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涅槃:第四章 热血铸丰碑•两个战场(报告文学连载)

(接上期)

两个战场

建川博物馆聚落中的抗战博物馆,由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以及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和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组成。中流砥柱馆再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史,其建筑由两部分组成,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支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参观入口处是一个狭窄的行道,寓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艰苦卓绝。

而正面战场展示的则是中国国民党的抗日史,馆的门口立着一个巨大的铸铁雕塑,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端着枪、弯着腰,似乎正在行军。雕塑的名称是“哀兵”,取自于成语“哀兵必胜”,蕴含的意思是,因国家和民族受到侵略、凌辱而悲愤激昂,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

入口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国民党抗日军队馆”。这是2005年7月7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题写的。

进入门内,在一楼通往二楼的台阶两侧墙上,挂满国民党军队将领的瓷板头像,不少将领只有一个姓名牌位。我费力地想一一清点,可是脖子仰酸了,还是统计不全。陪同的工作人员轻轻地说了一句:“一共有256位。”她紧接下去的一句话,让我凛然一震:“这是抗战阵亡将军墙。”

这些倒在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将领,有的是中了枪炮,有的是伤病,有的是被俘遇难,有的是负伤后不甘被俘受辱而自戕殉国。我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也有很多陌生的名字。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艰苦卓绝的恶战中,精忠报国,捐躯疆场。

我本想一一记录下他们的姓名,因时间不允许,只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这份名单,并非是我写台儿庄大战所必需的,本来以为自己会就此搁下。没想到,自离开博物馆后,那些阵亡将领的头像就在心里扎下根,他们肃穆地看着我,向我静静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促使我萌发一个强烈愿望:一定要把他们的姓名记录下来,存在我的书里,流传下去,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

建川博物馆的正面战场馆提供的数据是,阵亡将领人数为256位,我从其他资料看到的数据是206位将领。搜集这份国民党军队阵亡高级将领名单时,发现有好几个版本。我耐心地收集起各个版本,然后逐一筛选、甄别。限于篇幅,下面的这份名单仅以阵亡时少将军衔以上为准,牺牲后追赠为少将的没有收入。

虽然我力求完整,但是心里仍十分惶恐,担心因自己的疏忽而遗漏,这将是对被遗漏者的大不敬。我乞求被遗漏者的在天之灵多多宽恕,也请求他们的后人多多包涵。

1.佟麟阁上将(追赠),二十九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于北京南苑;

2.赵登禹上将(追赠),一三二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于北京南苑;

3.蔡炳炎中将(追赠),六十七师二零一旅旅长,1937年8月13日于上海

4.黄梅兴中将(追赠),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1937年8月14日于上海;

5.蔡炳兴中将(追赠),一一零旅旅长,1937年8月26日于上海罗店;

6.张本禹少将,十三军四师十二旅旅长,1937年8月30日于昌平南口车站;

7.尉迟凤岗少将,七师二十一旅副旅长,1937年9月下旬于河北董村;

8.梁鉴堂少将,三十三军六十九师二零三旅旅长,1937年9月29日于山西繁峙

9.姜玉贞中将(追赠),六十六军一九六旅旅长,1937年10月8日于山西原平

10.杨杰少将,一军一师一旅副旅长,1937年10月11日于上海;

11.庞泰峰少将,九十一师二十二旅副旅长,1937年10月12日于河北宁晋(自戕);

12.郝梦龄上将(追赠),九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于山西忻口;

13.刘家麒中将(追赠),五十四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于山西忻口;

14.郑廷珍中将(追赠),独立五旅旅长,1937年10月16日于山西忻口;

15.庞汉桢中将(追赠),七军一七零师五一零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于上海;

16.秦霖中将(追赠),一七一师五一一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于上海;

17.官惠民少将,九十师二七零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于上海;

18.吴克仁中将,六十七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于上海松江

19.吴桐岗少将,六十七军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于上海松江;

20.邓玉琢少将,六十七军一零七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于上海松江;

21.吴继光少将,五十八师一七四旅旅长,1937年11月11日于上海;

22.夏国璋中将(追赠),一七二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于浙江湖州

23.吴国璋中将,七十五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于浙江湖州;

24.饶国华上将(追赠),一四五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于安徽广德(自戕);

25.萧山令中将,南京卫戍部队代理司令,1937年12月12日于江苏南京(自戕);

26.姚中英少将,一五六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于江苏南京;

27.司徒非中将(追赠),一六零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于江苏南京;

28.高致嵩中将(追赠),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于江苏南京;

29.李兰池少将,一一二师三三六旅代旅长,1937年12月12日于江苏南京;

30.易安华少将,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于江苏南京;

31.朱赤少将,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于南京雨花台

32.林英灿少将,一五二师副师长,1938年1月13日于广东清远

33.徐积璋少将,十九军七十师二零五旅旅长,1938年2月于山西闻喜

34.赵锡章中将(追赠),七十师二一五旅旅长,1938年2月21日于山西隰县

35.刘震东中将(追赠),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于山东莒县

36.范廷兰少将,一战区游击四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8日于河南修武

37.王铭章上将(追赠),一二二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于山东滕县;

38.邹绍孟少将,一二四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于山东滕县;

39.赵渭滨少将,一二二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于山东滕县;

40.扈先梅少将,五十一军一一四师三四一旅旅长,1938年4月于山东台儿庄;

41.刘桂五中将(追赠),骑兵六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于内蒙古黄油干子;

42.陈钟书中将(追赠),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旅长,1938年4月24日于山东台儿庄;

43.周元中将,一七三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于山东蒙城

44.李必蕃中将(追赠),二十三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于山东菏泽(自戕);

45.黄启东少将,二十三师参谋长,1938年5月15日于山东菏泽;

46.方叔洪中将,一一四师师长,1938年6月25日于山东冯家场;

47.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军总司令,1938年9月23日于山东;

48.冯安邦中将,四十二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于湖北襄阳

49.范筑先少将,山东省六区游击司令,1938年11月15日于山东聊城(自戕);

50.李国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年3月7日于陕西西安

51.张胥行上将(追赠),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于陕西西安

52.王禹九中将(追赠),七十九军参谋处长,1939年3月27日于江西高安

53.陈安保上将(追赠),二十九军军长,1939年5月6日于江西龙里

54.唐聚五中将,东北游击队总司令,1939年5月18日于河北平台山

55.马玉仁中将(追赠),苏鲁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年1月3日于江苏望乡台

56.丁炳权中将,一九七师师长,1940年1月25日于江西武宁(病故);

57.郑作民中将,二军副军长,1940年3月3日于广西昆仑;

58.钟毅中将,八十四军一七三师师长,1940年5月9日于湖北苍台(自戕);

59.张自忠上将,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于湖北南瓜店;

60.张敬中将(追赠),三十三集团军高参,1940年5月16日于湖北南瓜店;

61.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年5月于河南遂平

62.蒋志英中将,浙江台州守备司令,1941年4月于浙江台州

63.王竣中将(追赠),新二十七师师长,1941年5月9日于山西台寨;

64.梁希贤少将,新二十七师副师长,1941年5月9日于山西台寨(自戕);

65.陈文杞少将,新二十七师参谋长,1941年5月9日于山西台寨;

66.唐淮源上将,三军军长,1941年5月12日于山西县山;

67.寸性奇中将,三军十二师师长,1941年5月13日于山西毛家湾(自戕);

68.陈中柱中将(追赠),鲁苏皖边区游击四纵队司令,1941年7月1日于江苏武家泽;

69.金崇印少将,十七军参谋长,1941年9月16日于山西横水镇(被俘殉难);

70.石作衡中将(追赠),七十师师长,1941年9月6日于山西绛县

71.赖传湘中将(追赠),一九零师代师长,1941年9月24日于湖南梁家段;

72.朱实夫少将,新三师副师长,1941年9月25日于甘肃

73.李翰卿中将(追赠),五十七师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27日于江西上高

74.武士敏中将,九十八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于山西东峪;

75.朱世勤中将(追赠),暂三十师师长,1942年5月4日于山东潘庄;

76.郭子斌少将,暂三十师副师长,1942年5月4日于山东潘庄;

77.戴安澜中将(追赠),二零零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于缅甸茅邦村;

78.王凤山中将(追赠),暂四十五师师长,1942年6月23日于山西张翁村;

79.胡义宾少将,九十六师副师长,1942年7月于缅甸埋通;

80.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年8月于山东唐王山;

81.周复上将(追赠),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于山东城顶山;

82.张少舫少将,一一三师参谋长,1943年2月21日于山东城顶山;

83.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年5月于山东;

84.江春炎少将,一一四师参谋长,1943年7月4日于山东邹县;

85.彭士量中将(追赠),暂五师师长,1943年11月15日于湖北石门

86.许国璋中将(追赠),一五零师师长,1943年11月21日于湖南陬市(自戕);

87.孙明瑾中将(追赠),预十师师长,1943年12月1日于湖南常德

88.卢广伟少将,骑八师副师长,1944年5月5日于安徽颍上

89.李家钰上将(追赠),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于河南秦家坡;

90.陈绍堂少将,三十六集团军步兵指挥官,1944年5月21日于河南秦家坡;

91.周鼎铭少将,三十六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年5月21日于河南秦家坡;

92.王剑岳少将,八师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于河南灵宝

93.王甲本中将,七十九军军长,1944年9月7日于湖南东安

94.阚维雍中将(追赠),一三一师师长,1944年11月9日于广西桂林(自戕);

95.陈济恒中将(追赠),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于广西桂林(自戕);

96.吕旃蒙中将(追赠),三十一军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于广西桂林;

97.史蔚馥少将,广西绥靖公署高参,1944年11月于广西永福

98.齐学启中将(追赠),新三十八师副师长,1945年5月13日于缅甸仰光

在过往的岁月里,这份名单,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被淡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话题不再是禁忌,尤其是随着海峡两岸关系趋暖,谈论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抗战英烈已几乎全部被当地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曾经很陌生的名字越来越为人们所熟识。

但是,一个新的话题出现了。有的网友说,共产党军队的将领中,只有副参谋长左权称得上是将军,其余都是普通指挥员。有的网友据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之功。

我不否认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但如果据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之功,无疑是矫枉过正,有失偏颇。

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初,中共曾派出一批干部进入国民政府任职,其中有31位高级指挥员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后来,蒋介石制止这个做法,再没有共产党人被国民政府授衔。虽然八路军和新四军名义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领导,但国民政府并没有为这两支队伍授衔。因此,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绝大多数将领是没有军衔的,更不存在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军衔的情况。

抗战时期,在国民革命军的阵亡将领中,有近60人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少将。如果以少将军衔作为衡量高级将领的标准,那么可以说,这近60人生前并非是高级将领,死后的追赠则是一种荣誉。而对共产党阵亡的高级指挥员来说,他们生前没有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死后也没有享受到国民政府的这份殊荣,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国民革命军的军衔制度比较宽松,一些团级军官可以授上校至少将军衔,旅长可以授少将至中将军衔,师长可以授少将、中将甚至上将军衔。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将军的实力与其军衔并不相称。

曾有人拿抗战时期国共两军做过一番比较: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虽然生前是中将,死后被追赠为上将,但其实际兵力不足5000人;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牺牲时仅26岁,却已拥兵8000人,但他生前死后却什么军衔也没有。暂三十师师长朱世勤生前虽然贵为少将,实际兵力仅1500人,最多时也不到3000人,而他死后却被追赠为中将。四一六团团长张树桢、五一零团团长刘眉生,兵力均在千人以下,死后却都被追赠为少将。而八路军团长叶成焕,其作战实力与朱世勤最强时相近,其生前死后连上校衔也没有。在国民革命军,甚至一些职务偏低的虚职军官,死后也被追赠为少将,如大荔县保安副司令薛如兰。如果以此类推,八路军的县大队大队长,死后也可以追赠为少将。

有人据此揶揄国民政府:东北抗日联军司令赵尚志,曾经拥有4.5万多人的正规武装和2万人左右的地方游击武装,国民政府是不是该追认他个元帅军衔?

(不过,对上述的赵尚志兵力,我不敢肯定。据我掌握的资料,赵尚志28岁时,曾身兼四大职务: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在其军事生涯巅峰期,手中的第三军有10个师,6000余人,是东北抗联人数最多、建制规模最大的部队。)

我搜集了一份抗战时牺牲的共产党高级指挥员的名单,他们的职务均在副旅职(纵、支队、军分区)、东北抗日联军副军职以上,其作战实力不低于国民政府部分追认的中将。在这份并不完整、肯定有遗漏的名单中,八路军及中原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114位,新四军的(不包括叶挺、项英等被国民党杀害者)有14位。此外,还有28位东北抗联的高级将领。

目睹这份国共两党阵亡将领名单,我在心里深深叹息:这一个个冰冷的名字,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在他们的背后,隐藏多少惊心动魄,鼓满多少血雨腥风,蕴含多少荡气回肠!

时至今日,再纠缠于国共两党抗战功劳孰大孰小,都是陈旧过时的观点。我们是否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战争,我们应该超越党派之争,无论是国民党的军队,还是共产党的军队,都是中国的军队,值得后人共同铭记。

记住他们,就是不忘中华民族的屈辱;记住他们,就是激荡中华民族的血性!

(未完待续)

摘自东岳客(ID:rmrbssd)

Hash:11b347b0a241256dc1dfe4f15e836a872eaf23ac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山东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