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三亚农民在杂草中竟发现了一处唐代遗迹

藤桥墓群位于海南三亚海棠湾镇,是一处迄今为止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墓地,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古墓群一直延伸到陵水与三亚市交界的陵水湾畔海滩上,共发现墓葬45座,以其特殊造型、丧俗、文字、图形等以及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闻名于世。这些古墓群以其特殊的造型、丧俗、文字及墓碑材料,跟当地其他民族的葬式有明显区别。墓碑以珊瑚石为原料,竖于墓穴前后,碑文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书写,单面雕刻,有些尚铭刻有死者的名字。葬式都为竖式土坑,不封土。

1987年,海棠湾镇东溪村的三名村民承包了海边一片荒地种植海防林,他们在用推土机清除沙丘地里的杂草时,发现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珊瑚石,再仔细看时发现有阿拉伯文。于是将情况向文物部门汇报。至此,藤桥墓群重现世人面前。通过考证,确认该墓群是唐末时期穆斯林商人的墓葬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藤桥墓群的时代跨度较大,早期坟茔的上限可为唐代,而晚期坟茔则至元代。此遗迹的发现,跟中国的史籍记载以及古代波斯、阿拉伯人称雄海道的年代完全吻合。

古墓群位于番岭坡海滩沙丘上,其范围东西长约1000米 ,南北宽约500米。现古墓群占地20.1亩。截止到2013年可看到墓碑的墓尚有42座。古墓均为竖穴土坑墓,上无封土,长1.8---2米,宽0.8---1米,深1.2米,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墓碑上刻圆月、卷云、花朵、生命树等图案。碑文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阳刻,内容大致为墓主姓名、死亡日期,或阿拉伯经文。其墓和墓碑均用海边的珊瑚石制作堆砌,相对集中,排列有序,没有葬具和随葬品,遗体安葬在沙滩上的坑道里,头朝西北(或北),脚向东南(或南),侧身屈膝,面朝西,朝向伊斯兰教徒的西方天国,是典型的伊斯兰教葬俗。墓葬无封土,只立珊瑚石碑作墓穴标志,碑首有玉圭、双峰、山字等形状,高36-60厘米,宽35-58厘米。这片墓群不同于我国广州泉州杭州、杨州等地的穆斯林墓葬,而近同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的一些穆斯林葬俗,带有其早期墓葬的特色,是典型的海洋文化艺术的代表。

在三亚发现的伊斯兰古墓群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集中,墓碑雕刻精良。由此可见,这里曾经是当时外地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 古代穆斯林在三亚有着怎样的繁华与落寞,后人不得而知。做为历史的见证,藤桥墓群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其提供的大量可靠的实物证据,不仅能更好的研究和了解古代海南的伊斯兰文化和早期的穆斯林状况,而且对研究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回族历史及古代三亚的商贸史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若愚)

Hash:aadd18af0f8ffa55ace5cb0db80cafee3313b908

声明:此文由 捞史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