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荔浦文物胜迹
荔浦人化石遗址 位于双江乡苏村水岩,又称口舌岩,与黑岩、钓岩、大岩四岩相顾, 岩前横路障以石墙, 水绕崖覆。水岩口宽13.5米,高9米。1961年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水 岩东洞钟乳石柱下黄色的堆积层中发现一枚属12至15岁小孩左下第二前臼齿化石 (今存区博 物馆),形态和现代人牙齿相似,但比现代人牙齿粗大。同时出土的还有华南豪猪、大熊猫、 野猪、鹿、牛等动物化石,属更新世晚期文物。水岩洞口挖凿后,呈现出一片明显的钙化板, 钙化板下层出现近1米厚的堆积层, 堆积层中有大量的河螺、河蚌、介壳等物。据出土化石 及钙化板下层堆积物推断,苏村水岩是荔浦古人类的穴居遗址,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建陵县故城遗址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建陵县,治地马浪坪半坡(今修仁镇老县村)。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峒土司城 明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坪乡寨背村双峰山下建中峒土司城。置门楼四座, 楼高1.6丈, 城周长185丈,面积约7万平方米,呈半圆形。土司城背山面水,以大型石块奠 基,外墙为砖砌,中用土夯。现在,门楼已毁,正门石阶、部分墙垣及护城河基址隐约可见, 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峒土司城 明万历十年(1582年)下峒土司城建于延宾江畔(即今东镇乡延宾村),城置 门楼1座,楼高1.7丈,城周137丈,约45000平方米,呈半圆形。城墙以大型石块奠基。今墙 垣门楼已毁,门楼石阶,城内石凳、卵石花街多处尚完整。城墙古砖长35厘米,宽16厘米。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十二日立的记事碑今尚完整存于村中,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荔平古道遗址 古道由平乐水西寨经朝水村,过鸡冠梁,穿马班桥,越同古山,翻大乐 山, 达荔浦城。全长约30公里,大部:分路段以卵石铺面,平均宽约1.5米,是沟通府、县 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通要道。今部分路段崩塌严重,路面凹凸不平,但古道多 处所铺卵石路面犹存,仍为附近村民生产所利用。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嘉墓 位于马岭镇五里亭,荔桂公路旁。陈嘉(1839—1885年)字庆余,荔浦县马岭镇 福德村五更地人。清贵州安义镇总兵,记名提督。中法战争时(1 883—1 885年)为广西提督 苏元春部将。初葬于马岭乡永明村五凤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加封光禄大夫, 诰封建威将军,改厝今址。其墓规模颇大,墓前平台两侧,立有石马石像,刻有陈勇烈公墓 表千余言,记事甚详。“文革”期间,遭受破坏,198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为县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黄政德墓 位于马岭镇凤凰村三篢屯后的龙口岭。黄政德(1839—1884年) ,马岭镇大冲 口人。光绪十年(1884年),清朝廷谥授振威将军,恤加赠总兵衔袭骑都尉世职。光绪二十二 年(1896)改葬今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济生墓 位于双江乡境的珍珠岭。何济生(?—1899年),双江乡江埠村人。清参将,在 中法战争中屡立战功,升副将。后因战创病发逝世。清朝廷授二品封典,葬于今址,为县文 物保护单位。
马岭古墓群 位于马岭镇的永明、凤凰、新寨境内,分布于荔桂公路两侧及新村庙背岭 一带。196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73年开掘10座,考证为汉至南朝墓葬。墓室有土坑、砖室、 石室三种, 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铜、铁器及玛瑙串珠。1981年8月自治区定为区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篢古墓群 在花篢乡大同村一带。从高龙村、陈家厂至牛岭沿公路两侧方圆约1公里 的山坡上, 分布着大小封土堆100余座,其中尤以龙吊村附近及牛岭一带比较集中。1965年 文物普查时发现经考察为汉至南朝时期古墓,1981年8月自治区定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新坪古墓群 位于新坪乡境内。1965年文物普查时在风岗观音山对面的丙岭发现古墓77 座, 在新坪乡寨背至川岩左侧发现18座,在新坪街附近发现47座,共142座,因未开掘,墓 葬年代不明。
古城岩古墓群 位于县东南3公里的古城村, 从古城岩附近的油榨至五里牌公路两侧。196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古墓48座,未开掘。
东镇古墓群位于东镇乡的龙合、伍家山、小马蹄、凤凰山一带有砖室墓和石室墓。
荔江古墓群 1965年文物普查,在青山乡青山路口至粮仓背发现古墓34座,未开掘。
荔浦塔 位于县城东南水滨石矶上,昔称文塔。原为魁星楼,始建于南宋。明朝贡生张 宪为祀文昌复建魁星阁,后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许之豫重建。乾隆四十八年 (1783年)知县张习、教谕何一鸣改建为文塔,共五层,上层为魁星阁,内塑魁星神像。光绪 五年 (1879年) 知县周克壁增建二层。塔之底部33.38平方米,基脚占地66.9平方米,塔高 35.4米,砖木结构,呈八角形,每层绘制古色壁画,塔檐镶嵌有色琉璃瓦,檐角雕塑彩色狮 子、麒麟,栩栩如生。因年久失修,塔檐崩塌严重,塔内楼木腐朽。解放后,1957年县人民 委员会拨款修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塔遭破坏。为保护历史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荔浦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再 次拨款,1986年重新修葺。
迎薰门 为荔浦古城的南大门,也称南蘸门,在今县公安局后侧。明景泰七年(1456年) 知县伍绘择地将县治迁今址之后,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总督御史朱英命官督砌砖石,城上 覆以串楼,周围248丈8尺。开南北二门:南名迎薰,北名承恩,并建南门亭,至今已有五百 多年。城楼、角楼、串楼及承恩门已毁,今仅存迎薰门及古城墙数十丈。南门亭于1985年重 新修复,迎薰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村穿岩石桥 位于县东南5公里, 新坪乡新村穿岩处,为双孔石桥以大型四方石块拱 砌而成。桥长17米,宽3米,高3.6米,孔跨6米和6.7米,桥面有栏杆。南面台阶6级,北面 台阶12级。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 建,距今已有350多年,尚有建桥碑记,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
乌龙桥 位于东镇乡栗木街南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桥身长37.4米,宽5米, 高5.7米,中孔跨度1 1米,两端孔跨10米,南台阶20级,北台阶12级,桥面有石砌矮栏,栏 高、宽均30厘米。每遇洪水穿拱奔流,宛如蛟龙穿洞,因名乌龙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桥 位于荔城镇鸳鸯街与沙街之间的杜莫山口。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传 说,初建时,两端桥墩基石上各发现一只很大的人足迹,谓仙人所踏,因名。全桥均以大型 方石块砌成, 为虹式1孔石拱桥,全长16米,宽4.2米,拱高6米,拱跨度11米,两端石阶原 各6级,为仿古行拱桥建筑。技术、工艺精湛,是当时荔浦东、南各地人们往来的主要桥梁。桥面虽年久失修,局部石块已破损,但仍十分稳固。解放后为便于通行机动车,将两端石阶 填平。该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岸桥 也称洋垌桥。位于荔城镇沙街村洋垌屯东头,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为仿 古大型方块行砌虹式三拱石桥, 全长33.8米,宽5.3米,高5米,拱跨9米,两端台阶各十三 级,是昔口通往县两南主要桥梁之一。今桥面不甚平坦,个别石块破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
飞龙岩关隘 位于三河乡莲塘村后莲塘山腰。有百墙、战壕。建清道光年间,飞龙岩高 约30米,深200米。岩口垒石为墙,宽5.5米,高3.3米,腰0.9米;洞前有战壕,长20余米, 深2米,宽1米。今飞龙岩石墙、战壕及莲塘坳石墙尚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岩山古关隘 在东镇乡小马蹄屯背观岩山腰。建于清乾隆年间,为附近村民捐资建筑 以防兵匪之乱。岩内可容千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关隘上设炮楼,高8米,宽20米,周 围以砖、石、灰沙筑墙,岩口筑石围墙及闸门。炮楼及围墙炮眼尚存数处,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
鹅翎岩石刻 县城南3公里荔蒙公路西侧有鹅翎岩, 岩内有佛寺,名鹅翎寺。岩内有自 宋至明、清摩崖石刻19处。其中:有宋甘同叔咏《鹅翎岩》,梁弼直《鹅翎岩祈雨文》;明 吕文峰咏《游鹅翎岩》,甘应可《夏日登鹅翎岩》,刘大业《春日偕友人登鹅翎岩》,钟行 旦《鹅翎山》,荣士章《同修荔二县令游鹅翎岩》;清王元篆《游鹅翎岩》,黄起蛟《游鹅 翎岩》等。石刻因年代已久,风雨剥蚀,有的遭人为破坏,但多处题咏字迹尚清晰,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
笔村穿岩石刻 位于双江乡妙花村后东北角笔村之右侧寺门岭穿岩。溪水破石穿流,清 澈见底。石壁有元、明、清游人题咏及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立的穿岩坝定界摩岩石刻。多为宽50厘米,长60厘米左右,以楷书为主,亦有篆书,字径3至5厘米左右。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义敢村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 位于人塘乡义敢村前。于民国37年建立,碑座基台阶6级, 高1米,碑高1.4米,宽0.33米。民国34年(1945年) 4月25日日军侵入义敢村,该村自卫队与 日军激战竟11,毙敌30多人,日军夤夜遁逃。战斗中自队长黄福森、副队长潘克信、队员潘 现荣、刘兴记、潘培庆、黄玉标等壮烈牺牲。抗日胜利后立碑纪念,纪念碑占地60平方米。1985年7月18日,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宫 位于东镇乡栗木街北端。横跨于街首,门楼下设二拱门,原设闸门,夜设更夫。楼上立“三圣神像”,原为当地居民祀白帝、关帝、观音集资而建。为砖木结构,高18米, 宽12米,深6.5米。抗日胜利后改称胜利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仁古榕位于修仁镇建陵街。古榕2株,老干横空。枝叶繁茂,四时浓阴蔽口。南株树 干周长12.65米,树冠覆盖面积1647.48平方米,高约50米;北株树干周长13米。树冠覆盖面 积1421.63平方米,高约45米。相传两株古榕已有500年以上树龄。修仁镇人民政府于1986年 筑护榕堤4段于古榕两侧,堤而平台设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罍 1976年于东镇乡小马蹄电出土,罍呈“亚”字形,高45厘米,口径31.5厘米,底 部径28.2厘米, 肩有2只反首兽形耳,耳上饰云雷纹,颈下饰圈点纹,下部饰饕餮纹,肩腹 交界处饰重环纹,腹饰三角夔纹,圈足上部饰环带纹,下部饰云雷纹,文物完整,属西周时 代铜器,现存自治区博物馆。
双龙抢珠铜镜 1982年8月, 青山乡松林村农民郭世琼在松林长岭下一古墓穴中挖出。铜镜旱圆弧形,镜面光平,镜背花纹精细,正中有一珠,珠周围盘起一对鼓型龙,形成双龙 抢珠图案,直径为10.4厘米,厚0.5厚米,重200克,属东汉铸造。
石斧 1982年11月十马岭镇广安村大马坪¨口岭(红毛岭)出土。石斧一对,一厚一薄, 长1 3厘米。一斧口宽6厘米,一斧口宽4厘米;一厚4厘米,一厚2厘米,呈黄红色,重约 350克,推断为新石器时期古代人生活用具。
1987年9月,青山乡拱秀村大树屯农民叶来华在荔柳公路青山段离公路约200米处的旱田 基下发现铜锅2个。其中1个高16.5厘米,口径40厘米,重5.5厘米。黄铜、双耳,锅口有3条 弦纹;从锅口往下7厘米处有两条弦纹,另1锅高15厘米,口径40.5厘米,重4.3公斤,黄铜、 双耳、无纹,均为元代器物。
名胜
鹅翎岩 位于荔城镇沙街村马蹄塘东南鹅翎山南面山腰,岩分上下二层,下层鹅翎主洞 居中,洞府宽敞,通西北悬崖横廊,内有大雄宝殿,置释迦牟尼者神像;东侧为龙洞,洞口 上方有钟乳石如鹅,旱自高空下落状,栩栩如生(今鹅首、鹅掌被击,鹅形不全),洞口宽10 余米,高约5米,深100余米,末端有一石台,名龙床;西侧有曲洞也通西北横廊。
从下层主洞西拾级而上,有石坪可供游人小憩,由石坪折向东直达上层,有大小二洞。大洞居东, 宽约8米,深10余米,高约2米,有观音殿,置观音神像;其东石壁有一4厘米直 径小孔,名“出米洞”。小洞在西,名小龙岩,岩口有石刻对联:“松鳞变化身成玉,石骨 开张颔有珠”,洞口上方刻“龙洞”。内置地藏王和盘古大帝神像。西北坡有平地百余平方 米,连接西北横廊直通悬崖间僧尼居室,其外沿筑栏杆。
昔日,鹅翎岩山麓古木参天,山间林木苍翠;岩内,曲洞幽深,钟乳石琳琅满目。宋绍 兴三十二年(1162年)主簿梁弼直至岩祈雨,命匠人塑雷、电、风、雨四神像,中经明、清不 断修缮,为县境古八景之一,名“鹅翎应祷”,诗人、墨客于石壁题咏甚多,碑记林立。但 随历史变更,鹅翎寺兴衰更迭,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毁景迁,游人绝迹。
1987年至1990年,人民政府拨款,各界人士捐资,重修古寺。今林木新长,寺宇一新, 梵经复诵,游人日增,景况渐复。
天宫岩 位于青山乡驻地东南隅鹞鹰山东麓。洞府幽深,迂回曲折,溶洞地面平坦;洞 中钟乳石景颇多, 或类人,或类物,栩栩如生,妙趣盎然。总长约1华里,总面积8000平方 米左右,最宽洞厅可容千人。是1987年,附近村民开山取石发现,岩分6个洞区,称六洞天。第二洞厅最吸引游客的是一钟乳石, 高约2尺,活象一尊坦胸露乳之佛,五官约隐约现,大 腹便便,上身稍后倾,坦然豁达,悠然自得,称“罗汉晒肚”。第三洞天中一处钟乳石似小 山屹立,嶙峋崛突,其上多处伸出偏圆小朵,酷似灵芝仙草,称“灵芝山”;其旁复有一石, 俨然一大雄狮坐阵,面向灵芝山,称“狮子守灵芝”。洞府中心高约8米,5根钟乳石柱连接 洞天,大石柱直径约1米,小柱直径约0.5米,柱柱笔直挺立,表面洁白晶莹,雄伟壮观,谓 之“擎天柱”。进入第五洞天,一钟乳石附于洞壁高处,长约7米,最大部段直径约20厘米, 形似大蟒,呈深绿色,仰视,犹如青龙凌空,称“大青龙”;钟乳石景中,有一处岩顶斜悬 许多白里透红的晶莹钟乳石,如一群白天鹅引颈下翔,其下恰有一洼清泉,钟乳石倒映水中, 恰似天鹅戏水,栩栩如生。第六洞天有石中凹如盆,称“金石盆”。
各洞天中分别尚有鳄鱼出洞、观音坐莲、八大金刚、乌龟晒背、定海神针、海底珊瑚、 高山瀑布、蓬莱仙岛等46景,千奇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桂山岩 位于新坪乡桂山村旁的大独山北面山腰,昔称“天豪岩”,又称“天门岩”。岩有三层,岩内诸洞相互连通。岩外有闸门二重,峭壁中悬,须攀绳或设梯而登,昔日为附 近村民避乱之所。第一层称大岩,内宽敞约900余平方米。其右侧,有一洞,称“蝙蝠岩”, 通上古窖后山弄;大岩后,有山、有池、有月圆湖;大岩左后侧有大黑岩通水岩,大岩后还有上层岩楼,约50平方米,称“天门岩二层楼”。
大黑岩有另一岔洞,遍布卵石,通石林洞,石笋林立;黑岩右侧,石径直通第三层楼外 的天桥,天巧生成,长约15米,宽2米,登上天桥如“登天”。第三层有大风口、有长门洞, 又称“河西走廊”。长门洞尽头洞厅颇大,称“三层楼大岩”。面积约两亩许,洞厅地面均 系平坦岩石,且无泥无沙无碎石,洁净宛如仙境。明代荔邑知县吕文峰有《天门岩》诗云:
石崖峭拔高如许,步入层云最上巅;
山启画图争胜境,岩开宝殿巧通泉。
三千幻界空成梦,百万重关第几天;
青草独留荒径在,祗应辟谷足春眠。
三层楼大岩前有一曲洞通腰子岩、牛鼻孔岩、水岩和旱岩;另一曲洞通到顶岩,岩内钟 乳石千姿百态,钟乳石柱,银光闪闪,称顶天玉柱。张翰书有诗云:“峭壁中开一洞天,梯 云高上兴陶然;邀同风月聊为伴,餐饱烟霞即是仙。门内参差排玉笋,座前环绕涌红莲;游 山今日归来晚,剩有斜阳古渡边。”
笔村穿岩 位于双江乡妙花村后, 距笔村约300米。溪水自北而南破石穿流,岩内有小 路,上通阳朔高田,下达两江,为附近居民生活生产出入必经之道。洞中清风习习,夏可避 暑,故有“石壁生风”之佳句题于石壁。岩中有潭,清澈见底。岩顶钟乳石倒悬,各展奇姿, 竞美争胜,与潭水相映,令人神怡。岩内有多处古代摩崖石刻,为岩景增辉。
小青山 位于马岭镇北3公里,荔桂公路东侧之小青山村旁,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泉、 岩及古墓群,错落其间,自然景观清幽秀丽,为县境秀水名山之一。
小青山、 朝寨山:皆平地突起,两山相距约500米,互为犄角,峻秀巍峨,绝壁之上有 幽深溶洞,相互贯通,胜迹怡人。
荔枝泉 干糯泉:同出莲花山南侧,相距约500米,荔枝泉口对小青山,于糯泉口对朝 寨山,两泉泉水清冽甘洁,冬暖夏凉,常年不竭。
通天岩:岩内总长约20米,有6个主洞,分四层:下层有地下河,河水清澈,时有鱼游;上层可仰视蓝天,静观风云变幻,俨然天外有天,岩中钟乳石峥嵘,千姿百态,目不暇览。
星子岩:岩内总长约130米,洞室幽深,蜿蜒曲折,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洞壁有一钟乳 石, 长约6米,形似巨蟒,头部及身部直径约20厘米,尾部直径仅7厘米,曲腾6折,鳞片规 则有序,闪烁发光,呈黄红色,由北向南横亘洞府,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至于形似珍 禽异兽、奇花异草之钟乳石,比比皆是,令人惊赞不已。
大 瀑布 位于蒲芦瑶族乡黎村大 屯西北, 距村约3公里。瀑布源地高程1054米, 瀑布高约百米,丰水时帘宽10米,常水帘宽2至3米。
史方志
Hash:69f0e63373567e071f45b7c522a6e77003f6f004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