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曾经是“牌坊之乡”,背后故事何其多……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

一座牌坊,就有一个故事

牌坊不仅是一种装饰和模式语言

也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它是过去时代的精神高地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

……

▲图片来自网络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在古代,牌坊是崇高荣誉和权威的象征,是历代朝政为表彰显宦节妇、科第德政、功臣世家以及忠孝节义而建,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广汉,曾经被称为“牌坊之乡”

在历史的烟尘里

广汉的牌坊究竟是有好多?

这些牌坊背后都有些什么故事?

据史料记载,广汉全县城曾经有五十二座牌坊,

因此被称为“牌坊之乡”,又有“牌坊城”之誉。

每一座牌坊背后,

都有忠臣、良吏、善人、烈妇、孝子、耆老的身影,

它们林立在汉州县城的土地上,

路过的行人,都感叹其恢宏与华丽,

并沉浸于主人的故事之中。

为此,新姐又去拜访了广汉本土民俗专家陈立基老师

并和他一起去寻找广汉以前牌坊的现在地……

开启寻找牌坊之旅……

民国28年(1939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两位头戴礼帽、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从西城门走进广汉县,他们是营造学社成员、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刘敦桢。

▲左梁思成,右刘敦桢

梁思成一行从西门进入广汉时,拍下了西城门外的四座牌坊,它们在官道上鱼贯而立,壮观肃穆,四柱三开间,庑殿顶正脊上有宝顶,两端立有鸱吻,镂空的檐尖上翘冲天,枋身雕刻着瑞鹤祥云、吉凤祥麟、牡丹芙蓉、双龙戏珠,以及八仙祝寿、安安送米、穆桂英挂帅、空城计等戏剧故事。

四座牌坊鱼贯而立在当时广汉西门外的旧官道上。(梁思成、刘致平/图)

据梁思成的记载,西门外官道上的四座牌坊均为清代节孝坊,结合他拍摄的照片,确定其中三座为张成氏、胡莲斌妻罗氏、赵桐妻王氏的节孝坊,第四座已无法考证。(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这四座牌坊早已不复存在,据陈立基老师回忆,它们曾经就矗立在今天的西门口往洪水碾方向走的那段路上。

▲四座牌坊曾经就矗立在这条路上

▲图片来自网络

广汉的那些石牌坊,建于明代的有十多座,其余三十多座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其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受朝廷皇恩,奉旨赐建的。由汉州署衙具案详请上报,奉旨旌表,赏给建坊银若干(三十两),高寿赏赐彩缎一匹,广汉牌坊多数都是如此的。二是由地方名士宗族长老倡议,本地官员援例同意而兴建的。三是自己个人建造的,如建桥坊、墓园坊。就所建牌坊事迹和内容考查,约有:慰忠坊、去思坊、恩荣坊、科甲坊、孝子坊、烈女坊、贞寿坊、百寿坊、节孝坊、贞节坊等十种。

▲图片来自网络

所建的石牌坊,竖立在过往行人必经的路道上,巍峨秀丽,好似一座牌楼,远远就可以望见。牌坊下有三道高大的石门,逐渐往上收缩,配以飞檐翘角,有单檐、重檐,歇山顶。特别镌刻“圣恩”、“诰赠”字样。节孝牌坊一般石刻“敕褒节孝”四个大字,男寿书刻“升平人瑞”,女寿书“贞寿之门”字样。

牌坊上的石雕图案用浮雕、圆雕与透雕的技法,如飞禽走兽,山水云朵,狮子,仙,蝙蝠,行云,奇花异草,梅竹,牡丹,以及神话故事各具情态,生动可爱,四立柱刻对联。建造牌坊的能工巧匠以及石雕大师,具有相当高超的手艺,令人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候汉州县城东西北四条正街上,就巍然耸立着十六道石牌坊之多。长不过一华里的一条北街,竟有牌坊七座,跨街屹立,真是一道道多姿多彩的景观。

明清时期汉州县城四条正街上牌坊的壮观景象我们现在无法看到了,

但新姐跟随陈立基老师一起寻访了当时汉州县城的四条街道,

拍下来这些街道现在的模样。

广汉现在的东西大街东一段至东二段之间的十字路口,就是当时汉州县城城区的中心——“大十市”,以这个十字路口为中心,延伸的四条道路分别为东西南北街,每条街上都有数量不等的牌坊。

▲今天的“大十市”路口

东街

在曾经的东街上,矗立着两座贞洁牌坊,一座为明代赵文佑妻子马氏,一座为清朝乾隆年间郭文宗的未婚妻李妹, 其中李妹的事迹尤令人惋惜。

李妹是汉州人郭文宗的未婚妻,一日姑姑黄氏外出,有个叫李峨的歹人见李妹独自在家,遂起了歹心,欲图谋不轨。李妹不从,闭门大骂,李峨慌乱之下溜出大门,姑姑闻声赶回,正派人向官府报案时,李妹已上吊自尽了。官府将李峨捉拿归案,以李妹节烈可嘉,遂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上表朝廷,建造牌坊。

李妹的牌坊竖立在煕来攘往的东街,既可时时让本地人受到教化,她的故事也在路过的僧侣、商贾、官吏、诗人、脚夫之间反复流传,人们在替她花季陨落惋惜之时,也不自觉地将她当成了模范。(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西街

曾经的西街上一共有四座牌坊:

顺街有一座石牌坊,不知年代。

清乾隆十三年,汉州牧徐谂,随中路王师进剿金川叛乱,负责粮秣,会师溃退遇难,兵丁运夫四十余人阵亡,士民思念,于是在市里修建了“慰忠坊”。

清乾隆六十年,金国瑞的妻字余氏守节四十一年,故建“节孝坊”于万寿街。

文庙街李氏祠堂门前,李逊通之妻子曾氏,嫁到李家4年,教养遗子二人成立,道光二十一年逢覃恩,赐五世同堂匾额,给银建坊于门前。

南街

南街上有三座牌坊,不知年代的断牌坊;明嘉靖甲辰进士涂泽民,建甲第坊;清嘉庆十四年黄秉元之妻刘氏活到老102岁,五世同堂,建贞寿坊。

▲图中小区所在地就是断牌坊的位置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断牌坊,在民国时期还巍然犹存,是全汉州县城最古老的牌坊。据陈立基老师的印象回忆,此牌坊的石柱比较粗、比较大,由于其年代久远,史书中也未记载相关信息,它究竟是为谁而建、什么年代修建的都已无从考证。

北街

北街上的牌坊是这四条街中最多的,一共有七座。

1、明万历进士宋兴祖,历官御史,父宋廷祥,亦有功名,建“父子绣衣”坊。

2、明进士宋继祖,宋兴祖昆仲二人建“兄弟黄甲”坊。

3、明进士何节,母何氏年二十守节,抚子成人建“贞节甲第”坊。

4、明万历进士章金铉,父章顺宇任推官,建“义子豸绣”坊。

5、明举人刘嗣传,建“恩纶会魁”坊。

6、清嘉庆贾鸿翊妻宋氏,守节四十九年,扶一子成立。建“节孝”坊。

7、“节孝坊”谭正儒妻黄氏。

其实岂止城里,

集中在县城近郊的,

也有很多座牌坊。

西门桂花桥外到成都的旧道上

据梁思成的记载,拍摄的四座牌坊中有三座是都是节孝坊,第四座已无法考证……在汉州城的城镇乡村、官路古道,高大巍峨的节孝坊几乎无处不在——它旌表的是死去的贞妇烈女,但却如同枷锁,戴在每一位活着的女性脖子上。(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北门黑塔街外沿炳灵宫道路上

在去往炳灵宫的道路上就有四座沿路而修的牌坊,它们分别为:百寿坊,张文杰妻蔡氏,101岁,五世同堂,嘉庆十年建坊旌表;节孝坊,严以容妻杨氏,事翁孝道感人,抚子孙成人,乾隆二十八年奉旨建坊旌表;升平人瑞坊,为杨宗美事建;贞寿坊,为黄礼妻罗氏事建。

北门五里巷

北门五里巷即为现在的国税局门前、沿鸭子河边的那条道路,此路上有两座牌坊,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周满修桥建中丞桥坊和净水大力士坊(在城北五里巷中段,据称牌坊高大,石额上有“净水大力士”五字,査阅资料,未见有建坊原因)。

此外,汉州各乡镇还有牌坊三十多座:三水关齐水寺周之冕“孝子坊”,刘守家妻胡氏“节孝坊”;连山镇何其瑞妻及张乾阳妻各建“节孝坊”;高坪镇李乔英妻叶氏102岁“贞寿坊”;金轮场黄宗孟妻廖氏“节孝坊”;金鱼场丁家坎张仁守妻周氏“节孝坊”……

广汉的这五十二座牌坊,

最终全部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一座座牌坊轰然倒塌,

它们背后的威严、科甲、功德、节烈、贞洁、善举,

也随之土崩瓦解。(摘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社会在进步,文化在进步,国人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新时代下,男女平等、尊重人性、尊重道义、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尊重奋斗……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当今所有正能量的精神,

以全新的形式,

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褒奖与弘扬!

参考资料:《历代汉州志》、《广汉县志》、《广汉文史第25辑——乡土记忆》

特别鸣谢:《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作者萧易授权使用书中部分文字

ID:newgh777

编辑:李霞

责编:王路姣

监制:周天德

5月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9 30

Hash:27a06d76103146a2576ad6ce1711e7c4b1bf258c

声明:此文由 微新广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