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新环境 “造”就新生活
章贡区是赣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有着22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城”长过程中,受不同时期城市开发理念、建筑设计等因素影响,这里的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房屋破败、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等问题。
怎么办?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必选项。近年来,章贡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坚持民意为先、功能为本、治理为重,使老旧小区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城市整体形象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近日,记者走进章贡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感受和了解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亮点、难点,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为其他地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带来借鉴。
小区改起来
——老旧小区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改造进度取决于群众的参与度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然而,要推动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并非易事。
小区改起来,首先群众得点头。章贡区老旧小区涉及居民多,量大面广,情况各异,任务繁重,同时,还有小部分居民参与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模糊,对改造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章贡区住建局副局长杨宗治坦言:“拆违建、推菜地、破围墙,样样都触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量大、难度也大。”
一组数据佐证了杨宗治的观点——章贡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需改造小区558个,涉及户数38994户;2000年以后建成的需改造小区176个,涉及户数22341户。
小区改起来,民意当为先。章贡区的做法是:小区改不改,由群众说了算;小区改什么,听群众怎么说;小区改造效果,看群众如何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一开始就让群众参与进来,提升群众参与度。
钓鱼台是老赣州“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一,全长330米,也是赣州有名的小吃街。2019年8月,钓鱼台小区被纳入改造范畴,共涉及楼房33栋654户2746人。今年67岁的曾昭云自小居住在这里,因改造要拓宽街道,他家祖屋临街部分房屋被划入拆迁范围。
“那可是祖辈传下来的家业啊!”起初,老人无论如何都不支持改造工作,社区干部前来做入户动员,他避而不见。然而,就是这位“难相处”的老人,却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最终,他主动退让祖屋中临街的29.27平方米。
“要我改”变“我要改”的背后,是街道、社区干部一次又一次上门做工作,让曾昭云看到了干部的真心和诚意。“老旧小区改造是造福子孙的实事,我没有理由不支持。”曾昭云说。得益于群众的大力支持,2019年12月,钓鱼台小区仅耗时3个月就完成改造,并增加了相关功能配套,群众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为让改造方案得到更大支持,章贡区还主动召开老旧小区设计方案评审会,邀请群众代表和知名专家共同参与评审,确保设计方案让更多群众满意。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27个,拆除“两违”建筑3000余处共31万平方米,实施路面平整25万平方米,拆墙透绿增绿1.6万米,完成改造面积超17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近8万人。
小区好起来
——老旧小区改造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日,家住赣坊小区的居民刘景林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小区‘脏乱差’,休闲娱乐就是奢想,茶余饭后散个步要到小区外的红旗大道。改造后,不少市民来我们小区休闲,都说这里好。”
为让老旧小区“好”起来,章贡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结合小区实际需要,完善小区基础功能设施,改善小区生活居住环境。同时,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城市书屋建设、社区养老、小游园小广场建设、打通“断头路”、增设停车位停车场、农贸市场建设等民生工程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赣坊小区是原来的国营赣南纺织厂,曾经创造过赣州工业的辉煌。改制后,不少工人陆续搬离,留下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厂房日益破败,曾经热闹繁华的厂区变得冷冷清清。
2019年,章贡区对该小区启动改造工作,根据群众需求对小区资源重新进行整合规划。原先闲置的办公楼被改造成了便民小站、健康小屋、24小时开放自助式城市书屋、幼儿园、老年人活动中心。新腾出的空间被建成停车位、小游园、运动场等。如今的赣坊小区,处处透着一股现代小区的气息。
目前,章贡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新建小游园、小广场78个,建成城市书屋12个,新(改)建公厕69座,居民实现了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养老、医疗、教育、文娱等公共服务。此外,该区还在挖掘片区历史文化资源上下功夫,不但刷新小区颜值,更提升小区品位。如今,赣坊小区里的原赣南纺织厂废旧厂房改建成为赣坊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保留了许多原厂风貌的记忆,从原来的“工业锈”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留住了记忆和乡愁,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小区要变“好”,投入自然少不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章贡区老旧小区改造存在资金压力大、筹措来源单一的问题。目前,老旧小区改造经费仍依赖政府投资,社会资金对投入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不高,业主出资参与改造的意识较淡薄。为此,坚持多元筹资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和购买服务的观念,将成为重要议题。
小区转起来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阶段性的,小区长效治理才是最终目标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漫步在赣南美食第一街——章贡区渔湾里美食街,街道上美食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宁都肉丸、崇义水饺、客家手工嗦粉等特色美食诱人味蕾,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说这里发生了蝶变,一点儿也不假。回忆起渔湾里美食街的曾经,南外街道办事处红旗村村主任朱其松眉头一皱,摇头说:“不瞒你说,这里曾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飞舞的‘城中村’。”
改造,成为红旗村村民的共同愿望。2018年4月,南外街道办事处改造小组在红旗村设点现场办公,推动小区改造。耗时半年,打通街巷循环6处,新建停车位150余个,拆墙透绿1500余米,拆除防盗网1.2万平方米,拆除各类附属物1.17万平方米。
改造完成后,如何实现长效管理?只有让小区有经济收益,小区才能持续健康运转。
出于长远考虑,渔湾里小区成立了理事会,由理事会注册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村民临街适合做商铺的房屋统一租赁,并面向美食商家招商。目前,已签约商户125家,统租统管店铺130间,引进社会投资近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渔湾里日均营业额在35万元以上,年营业额在1.3亿元左右。
“每月物业费、租金、停车费收入在9万元左右,除了发放工人工资,其余全部用于小区运营和维护。”朱其松坦言,渔湾里小区目前已实现收支平衡,不愁小区治理不好。渔湾里小区的良性运转为老旧小区改造后如何实现长效治理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增添了信心和决心。
然而,现实中,章贡区不少老旧小区仍存在无物业管理、无维修管养经费的问题。小区居民成分较为复杂、意见难以统一,单纯依靠社区自治管理,难以支撑小区的后续环境卫生治理、园林绿化管护、工程质保期后的管网等设施破损维护修缮。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的管养问题仍需进一步理顺。
为此,针对没有条件引进市场化物业管理的小区,章贡区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共同缔造”理念,鼓励其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同时,该区还在探索建立维修费用日常归集制度,设立小区维修费用专用账户,维修费用由业主委员会或者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收取,专项用于小区共有部分公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本报记者 唐 燕 文/图)
(责编:罗娜、邱烨)
Hash:716c1959f9c83d35e5c9186452f422217468a41d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