送上断头台的人。查理一世在位期间鼓吹“君权神授”,两度解散议会,1642年国王与议会爆发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一方获胜后以叛国罪于1649年判处查理一世死刑。但克伦威尔后来却大权在握,率军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掘地派运动,1653年建立联邦政府,自任“护国公”,却不能稳定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恶化的经济状况。1658年因病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甚至将克伦威尔的遗骸取出来“鞭尸”。由于这些历史原因,这尊雕像一直存在争议。
参观的起点就从古老的威斯敏斯特大厅开始。这个大厅最早建于11世纪,理查二世(Richard II,1367-1400)在位时请亨利·耶维尔(Henry Yevele,1320-1400)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门上方雕刻有带锁链的白鹿,是理查二世的标志。鹿上方三位天使扶着的盾徽曾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1003-1066)”的归属盾徽,图案被理查二世加到了自己的盾徽里。
空旷的威斯敏斯特大厅面积达1547平米,是当时英格兰最大的房间,理查二世请皇家木匠休·赫兰德(Hugh Herland,1330-1411)建造了悬臂托梁式的木质屋顶,横跨距离达20.7米,是中世纪英格兰屋顶跨度最大的建筑。每个悬臂上还雕刻有一位带翅膀的天使。
顺大厅往里走,别错过中部的台阶。不过我去的时候台阶前面的几座雕塑都蒙起来了在修理,只贴了图片供游客参考,以下3张图片都来自于网络。
北侧的台阶口有两只带锁链的白鹿,怀抱理查二世的盾徽。左半边是忏悔者爱德华的归属盾徽——十字架和五只鸟;右边的盾徽是四分格图案,出身于法国安茹的金雀花家族从理查二世的祖父爱德华三世起,英国国王就自称同时拥有法国王位,所以重要的第一、四格就是代表法国的百合图案,右侧二、三格是代表英格兰的三狮图案。
南侧台阶口是一头雄狮和一只老鹰,怀抱爱德华三世的盾徽,百合和三狮图案。
走到大厅尽头,这个大台阶和大厅一起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大台阶是查尔斯·巴里在19世纪重建工程中增加的,他拆除了原来的墙,往后推进了一些,墙上的壁龛还是理查二世时期修建的,他将自己和忏悔者爱德华等6位国王的雕像安放在这里,希望在先辈的见证下举办重大活动。可讽刺的是,建成后的首次重大活动竟然是1399年9月30日,理查二世的堂兄将他废黜的仪式!次年,理查二世被害死在狱中。后来大厅成为英国三大法庭宣判的地方,包括查理一世在此被判处死刑,他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国王。
理查二世(本图来自于百度百科)
相比较起深宫大内的刀光剑影,从12-19世纪,威斯敏斯特大厅一直是国王加冕后庆祝宴会的举办地,和国葬前的追悼会,包括现任女王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温斯顿·丘吉尔的葬礼。同时,这个大台阶也是外国领导人发表演讲的地方,包括法国总统戴高乐、南非总统曼德拉、美国总统奥巴马等人都曾在此演讲。
地上丘吉尔的铭牌
大台阶上面是查尔斯·巴里设计的圣斯蒂芬门廊,后面的彩色花窗曾在战争中被损坏,战后修复成为纪念地,树立起一尊天使雕像,纪念在一战中为国捐躯的议员、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墙上刻的都是他们的名字。而上方的彩色花窗装饰的都是这些人所在地区的徽章。
门廊向西是查尔斯·巴里设计向公众开放的入口。门廊向东进入圣斯蒂芬大厅,一直通往上下两院分界的中央厅。
圣斯蒂芬大厅的前身是圣斯蒂芬礼拜堂,在1834年的大火中被毁,巴里重新设计建造了大厅,沿用了之前的名字,布满了雕像和绘画,两侧墙柱前矗立的都是议员雕像。
两头壁龛里的雕像都是英国历史上的国王和王后。
其中这位约翰一世(John I, 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算得上是英国历史上最卑鄙的国王,他父亲亨利二世(Henry II,1133年3月5日-1189年7月6日)为了给他争取领地,不惜与他的三个哥哥交战,他却投靠了自己的哥哥,此举气死了自己的父亲。他的哥哥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一世继承王位后,他又勾结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陷害兄长,造反未遂就杀了帮助自己的法国官员以求哥哥原谅。理查一世宽恕了他,并指定他为继承人,可他继位后就杀死了侄子、囚禁了侄女,其所作所为堪称极品。不仅于此,其在位期间是英格兰国力衰退最快的一段时间,失去了英王在欧洲大陆大部分属地和对苏格兰、爱尔兰的控制,在贵族的施压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作为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使得之后的英国王室都不愿意再给男性命名为“约翰”。
约翰一世(本图来自于百度百科)
约翰在1215年签署《大宪章》的这一场面就绘制在大厅的墙壁上,这也开启了英国通往宪政之路的大门。
在大部分男性雕像中,这尊女性雕像格外显眼,她是埃莉诺王后(Eleanor of Aquitaine,1122-1204),她的第一任丈夫结婚几个月后就成为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1120-1180),不知道是不是王后厌倦宫廷生活,15年后与法王离婚,嫁给了比自己小11岁的诺曼底公爵亨利,两年后诺曼底公爵变成了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1133-1189),她又成了英国王后。看来,王后也是命中注定的。
在这些议员雕像中,其中一位叫Falkland的议员右脚鞋后的马刺损毁了。这是曾经一名英国女子在争取女性选举权的运动中用铁链将自己绑在上面造成的。一直以来,英国只能由满21岁的男性当选议员,女性直到1918年才获得选举权,还必须年满30岁才能参选,这一不公平的条款到1928年才取消,男女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
两侧墙壁上的绘画都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幅描绘的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49-899)驾驶大船于877年成功击退入侵的丹麦人。
Tips:
2、开放时间:大多为周六10:00-16:30,官网可提前查询开放日期并预订门票,每20分钟一场。
3、门票:成人官网预订19.5镑,(大本钟仅限英国永久居民参观)。
4、入内需要安检,带好护照和打印的预订单。
5、有中文导览器,参观时不强制跟团,可跟随固定的游览路线自行游览。
====================
Hash:1f6d49ce900fc7f5ab5d8ab517c93b8c043b9f07
声明:此文由 沙漠玫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