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庆阳:著名的西汉彭阳古城,重要的军事边城,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一座古城,前世今生,一方厚土,孕育多彩庆阳

庆阳就像是上帝遗落的黄色天书,波澜起伏,雄厚壮阔。眼前尽是黄沙漫舞,耳边尽是羌笛驼铃。

秦汉以来,中原封建王朝经常因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困扰,从秦汉到隋唐,甚至到后来的宋、明等王朝,都是如此。陇东地区从秦朝开始就因为地处北陲要地,从而成为中原的一道屏障。失去它,则关中动摇,中原就会受到威胁。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秦长城,或是秦直道,都经过了这一地区。特别是秦长城,从宁夏彭阳进入甘肃镇原,再经环县华池进入陕西吴起,由此可见这一地区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秦长城和秦直道共同组成了秦王朝的军事防御体系,地处长城沿线的镇原彭阳古城则处于这一防御体系之中,它在军事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用来遏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在元鼎三年(前114年)时,从北地郡中分置安定郡,下辖数县,镇原彭阳为其中之一。

一、彭阳古城的概况

甘肃省镇原县的彭阳古城遗址,位于茹河下游北岸的二级台地上,现为庆阳地区镇原县彭阳乡政府的所在地。现今有道路穿城而过,东距离庆阳地区行署所在地西峰市 25 公里,向西沿茹河川西行 30 余公里便可抵达镇原县城。由镇原县城再西行 60 余公里,即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从地面尚存在的古城遗迹中可以看出来,古城近方 形,周长约 1000 米,依据山势坐北向南修筑,北靠大山,南临茹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古城墙保存较好,东、北、南地面上均有城墙残迹,东北角段城墙 方正,高约 3 米~ 6 米,墙基宽约 5 米~ 7 米,顶残宽 4米,均夯土板筑而成,夯土层厚 8 厘米~ 20 厘米不等。至西北角,依地势沿沟边削墙为城。西城墙则遭受的破坏较为严重,但墙基仍在。东、西墙正中各有一豁口,应为原城门。,东门口地势开阔,当地人称之为“东门台”。南墙东段还有一个豁口,可能是南门,便于取水。在古城外西南角有一 小庙宇,当地人称“魁星楼”,至今香火不绝。据当地人讲,祖辈时候就已经有了,历史悠久,古城风韵犹存。

城内东、北部文化遗物较丰富,调查发现有汉代 粗、细布纹瓦、砖,还有灰陶片,饰以蓝纹、麻点纹、卷 云纹,以及宋瓷残片若干。在调查中了解到,古城中 曾出土了许多文物,有汉代陶器、铜器,隋唐及宋代 陶瓷器,沟底曾拣到许多汉代以后各代钱币。由此 推断,古城始建于汉代,隋唐及宋代继续修复使用, 今残存城墙应为汉代以后各代修缮所成。

镇原彭阳古城始建于汉代,是西汉彭阳县治所在地, 隋唐及宋代继续修复使用,地面遗迹现在仍有残存。古城地处西北边陲,西通西北边关, 东连董志塬,南接关中, 为历代边关要地。除作为县治外,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边城。

二、历史中的彭阳古城

彭阳古城曾是古临泾的县治、又设过安定郡治,原州和镇原州州治。两汉时期,这里是古朝那县的疆域。汉代朝那县全境包括今镇原县开边镇以西,武沟、新城、小岘、郭原、马渠、庙渠、三岔等乡镇及今宁夏彭阳县的一些乡镇。名声显赫的皇甫家族曾在这一带发祥为望族巨室。汉代朝那处于今固原与镇原县之间。古朝那撤并后,部分地域在今镇原,部分地域在今彭阳县。

西汉初立彭阳县,县名的由来也是有说法的:一是因为这里曾是古彭国的属地,为纪念先祖建立彭国的功业;二是彭祖长寿的象征,为谋求长久安乐采用彭祖的“彭”更为吉祥。古代人崇拜太阳神,常以“阳”字配合其他吉祥字命名地名,以“彭阳”这两个吉祥顺口的字命县名。自然被人们所喜爱。

彭阳古县在汉代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县份。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在他所作的长赋《北征赋》中,叙述了他亲临彭阳的经历和对战乱的感叹。其中写道:“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元宫。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覩牛羊之下来。寤怨旷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 。闵獯鬻之滑夏兮,吊尉卬于朝那。野萧条以莽荡,回千里而无家。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他从长安城出发,向古义渠地行走,到彭阳县时,让坐骑松一口气,缓缓进城,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凭吊当年战死于此地的孙都尉,痛恨王莽篡汉,指斥隗嚣在安定等郡割据,民不聊生,他忧国忧民。

汉代彭阳县所辖范围除了今镇原东南的地域外,还有今西峰所辖的肖金、野林、显胜及蒲河北岸一些地域。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8年)彭阳县被废。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北地郡为宁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丰义县,县治设在前彭阳古城,隶属彭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彭州,彭原、丰义二县隶属宁州。唐开元八年,丰义县隶属泾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属彭原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归宁州。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0月,吐蕃攻破原州、泾州,寇丰义城,12月邠宁节度使韩游环入朝上奏,丰义城破旧不足以御敌,为防吐蕃东进,请新修丰义县城,德宗准奏。次年(公元788年),张献甫代韩游环为邠宁节度使,率领军民修成丰义城,即今彭阳故城。五代后周北宋初,袭唐制仍为丰义县,隶属宁州。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废丰义县,复建彭阳县,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从宁州划属原州管辖,彭阳县辖地袭前。金代属原州,元代由镇原州所辖。明洪武二年彭阳县废。

从西汉到今天,在秦北地郡的区域内,从古到今,先后建立过四个“彭阳县”,一是西汉初在今镇原县东南建立的“彭阳县”,晋代废。二是北魏时在今西峰区建立的“彭阳县”,隋代废。三是北宋太宗时,在镇原县东南又复建的“彭阳县”,明洪武二年废。四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固原地区南部宋代彭阳城,建立了“彭阳县”,这是当今的彭阳县。至于彭阳驿、彭阳乡、彭阳公社、彭阳城、彭阳堡、彭阳故城等地名不少,有些还同时并存,不足为奇。

古代彭阳县和朝那县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朝那出过不少名臣骁将,尤其是皇甫家族人才辈出,如皇甫规、皇甫谧、皇甫嵩、皇甫绩等,他们的故乡朝那县就在今镇原县西部,所以说他们是安定郡朝那(即今镇原县西部)人,历代镇原县志都明确记载着皇甫规等人是古朝那今镇原县人。

三、历史中的彭阳古城在镇原县还是宁夏?

西北地区现存两处彭阳古城遗址。那么哪处才是西汉时期的彭阳县址呢? 通过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得知,镇原彭阳古城始建于汉代,是西汉彭阳县治所在地。

首先,根据考古发现及实地考察所得大量材料均能证明镇原彭阳古城即为汉代彭阳县治所在地。 1982 年 11 月,距此古城约十公里的西峰市董 志乡野林村发现一汉代墓葬,墓中出土器物极具西汉特征。其中有一汉代铜鼎,上有两组阴刻铭文,两 组铭文中均有“彭阳”字样。野林汉墓的发掘及“彭阳”鼎的出土,证明汉代彭阳县必然就在此。其次,据《汉书》记载,汉彭阳县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 年,“彭阳城,( 镇原)县东八十三里,汉置县,属安定 郡,晋废,后魏复置彭阳县,隋废”充分说明镇原彭阳古城就是西汉彭阳县治所在。

地理形势上看,镇原彭阳古城地处西北边陲,为历代边关要地。这里西通西北边关,东连董志塬,南 接关中。四面山、沟环绕,中有茹河流经,是古代陇 东得天独厚的关隘要塞。因此早在汉代,这里已是 抵御匈奴及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前沿。北宋时,彭阳城 在宋夏战争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庆历年间,宋将景泰在彭阳城依山为阵,大败元昊。现有的考古资料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1993 年 5 月,镇原县屯子镇杨宁村出土一件宋代铜质军 印,印面刻铸十一个篆字: “强猛第八副指挥使之印 记,印背钮两侧阴刻楷书铭文: 右为“熙宁四年”,左 为“少府监制”。“少府监”是官手工业的主管部 门,“强猛”是北宋禁军侍卫步军司一个军的番号, “指挥”(营)是北宋的四级禁军编制中最重要的一 级。此印的出土地点距镇原彭阳古城仅 5 公里之 遥,这证明熙宁年间第八指挥屯驻彭阳县城一带,参与了宋夏战争。

而宁夏的彭阳古城建于宋代,是一座纯军事城寨。 根据文献记载,宁夏彭阳县在汉代以前属义渠, 两汉、魏晋十六国时属朝那县(今彭阳县古城镇, 距县城约十公里) ,北魏直至隋初分属黄石、白池二 县,隋大业年间以后属百泉县。唐贞观十年(公元 636年)在茹河川(今彭阳县城)置折冲都尉府(相当于县级的军事机构) 。北宋前期,由于宋夏战争爆发,为了抗击夏人入 侵,北宋在边关设置了许多城寨。因为地处宋夏之交 的镇戎军经常受到西夏的侵扰,于是咸平六年(公元 1003 年) ,北宋置“彭阳城”,作为县级军事建置,隶属 镇戎军(相当于州一级的军政合一的建制)。宁夏彭阳即由此而来。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历史上,该城 只是作为纯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并未设置过任何县以上的行政部署。

从史料记载来看,在宋代,彭阳县与彭阳城是同时并存的,均始设于北宋前期(镇戎军设置于太宗至 道三年,彭阳城设置于真宗咸平年间)。从时代背景看,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民族关日益紧张,虽然北宋与夏州李氏政权间未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双方之间的冲突从未间断,所以镇戎军与彭阳城的设置均有明显的军事意图。我们可以推测彭阳城和彭阳县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联系,但目前没有找到直接证据,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西夏灭亡以后,彭阳城的军事地位下降了,但却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池,地域宽阔,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建立驿站的理想基地,明代在这里设立了驿站,史称彭阳驿,十分繁华。后来驿站功能下降,彭阳城一度萧条。

阳西下,余晖照在古城的残墙上,光线慢慢变暗,徒留一片废墟虚影,一种忧伤漫上心头

Hash:920ce17ce5d256cea549b0d3889f2db7e2448671

声明:此文由 飞鸟行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