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古村惊艳蝶变,珍藏4700年岭南文明遗梦 | 优游佛山乡村②

工业强市佛山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高明有个古村因发现据今4700年的遗址“爆红”

今天,优游佛山乡村栏目带你走进古耶村

探秘佛山远古祖先在4千多年前的生活方式

遗址出土,小村落声名鹊起

在荷富路与广明高速的交汇处,顺着一条蜿蜒的村道可进入古耶村。与外界车流不息的喧闹声相比,这条古村落显得宁静而自然。但是在2006年,古耶村突然声名鹊起,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贝丘遗址,出土大量石器、骨器还有古人的耕作稻,当时吸引了不少中外专家来访。

曾有媒体报道,当年被国内考古研究员认为只能在书本中才能见到的世界级考古专家——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专业教授巴翱夫也突然现身,让遗址成为国内同行热议的焦点。

若将时间倒回到4000年前,珠三角平原仍是一个古海湾,而在这个海湾的西侧岸上,人类文明之火早已燃起。古耶村,生活聚居着一个人类群体,他们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懂得使用陶制瓶罐,打磨石斧、圈养动物,甚至还开始人工培植水稻。他们所创造的一切,后世称之为“古耶贝丘遗址”。

位于古耶村鲤鱼岗的古耶贝丘遗址,它东距西江约1.8千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2006年,由于广明高速的兴建,深埋在地底数千年的高明古耶贝丘遗址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当年9月起,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当时发现有大量的贝壳,夹杂在贝壳当中的还有不少石器和陶器。另外,还有猪骨、鳖壳等动物遗骨。

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是,该遗址还出土了20粒形态稻谷,这些稻谷在密封的胶土层和积水中完全没有炭化,保存完好。当时的考古专家表示,从稻谷形态来判断,这些稻谷就是人类所栽培的。而经过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700年左右,是岭南目前发现的诸多贝丘遗址中较为完整、典型的重要遗址。

在许久以前,在古耶古人的部落里,他们不仅会打猎,同样也会培植。在村落前的一片空地上,种植着一大片水稻,他们懂得怎样去种植,也懂得怎样去吃这些水稻。遗迹给后人展现的,正是佛山远古祖先,在4千多年前丰富的生活状态。

四姓建村,村舍神秘故事多

古耶村的建村史有900多年,村中流传着不少神秘的故事,村民们口口相传……过去沿着圣堂岗这座山,上下古耶、白土屋、湾渡四条村子曾经连成一片,因此古耶村也曾被称作大连村。

据《高明县地名志》记载,该处又因四村靠近溪水,曾名耶溪四社。村民们分析,四社既指上下古耶、白土屋、湾渡四条村子,也可指历史上陆续迁徙而来的邓、胡、李、关四姓。建村后,四姓不分彼此,和谐相处,都是团结一家的好兄弟!

秀丽河在古耶村前流过,这条接通西江与沧江的内河,是明朝时期古耶村民李挺材与阮涌村民区大相发起开凿。秀丽河,现在成了高明城市的水轴线。李挺材是明朝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他还在村中修建了一座长明庵,五百年来,一直有尼师坚守,香火不断,这也为古耶村增添一份神圣。

古耶村村前牌坊处的提龙社,村民说以前社坛门口有两座石狮,十分具有灵性。相传南海区有一个村子摆酒席时,用猪肉进行祭拜后,宰完的猪肉就不见了。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几次,于是该村请出道士破解难题,道士一路寻到古耶村,认定是村中石狮子作怪。连夜里,其中一座石狮子被损坏,而离奇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如今,提龙社只剩下一只石狮子,由于风雨侵蚀的原因,石狮子的面貌已难以辨别……

乡贤饮水思源,支持故乡建设

在古耶村,建于1988年的关氏宗祠在村中显得很“醒目”,祠堂门前的石狮子很有“泰国风情”。

原来,当中蕴藏着一段感恩的故事。狮子是旅泰华侨、有“泰国糖业大王”之称的关元年出资建立的,当年他11岁跟随爸爸离开古耶村到泰国谋生,发迹之后多次捐资,帮村中乃至家乡建设学校、修路、建新祠堂、通自来水等。如高明大桥、荷城中学也有他捐资的一部分。关于关元年饮水思源的事迹,至今仍为村民们所感激,成为教导后代的例子。

关元年在1976年7月第一次回村,1980年捐资几十万来建造学校;1989年,捐资40多万建祠堂;1987年,在村的两头里建了牌坊,还帮助上下古耶村的所有村民通上了自来水;从阮埇到古耶的村路,都是他出资铺建,共一百多万。

古耶村村民关朝芬

村民关朝芬退休前曾担任荷城中学校长,早些年他也在村中的学校任教,看到旧校舍时,他感慨万分,虽然学校已经不能作为教学用地,但是在过去它以一种乡亲的温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古耶人,这些记忆是难以磨灭的……

如今村里“穿上新衣裳”

如今的古耶村与西江新城并立在美丽的秀丽河两岸,成为依江亲水的美丽乡村,村民过着安居富足的生活......随着富湾的工业园区向四边辐射和延伸,古耶也将成为新兴的工业基地。

村民希望借着“国宝级”的古耶贝丘、丰富的文化传承、秀丽河水轴线来发展古耶村,去年,上古耶村开展了一系列改造工程,进行了村道硬底化、新建了人行道、小广场、篮球场、景观亭、埗头等。

新建硬底化村道长约500米,并翻新了长500米旧道路,并在道路旁前瞻性的划定了很多停车位。为了焕发乡村的活力,村中建设了篮球场等场地设施,丰富村民生活。

以前,村前养殖用途的水塘约30亩,由2口塘合并而成,现已改造成为景观湖,建设了栈道、凉亭等,将种植荷花等观赏性植物

赏花龙舟叹河鲜,佛山乡村游不重样

撰文:佛山新闻网罗敏玲

部分资料 :佛山新闻网、高明乡村振兴

Hash:a8e55f0477be695a0e878ef5a9b5842cc7865473

声明:此文由 佛山农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