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头,这座古建筑竟由皇帝钦赐!
当你走进寅街镇大庄营村东口,就会看到一座式样古朴,庄重大方,腾飞舒展,凌空高昂的坊楼。坊楼高约12米,为四角重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直径60公分的四棵通天柱将坊楼分为两层。一层为村中主道衢口,东门上方挂107公分长,42公分宽,清光绪甲午年孟秋天月立的“钦赐内阁中书”匾;二层四壁开窗,正面窗棂上方挂“恩荣坊”匾。二楼楼柱上有楹联二副:“坊表一方光梓里 ,文章万选达枫宸。”“彩笔生花传著述;紫微秘阁荷恩荣”。楼东面壁上挂有《文魁》大匾一块,有本村清乾隆丁卯科举人陈渤、壬申科举人王纕、庚寅科副榜杨生寅名录;西面有《进士》大匾一块,有本村李时春、蒲芳州、陈爱名录;北面有《仕筮云程》大匾一块,有本村陈清、张景星名录;南面有《成钧俊彦》大匾一块,有本村施桂林、陈淮、刘藻名录。楼下四柱上也挂有二联:“ 楼阁接青云,早从万卷经书培成根底;丝纶荣紫禁,喜承九霄雨露蔚起簪缨。”“科第早上琼楼,还从宛鹭班中齐鸣玉佩;官价续登内阁,好随凤凰池畔共侍炉香”。
大庄营恩荣坊
恩荣坊为清光绪十八年(1893),本村名士李滮荣获“内阁中书”衔后所立,意为皇恩浩荡,荣耀乡里。当时李滮写有对联:“九重诏下星辰近;三殿书来雨露新。”“早有书香绵世泽;更蒙国典焕家声。”和“义协鸠工,花县一新气象;荣褒螭陛,梓乡共仰声名。”昔日,文人墨客常登此坊楼,追怀先贤,咏诗题联,抒发感概。
百年沧桑,几经风雨,多年失修,趋于自毁。欣逢盛世,百废俱兴。1983年,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冬和2003年秋,县文化局给于资助,大庄营组织两次维修,作为村文化室和老年活动室。2017年5月,拆除一楼附属房屋,恢复原来东西通道的设置。
李滮故居大门
李滮故居在大庄营村中心,为“三坊一照壁”,“一主两耳”建筑,正面大厅为李滮后裔居住,南、北两厢房为族人居住。大门原挂有“名山深阅历;大节独磐桓”联,今已不存。原正面大厅楹柱和檐口挂有云贵总督岑毓英题联“滇水名家皆弟子;辋川高枕亦羲游”和《士林矝式》大匾。堂屋两旁挂有清乾隆丁巳年进士,苴力直苴人时远题“岩壑开元赏;琴书惬素心”对联。后人保存有李滮所题“墨庄”斗方一幅。
李滮所题斗方,此文物保存于李滮故居
李滮,字池清、星海,号菊村,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四月十八日子时生于大庄营贫苦人家。父李时春,兄李汶,弟李泷9岁丧父,母亲段氏白天在富裕人家打短工,夜间编织草鞋出售以维持生计和供李滮读书。李滮少年时就读于道胜营王景坡先生门下,10岁即能文,过目成诵,勤奋学习,成绩出类,深得先生同情和喜爱,收录在私塾共食宿,免交费用。李滮愈加勤奋。道光十六年﹙1836﹚中府试秀才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在小西庄余姓家教书。余姓因乡宦,多藏书。李滮日夜读书,学识大进,复受学于大理桂香书院,受到迤西道罗天池器之,期以远道。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甲辰科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三应礼部会试,皆报罢。咸丰丙辰年间,杜文秀反清起义,弥渡战火纷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李滮避难天目山十八年。杜文秀反清起义被平息后,李滮又两应会试,部选广西北流县知县。北流县路途遥远,匪患多发,朝廷不提供路费,家庭贫困,无钱赴任,呈请就教。光绪元年﹙1875﹚七月十五日,改授安宁州学正。任满三年,告教回籍。癸未年冬,受云贵总督岑毓英聘,参修《云南通志》,编纂《天文星野》一卷,《气候》一卷,《疆域形势》一卷。一年后回籍,历掌弥渡中和书院、大理西云书院,滇西登科甲者,多受其培成。晚年,李滮执教香山书院,培植乡党。李滮为人,赋性淡雅,持人廉介,与人无争,有大儒风。所最难及者,富贵不动,贫贱不移。生平寡语言,与论古今之文奥,如拥万斛珍珠,虽终日终夜无倦色。尤精於身心性命之旨,天文算数之学。李滮三十岁丧妻,遂不复娶。不与品行不端的人同流合污,不打麻将,不沾染恶习。著有《读易浅解》一部,《四书浅解》一部,其余文辞、算术、小技等书,共计叁拾余卷。岑毓英以其品学兼优堪为矝式﹙楷模﹚,于同治十二年五月十三日将李滮事迹奏称於皇帝。内阁奉上谕,赏国子监学正衔。光绪二十年﹙1895﹚,云南省督学高钊中巡视滇西,与李滮会于清华洞驿馆,讲学达日,督学嘉叹,抄其所作书稿上班朝廷,朝廷嘉赏内阁中书衔。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农历八月四日,李滮无疾而终,享年78寿,埋在大王庙后山祖茔。有子李仙藻,孙李炯、李焜、李炜。《新纂云南通志》载有《李滮传》,学生、清光绪乙酉科举人李作梅写有《菊村李公府君行略》,清光绪二十三、四年大理府驻弥渡通判孙绳武撰写《李滮墓志铭传》。云贵督学高钊中挽有一联:“化雨本无私,正冀百岁康疆,永侍儒宗当雪主;春风期久坐,谁知七月亲灾,难留仙逝痛哀之。”
恩荣坊东门悬挂的《钦赐内阁中书》大匾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县知事孔广乾禀请将大王庙安乐宫改为李菊村先生祠,供奉其牌位。孔广乾题《山高水长》匾一块。云南督军唐继尧题联:“滇水名家皆弟子;香山岭上拜先生”。
笔者与先贤同村同姓不同宗,经常听村中老人讲先贤为人、学识、业绩,并经常登恩荣坊观风赏景,题有一联:“赏景登高楼,想遂可忠勤,际歧善谏,荔扉编史,菊村多才,三百年往事犹存,感慨大庄多彦俊;凭栏放眼望,看东山巍耸,毗水奔流,鳌岭夕辉,五台雾锁 ,九十里弥川如画,倍欣故土有名坊”。
注:
〔1〕陈渤,大庄营人,清乾隆丁卯〔公元1747年〕科举人,官授福建省福清县令。
〔2〕王纕,大庄营人,清乾隆壬申〔公元1752年〕科举人,官授昆阳州学正。
〔3〕蒲芳州,大庄营人,附贡生。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云南行省学政卢鉴赐蒲芳州为“乡进士”。
﹙4﹚杨生寅,大庄营人。清乾隆庚寅科副榜〔从举人〕。
〔5〕刘藻、李时春,大庄营人,清时秀才。
〔6〕士林矝式,意为文化人的楷模。
文/图 李文林
Hash:c1b0697d60f99537bcc67b6d910568a9b196512a
声明:此文由 微弥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