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这个“小地方”,有最悠久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二人台艺人

原创: 刘清成

东兴地区位于包头东河区东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东河区的东出口,东界果酒厂,西界臭水井,南界黄河,北界大青山,面积3.3平方公里,因该地区有一东兴火车站,故名东兴地区。

阿善文化遗址

东兴境内的阿善沟连通大青山和黄河,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是包头境内大青山离黄河最近的地方,目前G6高速、110国道、包萨公路、南绕城公路、德胜泰跨河大桥、京包铁路全部经过这宽度不到2公里的地方,山和水在这里形成宽仅几公里的咽喉狭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地区历史源远流长

上世纪70年代,在东兴地区最东端的阿善沟门村(阿善意为神水)大青山台地上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房屋基址排列有序,附近的窑穴星罗棋布,居住面与灶炕层层叠压,三期文化遗址居住周围有石筑围墙遗址,这处被称为阿善文化遗址的古迹,把包头的历史推进了6000年。

阿善文化遗址西5公里处,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湾,始建于战国时期,是秦、赵长城的塞堡。古城北阴山,南临黄河,遗址为方形,北侧就是包头铝厂厂区。古城周边汉墓群较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物工作队曾在古城湾的汉墓中发现有汉代陶罐、陶灶等生活用品。这说明东兴地区在古代就有居民休养生息。清代,大量山西人走西口来到古城驻扎从事农业种植,演变成现在古城湾村。《走西口》里唱到“进人土默川,不愁吃和穿…… 走圐圙到纳太,迷失方向跑得快。赶包头,绕石拐连夜返回巴拉盖。累得我真苦,没一点阿木尔泰(蒙语,安宁的意思)。晚上住在毛其赖,又碰见个忽拉盖,偷了钱,受了害,临走又拿了我一支旱烟袋。”毛其来就是今天的毛其赖村,与古城湾村相邻。古城湾村原有龙王庙一座,“文革”时期被拆毁,仅剩一对石狮和石碑,在前年整村搬迁时不知去向。

阿善文化遗址南侧是磴口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黄河渡口,村中有一古寺——普渡寺,距黄河仅仅50多米,是内蒙古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刹。不知建于何时,寺内现存乾隆、道光、同治时期的三座石碑,均为重建记碑,保存完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普渡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药师佛、弥陀佛、地藏菩萨。左边有关公殿、七圣殿,右边有吕祖殿,前面是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和清代石狮。晨钟暮鼓伴随着阵阵黄河波涛声,昼夜不息向东流去。

民生渠的起点磴口村

民国时期声名远播

从古城湾村南行不到10里有个村庄叫东坝,该村紧靠黄河,自山西河曲县的大财东郭广明买下这块河头地开始,便称之为广明玉河头。郭广明在包头城里开着长胜成商行,资本积累较多。他看到黄河两岸土地宽广,土质肥沃,买荒地花钱不多,种地成本又低,收益却很丰饶,就在所置河头地上筑起一道南北向5里长的堤坝以防河水泛滥。此坝高约4米,顶宽15米,底宽20米,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建成,因坝建在村东称为东坝,从此就把广明玉河头改称东坝村。

1923年郭广明后人经商亏本,商号破产,便把广明玉河头地出售给余信之,余信之于1924年雇用民工百余名,在磴口村西建起一个四合大院(今普渡寺北侧),共有住房50多间。院外修起牛棚马圈、猪舍、羊圈和库房数处,以及碾磨房等。余信之又在二里半(现包头面粉厂西侧)建起一处三进大院,计有房舍、粮仓80余间,作为他的住宅和公司办公场址。

余信之所经营的大兴公司,截至1928年就拥有良田百顷,有佃户百余家,东坝村30多户、章盖营子10户,磴口、毛其赖60多户,自产粮可达200万斤,这在当时绥远也是不多见的。

民国时期东兴地区还发生一件大事,全国瞩目,那就是民生渠的修建。民生渠为绥远省水利最大工程,该渠在萨拉齐与托克托两县境内,引黄河之水灌溉土地。1928年,绥远省利用平绥铁道附加赈捐20余万元,着手进行开渠,以兴修水利,为民谋生,但因工程巨大,半途夭折。其后,继任省主席徐永昌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商洽,要求贷款继续兴修水利。至1929年,民生渠第一阶段竣工,其后又修建了4年。著名作家冰心、郑振铎等来到民生渠参观,冰心《平绥沿线旅行记》写道:“二十年春,由傅作义及王靖国在十七及七十三两师内,拨兵士四千人加入工作,六月而干渠及数支渠告成。”1932年秋,黄河出现高水位时,黄河水自然流入民生渠及部分支渠,使萨拉齐县、托克托县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约5万亩。

197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磴口村建成磴口扬水站,进一步扩建了民生渠灌溉面积,由以前的几万亩增加到20万亩,近年来的罐区实灌面积达到60万亩,粮食产量近3亿公斤,使土默川真正成为“米粮川”。

包头糖厂生产区

多种文化交融激荡

上世纪五十年以后,包头糖厂、包头长征砖瓦厂、包头铝厂、包头轻机厂、磴口扬水站、磴口净水厂、航运管理处、包头客车厂、内蒙古轻工业学校、果树试验站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相继在东兴地区建成,人口剧增到10万。为了给企业职工和居民提供服务,1956年成立东兴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设在磴口村。1960年改东河区人民公社为磴口分社。1963年易名磴口人民公社,1968年撤销建置。1971年恢复磴口人民公社建置。1979年改为磴口街道办事处。1981年改为东兴街道办事处,1990年迁到长征砖瓦厂长征西路,现在的东兴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6.6平方公里,有居民12896户。

在农业方面,1953年设立古城湾乡政府,1958年更名东风公社,1984年恢复古城湾乡。古城湾乡,在解放初期就有传统的作坊生产,豆腐坊和油坊,制砖业,在很早前就利用马蹄窑生产青砖,一窑可产5-10万块。80年代起,一批制砖轮窑相继建成。其中有古城湾联营砖厂,年产机制砖1500万块。该乡充分利用当地黏土资源优势,相继建起了下古城湾砖厂、古城湾扶贫砖厂、毛其来砖厂等,不仅生产大量的小红砖,而且能生产出90空心砖,到了1985年,古城湾乡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00个,企业人数2000多人,

东兴地区有个车站东兴车站,原名是磴口站。自1922年建站一直是个五等会让站,东兴站站名更改是在1976年,究其原因是称呼磴口其音的过多。固阳县土右旗、东河区共有5个磴口村,巴彦淖尔市有个磴口县,碱柜车站有个磴口镇,货主托运货物,旅客上下车,常发生误卸、误下车之事。为方便旅客、货主,便将磴口站更改为东兴站。

与东兴火车站紧邻的是东富村。这个村原来的名字叫王八窑子,相传二百年前来此定居的王姓人家,其子依次称为王大、王二、王三,直至王八,这兄弟八人艰苦创业,逐年发展,终于成了富裕人家。后来觉得名字不妥,改为永富村。永富村北有一个村叫东富村,旧称“协盛永窑子”,取自一家商号的名字。这里出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云双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的鼻祖。

云双羊(1856-1928年),蒙古族土默特右旗五甲古彦克力更村(今美岱召附近)人。后移居协盛窑子村。云双羊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蒙古族传统的演唱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吸收民间社火中踢股子和跑圈子的秧歌表演,创造了在演唱中使用乐器伴奏的一丑一旦的化妆演唱形式,这就是二人台的雏形,很快在土默川一带流传开来。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贫病交加,云双羊逝世,长眠于故乡大青山下。

岁月沧桑,黄河文化和阴山文化在东兴这个地方交融激荡,赋予它悠久的历史和鲜明地域特色,亟待我们很好的挖掘和研究。如今东兴地区正在打造我国重要千亿级铝产业基地,成为我市“东铝西钢、北装南高”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极。

作者:刘清成

Hash:227495b139bbb323aef4e344afc902bcba66553f

声明:此文由 聚焦包克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