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这些名人的故居,你都去过吗?

名人名居就像隐世老人,承载历史记忆,在纷繁热闹中静看岁月流逝。所以人想在闹市喧哗中寻找心灵净土时,名人名居游便成了花费不多却能让人受益匪浅的“心灵之旅”。在大埔值得探访的名人名居不少,很适合游客自助游览。

张弼士故居

张弼士,生于公元1841年,原名肇燮,别名振勋,广东大埔人。父亲张兰轩是乡村塾师、医生。近代著名爱国侨领,振兴中华实业先驱,是中国葡萄酒大王、"金奖白兰地"的创始人、梅州市八贤之一的历史人物。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位于在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横一围构成,是客家围龙屋的一种。整座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

何如璋故居

何如璋(1838~1891),字子峨,广东大埔人。我国早期杰出的外交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中日两国正式邦交的开创者。进士出身,后授翰林院编修,清代中国首任驻日本公使,钦差大臣。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位于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中村,与何如璋出生地"大史第"相距咫尺不到30米。其中人境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80多平方米。距今已逾一百多年,因年久失修,现已残旧。屋体为四合院式布局。大门额顶隶书"人境庐"三字,为日本友人所书。该庐系因何如璋当年诗作“双坑八景”引起皇帝兴趣,拟前往其祖居地察视,在日本友人支持下,何于光绪二十二年(1880年夏)在"大史第"前兴建人境庐宫詹第、通奉第作为迎候皇帝所用。

邹鲁故居

邹鲁(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广东大埔人。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是撰写国民党党史的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中国国民党史稿》等。

邹鲁故居——敬爱堂位于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仁厚村,建于清代。坐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正门前方 20 米竖有 5 支石华表,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所竖,这些石华表记载着邹氏祖先光辉的历史功绩。敬爱堂一正四横,为土木结构。正屋有房间 18 个,两旁横屋共有房间 24 个,建筑面积 1352 平方米,占地面积 1584 平方米。

罗卓英故居

罗卓英(1896~1961),原名东藩,谱名高哲,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广东省大埔人。1919年就读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1922年军校毕业后返乡并先后任大埔中学教务主任、湖山中学校长;1925年东征军回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正式投身军界,开启了戎马生涯,先后转战于抗日各大战区等,历任第16军团长、第15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青年军总监等职,曾获“青天白日勋章”等。1961年因糖尿病并发症病逝。

罗卓英故居——江东小筑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村头,系抗日名将、民国广东省主席、虎山中学创建者罗卓英的故居。这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进深34.2米,面宽41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江东小筑"属外门楼屋名,外大门坐北朝南。主建筑曰"晓亭公祠",背山面水、座东向西,正面梅潭河湖光山色风景俊秀;道旁树阴遮阳、凉爽清心;附近兰瓦房舍、农家院落,星罗棋布,古色古香。

范汉杰故居

范汉杰(1894~1976),名其迭,字汉杰,别字韶宾,广东省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出身清贫之家,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范汉杰故居——杰庐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祠堂下,坐北向南,进深31米,面宽11.9米,共二层,高11.8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土木结构,建于1943年。该屋设计巧妙,按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火船形状建筑而成,故又名"火船屋"。水泥柱顶端用沙灰塑成葫芦状,非常典雅秀丽,颇有西方建筑的风格。该建筑像一条在波涛汹涌大海中行驶的火船,抒发了客家人走出围龙屋,走向世界的博大胸怀。

吴奇伟故居

吴奇伟,1890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国民党陆军中将。十三岁时到河源老隆一商店做小伙计,后来得到别人的资助,先后到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小学学习,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后在广东陈炯明部任见习排长,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后担任过军长、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官、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等要职。

吴奇伟故居——棣萼楼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坐东北向西南,长13.8米,宽11.5米,高二层6.8米,建筑面积135.7米。土木结构,十间二厅,建于1943年。该建筑前后左右都有民居,地方狭窄,但设计非常巧妙,在传承客家民居建筑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主体建筑二间一厅,分前后二部分,前面中间为厅,两侧各一个厢房,后面有3个房间。一楼的柱子为石柱,二楼为木柱,抬梁斗拱均雕有花草图案,屋四周窗眉用灰塑成捆筒式竹帘,既能挡雨,又显得美观新颖。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阳光充足,十分舒适。屋后山腰中一条显眼的斜凹,宛如一条军人的武装带。

赵公武故居

赵公武(1900~1953 ),原名世清,字懋森,广东大埔人,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曾任国民党52军军长,为抗战胜利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幼年时,与儿童们游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及长,毕业于高陂仰文中学,为校长张琨阶得意门生。旋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

赵公武故居——武颂庐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广东第二大江韩江从这里流过。该建筑坐北向南,建于 1947 年。武颂庐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 452 平方米。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左侧还有一拱屋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楼",作为附属建筑。整个建筑屋内梁架斗拱雕有花鸟飞兽,屋脊两边用沙灰塑成高翘的殿堂式瓦顶,大门两侧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绘图梁,工艺非常精致。

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1923~ 2015),祖籍广东省大埔县,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曾任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被誉为"新加坡国父"。

李光耀故居——中翰第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新加坡首任总理、现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公建造,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中翰第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正对面两山对峙,左边鹰嘴山蜿蜒起伏,有如龙飞凤舞;右边蛇头岗傲然屹立,又似潜龙欲奔,风景秀丽,一派田园风光

田家炳故居

田家炳,是香港一位企业家和慈善家。1919年他出生於广东省大埔县 ,出身客家世裔。幼承庭训,敦品励学,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与其他利国生民的慈善事业,贡献良多,惠泽社群,诚为当世楷模,社会表率。

田家炳故居——拱辰楼位于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是大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梅州市学生德育基地。拱辰楼坐南向北,为砖瓦椼梁结构,上厅为楼,下厅为屋,总共5厅8间,外门楼面向东方。屋前的水渠,当地人称腰带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拱辰楼是田家炳的父亲玉瑚公取‘拱璧连城价,辰辉万户春’之意,旨在教育子孙后代将来如果做出了一番事业,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荫泽民众,辰辉万户。

旅游之前最好还是能先查相关资料,看看周边有什么名人名居资源,以免与名人"擦肩而过"。"游名人名居不一定要熟悉那位名人的资料,但如果你多知道一些资料,说不定在游览时就能多发现一些历史的细节,更能感受到走进名人内心的乐趣。"

Hash:6562c365425ce1cb9bd767c6b062499490ca3061

声明:此文由 大埔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