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松口南洋古镇乡村游:慢游古镇,这个地方让你不虚此行!

悠悠古镇,千百年间

用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用古朴的建筑展示着客家文化

用潺潺流水讲述着古城历史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 松口古镇

城区出发1小时即可到达

梅县松口南洋古镇乡村游

松口古街(移民纪念广场-松江大酒店一火船码头中山公园)→大黄村(大黄南古驿道-丰收广场-丘喆纪念馆)→铜琶村(元魁塔-世德堂爱春楼) →南下村、圳头村(张榕轩纪念馆-长山坝杨桃生态园-古氏祖祠)→横西村(雄鹰田园俱乐部)

松口古街

移民纪念广场

为纪念19、20世纪离开中国前往印度洋群岛的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纪念海外华人“印度洋之路”项目选择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建设移民纪念广场,并以此作为“印度洋之路”项目的收尾工程,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对客家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运动和华人迁徙历史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增强海内外客家人的凝聚力,激励华人后裔和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

新梅互联 摄

纪念碑顶部选用地球造型,形象比喻“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充分体现梅州“华侨之乡”的特点。地球之上的和平鸽则象征着宽容、团结、友爱的客家精神,以及“人在旅途,心与家园同在”的思乡之情。

新梅互联 摄

松江大酒店

松江大酒店位于松口古街区繁荣路,由华侨廖子君先生出资于民国21年建成。该建筑为中西合璧式五层建筑,有200多间客房。昔日梅州地区的华侨出洋谋生或归国返乡多在松江大酒店投宿,它成了华侨漂洋过海的驿站,也是他们寻找心灵的回归区;它见证了历史上松口曾经的繁华与辉煌,至今仍留有“HOTEL TSUNGKIANG”英文字样。

新梅互联 摄

火船码头

松江大酒店与火船码头共同见证了华侨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悲欢离合。在松口的鼎盛时期,火船码头附近拥有1000多家商铺,每天多达300多条船停泊于此,众多旅客在这里登船或上梅城,或下潮汕,远渡重洋下南洋。有些人下南洋为“卖猪仔”,“一条皮带走南洋,两手空拳打天下”生动形容了当时孤身出海谋生的客家人形象。古往今来,客家华侨根植于松口,而枝叶遍布五洲四海,从这走向世界。

新梅互联 摄

中山公园

新梅互联 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口镇中山公园建于1933年,是为纪念1918年孙中山先生视察松口而兴建的,是全国最早的一座乡镇级“中山公园”。

新梅互联 摄

园区分入口广场区、纪念广场区、滨湖游憩区、文化设施配套区、林下休闲区,种植有竹柏、香樟等多种名贵植物。园内的文化广场是欣赏聆听原汁原味的松口山歌好去处。

新梅互联 摄

大黄村

大黄渡码头

新梅互联 摄

大黄渡码头(又称渡船头),建于明末清初,是大黄村中最大、最主要的码头,与三沙码头、上新屋码头、上铺码头等形成码头群。

新梅互联 摄

旧时,由雁洋南福、松口径磜、梓山三村的商贩挑夫均从此码头往各地进行商贸活动。同时,来自潮汕地区的洋灰和海盐、干鲜等海产品,以及福建建筑石材等,经此码头转运梅城、蕉岭高思等地。

新梅互联 摄

此外,松口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瓷产品,以及来自各地的木柴、木炭、土特产等,则经此码头转运潮汕地区、南洋等地,共同见证了广大客侨历尽艰辛,开拓进取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松口镇“南洋古道”中的重要码头之一。

新梅互联 摄

丰收广场

大黄村丰收广场是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暨广东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为提升丰收广场的主题特色,现正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丰收柱及主题背景墙、广场舞台、丰收鼓楼等以庆丰收为主题的标志性设施,将建成松口镇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又是当地村民文娱活动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新梅互联 摄

丘喆纪念馆

新梅互联 摄

丘哲纪念馆(喆庐)位于梅县区松口镇大黄坑美村,是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者和领导者丘哲建成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中西合壁”的四面坡式二层民居建筑。

新梅互联 摄

中轴线上首进正立面为西洋券式通廊门楼,二进为中式大门,轩廊式雨道连接下堂门厅和上堂。二层上堂后壁设迄今梅县区发现的西式壁炉。主体建筑右侧设外门楼,左后侧附筑厨房杂间等。

新梅互联 摄

铜琶村

元魁塔

新梅互联 摄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元魁塔位于松口镇铜琶村,始建于明万历 47年(161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竣工,为明末吏部侍郎、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二何(李士淳)募资建造。建塔缘于李二何中解元后曾先后四次上京会试皆受挫后,风水先生指点,说松口之梅溪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需建塔以补“风水”之不足,因此建塔之地选择在梅溪出口“狮象把水口”处,依崖傍水,气势雄浑。

新梅互联 摄

该塔属楼阁式,坐东南向西北,呈八角形,共9层,高41米。塔底正门门额署 “元魁塔”,李士淳亲撰门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璧之光 。”塔底层以方块花岗石作基垫,其余各层则全为青砖砌筑。塔内有154级的螺旋形石级,二至八层每层都有两两对开的四个瞭望口,隔层对应,错落有致。顶层外围筑有石栏。

新梅互联 摄

世德堂

新梅互联 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世德堂建于1645年,位于松口镇铜琶村下店,传说是明末最后的行宫。建造者李士淳(号二何)为明崇祯皇帝的东宫太子朱慈的侍读太傅,1644年明朝灭亡后,李二何携太子潜回家乡建造该屋供太子居住,以图东山再起,恢复大明江山

新梅互联 摄

世德堂坐东北向西南,为“三堂二横三围屋”的半似围龙半行宫建筑。大门口的题刻为藏头对联:“保世滋太,明德惟馨”。

爱春楼

新梅互联 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春楼位于松口铜琶村,建于清光绪末年,为中国同盟会会员谢逸桥、谢良牧兄弟之伯父谢梦池所建。轩廊、厅堂装饰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镂孔木雕,饰以吉祥富贵图案。正立面设歇山式半山亭门楼,显得别具一格。

新梅互联 摄

1918年5月26日,孙中山先生由广州汕头大埔三河坝视察军情,曾莅临松口倡导革命,下榻该楼探望谢氏兄弟,并住了三天,欣然亲题门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一联,而意犹未尽又写一联“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两联均嵌入了楼名“爱春”两字。

南下村、圳头村

张榕轩纪念馆

新梅互联 摄

张榕轩纪念馆——幹荫堂始建于清末,位于松口镇南下村,建成于清宣统庚戌年(1910年),是一座三堂五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内有84个房间,21个客厅,10个天井,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花园600平方米,门坪1050平方米,总面积达5970平方米。幹荫堂设计考究,做工精细,装饰奢华,三堂四横一围拢一杂房的布局,是客家围龙屋的典型之作。

新梅互联 摄

张榕轩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将用丰富的实物和文史资料全面展现张榕轩及其华裔家族对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更好地传承客侨文化,弘扬客侨精神,是松口华侨后裔中记住乡愁的又一典范,将为古镇松口增添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助力松口创建海丝文化特色小城镇

新梅互联 摄

长山坝杨桃生态园

来源:梅州电视民生820

长山坝杨桃生态园——松口镇南下村长山坝位于松口镇东南部梅江河畔,距梅城约50公里,与松口镇元魁塔、赤面石隔江相望,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全村现有农户55户,人口251人,有山林面积约1平方公里,金柚种植面积约600亩,村民以种植金柚、杨桃等传统农业和外出谋生。

来源:梅州电视民生820

长山坝自然村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民风淳朴,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特别是树龄约300年的杨桃古树群有165株,有榕树、龙眼、橄榄等古树,与沿江竹海交相辉映,有诚诒公祠、志琳居、爱日居、华益居、修竹居等古民居群,有古码头、古驿道和社坛等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来源:梅州电视民生820

古氏祖祠

古氏祖祠——为圳头古氏族人的祠堂,由古氏十九世祖隆孙公在圳头村开基,族人现传至四十二世。该建筑建于清代。建筑由堂屋、门厅、天井三大部分组成,夯墙、灰瓦面、土木石结构,该建筑平面布局方形,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屋前有宽阔的池塘。建筑古朴简约。2012 年,古氏祖祠被公布为梅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横西村

雄鹰田园俱乐部

雄鹰田园俱乐部——梅州雄鹰滑翔俱乐部于2017年10月落户梅县区松口,俱乐部创建航空运动巧妙的结合生态旅游的品牌,是粤东区域首家飞行营地。雄鹰俱乐部主营:动力滑翔伞、水上摩托艇、水上冲锋艇、香蕉船、山地越野车、卡丁车、骑马皮划艇抓鸭子、亲子乐园、网红摇摆桥、蜻蜓点水桥、轻功云梯穷啊、水上冲关、网红摔碗酒、网红荡秋千、乡村索道、团结双人桥、乡村土灶、公司拓展、同学聚会等30多个项目,打造粤东首家水、陆、空为一体的综合游玩休闲基地。

来源:融媒

带上好心情,立刻出发!

让我们一起“游古镇、忆乡情

编辑:喵哩

审核:从松口出发

文字整理自:相约梅县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095663f2ee78a743ac5014ac93c7bd86d64defed

声明:此文由 梅州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