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大锅”揭秘伏波将军的传奇!

古代有一种锅,叫釜。铜釜,就是用青铜铸造的釜。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氧化后颜色发青,故而得名。

海南省博物馆里,有个来自汉代的铜釜,据考古人员推测,这是汉代伏波将军所率部队用过的炊具。用青铜器做炊具,跟着将士们东征西讨也不容易破损,釜的容量也大,煮上满满一锅,数十号人能同时吃上热饭。

儋州地区,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说,包括史书记载的,应推伏波将军为最早。历史上,伏波将军有前伏波路博德、后伏波马援,前后两伏波,他们都为平定叛乱,把儋州纳入当时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立下了赫赫战功。

前伏波:路博德将军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率兵十余万南征,鏖战一年,岭南皆平。由于吕嘉等残部从海上逃到儋耳继续顽抗,两将军挥戈南下,先到雷州半岛,再从徐闻合浦乘船南下,进发琼岛,扫荡叛军。

可以说,路博德将军是中央政权第一个派往海南、儋州的官员,也是把海南儋州纳入中央政府的开拓者,其功德是不可估量的。

后伏波:马援将军

伏波将军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卒于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马援出生将门,其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奢。马援战功赫赫,作为未来皇后的父亲(他的女儿做了明帝的皇后),他的仪表也非常英俊,“明须发,眉目如画”。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南征交趾平定叛乱

马援与海南的渊源,要追溯到东汉建武十六年。当时,他南征交趾平定叛乱,往来南海,抚定珠崖,调立城郭,置井邑,立珠崖县。

据闻,公元前110年,儋耳建郡后,并不太平,官吏掠夺本地财富行为加剧,激化了新的矛盾。28年后,儋耳地区先后发生六次叛乱,朝廷只好把儋耳郡废弃,并入珠崖郡;后来珠崖郡也被朝廷罢弃。

▲保存于白马井伏波将军庙的牌匾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地方(今越南北部)酋长的女儿征侧、征贰两姐妹叛乱。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扶乐侯刘隆、楼船将军段志,前往讨伐,但楼船将军段志在合浦就病死了。经朝廷批准,马援将军统领段志的军队沿海而进,一共统帅大大小小的战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先后斩获五千余人,并将征侧、征贰斩首后,将人头送回了洛阳

前后经过了3年时间,马援终于平定了交趾叛乱,岭南地区基本平定。之后,马援暂留下来整顿治理,直至建武二十年秋才班师回朝。

白马涌泉井由来

马援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武将,他戎马一生、征战四方,立下豪言壮志:“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相传,当年,马援南征交趾击溃叛军后,沿海南下,率兵到了白马井。当时正是夏天,沙滩荒芜,炎热似火。人渴、马也渴,一时找不到淡水解渴。马援将军的坐骑是一匹大白马,它发现滩漠中有几棵龙须草,当地人称“茆”;于是白马长嘶一声,奋蹄踢挖,不久,一股清泉从草根下涌出来,全军人马都有水喝了。

后人便凿井饮用,还建起伏波庙供奉,至今香火不断。这个泉水不断冒出来,惠及白马井周边居民,如今白马井镇是儋州第二大镇,白马涌泉也成为了著名的儋州八景之一,如今,白马井泉水依然清澈。

▲儋州“白马涌泉”

对这段历史,明朝的唐胄在《琼台志·山川》有载,后伏波将军乘白马刨沙得泉,因为井,去海涛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

▲伏波庙

距离白马井50米的地方,有一座庄严肃穆的伏波庙,是当地人专门供奉马伏波将军的地方,渔民出海捕鱼都会来祈求平安

“堪笑云台书大将,何如马井湧甘泉。白马奋蹄留胜迹,涌泉甘液播芳名。”这两句写在“白马涌泉”门楹的诗,展现出当地群众对伏波将军马援的敬仰和称颂。

来源:新海南、海南故事、今日儋州报

Hash:9acc08b3896d1c2b48d5d4126a4e987dca43167b

声明:此文由 儋州微势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