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城区有一座古桥,不仅名字绝无仅有,还传说是如来佛建造

焉有桥

长治市潞城区流传有一段民谣,是这样说的:

铜崇道 , 铁贾村 , 珍珠玛瑙翟店村 , 糠打一座城五里厚, 还有二十四里焉有桥,不知狮猴有多少。

在民谣中“还有”两个字以前的内容说了潞城区五个村名,凡是潞城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哪五个村,但你不是潞城人,就不好说了,我在这里卖个关子,也不说,你去猜吧。今天的文章是想说一说“还有”以后的“二十四里焉有桥,不知狮猴有多少”是什么意思。

正面“焉有桥”匾额

二十四里

“里”有多个意思,可以理解为长度单位的“里”,一里就是500米,也可以理解成在古时候实行的里甲制之“里”,作为古代地方一级行政组织,有一定户数聚居在一起被称为一里,但是这个户数却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在这里的“里”到底是哪个意思呢?

如果是二十四个“里”集中在一起,代指某一行政区域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潞城县在明朝早期时曾有九十七里,嘉靖时割去一十六里给了平顺县,还剩八十一里。后来归并为三十六里,清顺治时又并为二十六里,乾隆年间平顺县被裁,还回原割走的一十六里,潞城里数又有增加。

潞城在清顺治时里数最少也有二十六里,所以“二十四里”无法代表潞城,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凑一个数来代表潞城县中的一块。如果理解为长度,“二十四里”就是十二公里,12000米。

二十四里,理解为长度单位,还是比较合适的。

背面精美图案

焉有桥

你怎么理解?焉有,在古文里使用比较频繁,现代汉语里几乎不用了,比如我们常说的词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比如看不太懂的屈原文章《天问》里有:“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

焉有,意思可以理解为“哪有;怎有”,反过来就是说肯定“没有”。这就有意思了,“二十四里焉有桥”说的就是在十二公里内没有桥,这不符合民谣传唱的初衷。想起了一个笑话,“海参炒面”里边不一定有“海参”,或许是厨子名叫“海参”。如果是桥的名字就叫“焉有”,是不是很有创意、新意?给一座桥起这样有创意的名字,你是不是也很佩服古人的智慧。

“二十四里焉有桥”不能理解为在十二公里内没有桥,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十二公里内有一座桥,只能理解为有一座桥长十二公里,它的名字叫“焉有”。在古代建设这样长的桥,没有听说过,最起码在潞城没有。“二十四里”只是一个虚指,并非说桥的实际长度,夸张而已,对家乡的热爱都是这样表现的。

焉有桥位于潞城区微子镇正街南,是邯长古道的咽喉要地。创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明崇祯元年(1628)时曾重修。现桥拱顶东侧一边刻有“焉有桥”三个大字,及“乾隆二十年重建”几个小字;西侧桥拱门楣上刻有浮雕卷草、双龙等图案,非常漂亮。

桥体上镶嵌有一方明崇祯元年纪念重修石桥的“通渠”石碣,通过碑文,可知它的一段历史

西城潞安府属邑潞 □ □ □ □,邑之首镇,系微子保障,作地之通衢,古石桥名曰焉有。 □ □陆年颓塌,今重建普济行人。有本镇乡耆同发心修建,各捐己资,其诚一方之事脉。故此芳名勒 □ □计不朽云耳。 □那首:(人名字十一个,略) 崇祯元年七月中有五日

焉有桥现桥面长近30米,宽约10米,完全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栏杆,你根本不敢想其实它已历五百余年沧桑了,可贵的是它还在为老百姓服务。桥洞为单孔跨径4.3米石拱桥,桥台高5米,拱高2.3米,洞深10.9米,桥体为粗石料砌成,虽不光鲜华丽,却尽显雄伟有力,它默默无言肩负了五百年的车来人往,像极了敦厚实在的潞城人民。

桥面现状

不知狮猴有多少

据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焉有桥在清乾隆时重建,光绪二年(1876)又进行加宽,桥上有精雕石栏72个,石栏上面雕刻狮子和猴,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大狮子脊背背小狮,怀内抱小狮,这里露个头,那里拖个尾;猴子则是顽皮多样,大猴背上、肩上,满身爬的都是小猴。故有“二十四里焉有桥,不知狮猴有多少”之说。可惜桥上不知有多少的狮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军扫荡时,被毁坏殆尽。

焉有桥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南桥,在潞城区微子镇很有名气,是当地的名胜古迹。在许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凡是名胜古迹都会有关于它的民间故事相伴相流传。焉有桥也然,这是一个关于焉有桥建造的故事。

传说,当时修建这座大桥的指挥者是一位名叫“老如”的老者。他带领着近百名建桥工人日夜奋战在建桥工地,不仅在施工现场参与建设,还承担为大家做饭的重任。无论做什么饭都是他一人亲为,每顿饭都肚饱饭尽。但谁也不曾看见他如何做饭,这使人疑惑不解。

一天,有个调皮青年,想给他出个难题,提出要吃顿平常吃不到的好饭——扁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饺子。“老如”欣然应允,眼看快到晌午了,“老如”仍在工地施工,直到中午“老如”才回去做饭,这个青年暗中偷看,看他究竟怎样包出这么多扁食。谁知,“老如”一拉风箱,满大锅的水便哗哗地开了。只见他包了一个南瓜大的饺子往锅里一扔,便随即化成了无数小饺子,满锅飘散。开饭了,工人们你一碗、我两碗,人们都吃饱了,锅里饺子也完了。后来,人们说“老如”其实就是如来佛。

粗石料立面

如来佛下凡建设焉有桥,只是民间故事传说,当不得真,但是焉有桥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一定有领头建设的人。就如在崇祯元年重修时刻下石碣上留下的人名,就是这十一个“本镇乡耆同发心修建,各捐己资,其诚一方之事脉”。

那么,到底是谁创建了焉有桥?没有记载,我们真的无法知晓。但研究一下焉有桥的另一个曾用名“马香桥”是否可见端倪呢?微子镇附近并无一个“马香”的地名,也无记载关于“马香”的其它人或事。

大约,或许,可能。明正德年间,一个名叫马香的乡耆,出资出力率领乡亲们建起了这座桥,“普济行人”,人们为了感谢他、纪念他,把这座桥也习惯叫做“马香桥”,因此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焉有桥,马香桥,透着神秘的一座五百年的老桥,如果你感兴趣,来吧,微子镇等着你。

微子古镇

Hash:dce27fdf21db20e8156ca0c6de12522d30bf7393

声明:此文由 太山小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