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石刻若论年代,应比石鼓文还古老,人们借助它找到中山国王陵

提到古代石刻,或许很多读者首推的便是秦纹石鼓,但是人们都忽视另外一件石刻——公乘得守丘刻石,它不仅比秦纹石鼓更加古老,而且专家们还根据它找到震惊学界的中山国王陵……究竟公乘得守丘刻石有什么来头呢?又是如发现的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4年11月,河北省的一支考古专家小组,奉命前往平山县展开考古调查。考古专家们在三汲乡以西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先秦历史遗迹,因此便准备展开发掘和保护。几天之后,当地村民向考古专家反馈,说他们村有户人家三十多年前从山上挖到一块石头,而且石头上还有神秘的文字,但可惜谁都不认识,目前这块石头,正被农民在家里当石凳在用。如此一来,考古专家们感到十分好奇,便让村民领着去看看石头。

在村民家的院子里,专家们见到了这块当成石凳的石头,它初看上去十分普通,就是一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石块,长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厚约40厘米。如果您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石块的一侧刻有两行文字,共计19个字,可以确定这块石头一定不简单,不过文字的内容却让专家们都犯难了。

考古专家们将石刻带回了研究所,并制作的拓片送到北京研究所请古文字专家们破解。几个月之后,古文字专家给出了答案,上面的文字意思为“监罟尤囿臣公乘得,守丘兀其旧将曼,敢谒后贤者”,翻译过来就是“给王监管囿园的是公乘得,守护陵墓的是旧将曼,以此敬告后来贤者”。

由此可见,翻译之后石刻内容就不言自明了,提到了“公乘得”和“曼对”的工作职责,因此专家们将其命名为公乘得守丘刻石。不过,事情并未到此结束,考古专家们总是擅长通过历史的碎片探寻历史的真相,他们根据石刻的篆刻手法确实其年代大约为战国,也就说明它比秦朝的秦纹石鼓还要古老,故此,公乘得守丘刻石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石刻,对研究古代石刻起源有着极大价值。

除此之外,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一个问题,石刻中的“丘”究竟是谁的陵墓呢?因为三汲乡并未发现陵墓,而且能专门安排人守护的陵墓,甚至还配有囿园和监管的人,这些都说明了这座陵墓不一般,即墓主人也许是当时的王。经过一番思考,考古专家们推测三汲乡必然有座未被发现的王陵。

考古专家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1975年初对三汲乡一带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察。果然一切都不出所料,考古专家们先后发现两处大墓,一处在城西,另一处在城内,它们距离发现公乘得守丘刻石的地方都不远,说明这一片在当时都是王陵囿园的范围。首先,考古专家们对城西的墓葬展开了发掘,累计出土了1900多件文物,有青铜礼器,青铜乐器和生活器具,以及车马坑和陪葬坑,俨然就是战国时期王陵墓穴的典型规制。然后,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设计图——兆域图。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专家们也确定了墓主人的信息,即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一位国君。史料记载,中山国由白狄(一支少数民族)建于公元前414年,后来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也成了千乘之国,但最后却在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背景下惨遭厄运被赵所灭……自此,后世史料鲜有提及中山国,因此有历史学家怀疑中山国的存在,但自从中山王陵的发现,便佐证了史料记载。

从一次普通的考古调查,到意外发现的公乘得守丘刻石,再到发现中山王陵,最后佐证史料的记载,让学家专家们都为之惊叹不已。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偶然,但其实背后也有必然,那就是考古专家们的探索精神,不管怎么说公乘的守丘刻石都是伟大的石刻,它比秦文石鼓更值得研究。

Hash:7efb91ef74b9f03c30e1d4497ac28dc3da5c3c8e

声明:此文由 历史小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