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王安石故里江西上池村

探访王安石故里江西上池村

记者 王东坡

2021年11月29日国画大家罗建泉教授与原抚州市人大主任市纪委罗建华老书记,南昌市政协罗蜀强副主席,中国兹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党组书记、会长罗义贤博士后,北京创投罗龙秋博士后,江西时通实业罗时通董事长,在东乡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新河、镇长吴泽云、江西罗府大院国际度假村总经理罗斌等陪同下现场考察上池古村。

罗建泉教授一行在王氏宗祠

王安石故里位于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下辖七个自然村,大部分都属于王安石家族后裔王姓为主。该村距离县中心25公里,,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千年,现今保存下来的大片古建筑群主要是明清时期以来修建的。上池村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重要集聚区,现存有10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和王安石有关的遗迹。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上池村列为王安石故里,其王氏宗祠、世宦祠被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荆国世第、濬二公祠等多栋古建筑列为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门里建筑群外景

1、总门里

总门里清代建筑群,坐落在明珠峰和东岭山脚下,相传是王安石二十三代后裔王来起所建。他在湖北老河口开办冶炼业致富后,从湖北运回18车金银珠宝,(1864-1869年)于清同治八年建成。太平天国运动正是1864年失败结束,太平天国运动对江西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可以说“总门里”见证了江西清代以来社会经济和发展的兴衰。

东乡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新河、上池村王安石后裔36代世孙王新年现场陪同参观考察

2、荆国世第门楼

荆国世第为王安石世世代代居住的府第。门楼位于上池村的正南面,为王安石弟王安上后裔在宋时所建,后历遭火劫,民国元年(1911年)第五次重修,并立有烟火柴草禁牌刻石。清乾隆六年(1714年),上池王氏廿七世孙王校在《土地王氏重修族谱引》中道:“……初,文公与金溪周彦弼友善,道经今地上池。……丁内艰归,乃筑别墅于其中。……若将终于此也,然士人以文公旧基、若山、若陂、若桥仍以荆公名,志所自来也……” “荆国世第”门楼前有一方池塘,门楼与池塘间空地上,竖立有历代上池王氏后裔登科及第者的旗杆石,“荆国世第”门楼对研究王安石故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古建筑世宦祠正大门图

3、世宦祠

“世宦祠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为纪念北宋名相王安石家族一门八进的专享祠堂。世宦祠为我国江南典型古代建筑代表作。据考证,以世宦祠命名的我国古代建筑和祠堂,国内也仅此一座。

“世宦祠 ”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自古英豪钦卓识。祖德可以师,学问可以传,至今乡里仰遗风。”这是悬挂在上池村“世宦祠”上堂的一幅赞颂王荆公的传世对联。正大门“政治抗三代之隆,差让伊皋尹旦。文章驾百家而上,殊超韩柳欧苏。”横联:“俎祀光华”。旧时在“世宦祠”祠堂里面,四壁挂了很多题赞上池村王氏先辈丰功伟业的名人字画、木匾等,有举人、解元、进士、翰林、探花之类匾额数十块。

世藏于世宦祠夹墙内藏有王安石画像,现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世宦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宗祠,位于上池古村古建筑群正中央位置,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用料精良,宗祠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三厅三开间,面宽12.2米,进深30.4米,高6米,占地面积466平方米,正大门按古礼置三门和六巨石礅于各门两边,即三门六礅,中大门上用石匾阴刻“世宦祠”三楷书,两侧大门上匾阴刻“登科”和“及第”字样,笔锋舒展,笔力遒劲,是难得一见的古代书法。三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石墩。祠堂内分上、中、下三厅,下厅进深7.65米,中厅进深12.3米,上厅进深6.9米,呈上高下低势,中设两天井,封火山墙,外观极其雄伟,为典型的明代建筑。

宋朝大书法家米芾赠与王安石家族后裔的砚台,现被江西省东乡县博物馆收藏

世宦祠世代珍藏王安石画像、米芾国砚等珍稀文物,每年的正月初一在祠堂内挂出,供村民祭拜。还有历代名家字画同时挂出展览。宋朝著名的十八骏马图,一马一图,栩栩如生;大书法家米芾赠与王安石的宋神宗御用砚台,通体呈绿色,长23厘米,宽14.55厘米,重8.25公斤,两侧刻有2条龙,侧有一条盘龙,上方正中刻有“御赐之宝”四字,砚底有米芾自刻铭文,十分珍贵。文革期间,这些珍贵文物被迫从世宦祠的正大门两侧夹墙中取出。王安石画像、名画等现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笔墨、砚台和宗谱等现藏于东乡区博物馆内。

1930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撤退到上池后,世宦祠作为村里主要驻军地之一,驻留世宦祠时间一个多月,并留下多幅红军标语

4、大夫第

大夫第位于上池村偏西面,由世宦祠门前的荆公街向西,沿街约100米左右直达大夫第正门。大夫第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为上池王氏三十世行繁九一公王采兰于同治元年(1862)所建。

考察团一行在大夫弟

“大夫第”建宅主人王采兰,中年时在湖南津市和大庸县开有二家百货批发行,并任湖北汉口江西会馆馆长,在馆内设有“招武收院”。在上池村于同治元年(1862年)始,花费三年时间,才将“大夫第”住宅建成。王采兰三兄弟为清太学生,父子俱赠授大夫,他们除在湖南有二个批发店面三幢住宅,在湖北汉口有一幢书院外,在上池老家村南面共建有五幢房屋,分主人住宅二幢,书屋一幢,杂工、雇工房二幢,以“大夫第”为中心主体建筑。

大夫第同时还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红色”建筑。1930年12月,舒同任红四军政治部秘书,带领红军撤退到上池村,到上池后,舒同看到“大夫第”房子气派,遂将“大夫第”设为红军临时指挥部,并叮嘱部下保护好大夫第所有建筑与财产。

5、上池“双龙出水”建筑群

“双龙出水”建筑群位于上池村东南,在世宦祠的东南角,相距10米。砖、木、石结构,由清乾隆年间金溪浒湾书铺街印刷出版业“二仪堂”创始人王接云所始建。王接云是抚州府著名的儒商,在吉安樟树、南昌等地开设有大书店。“双龙出水”坐北朝南,进深16米,宽22米,两大门前封有4米高的照墙,每幢均设上、下二厅一天井,两屋中间设券门相通,连同前庭院,西庭院和东走廊,共占地约3000平方米。

上池村“二龙出水”建筑群内景

王接云一家四世同堂,子孙文武双全并善经营,经济雄厚,故“双龙出水”建筑群占地庞大,结构恢宏,配套设施齐全,建筑群内主人住宅、厅堂、正间、偏房、厢间、书院、雇工房、灵柩宅、仓库、马房、弄巷、天井、水井、花园、池塘等一应俱全,极具南方明清古建筑特色。

“双龙出水”建筑群,集上池全村风水一体,现今保存完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经典杰作,对清代建筑学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江南都市报》誉为江南荣国府

双龙出水建筑群不仅建筑雄伟,更是人才荟萃。其二代后裔王炳志,清末民国初任广东司刑部员外郎;建筑群第三代后裔,王接云孙王庭藻,日本振武士官学校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庭藻提前回国参加辛亥革命,率属李烈钧部下,任江西军第一师参谋长。1915年王庭藻代表李烈钧出席袁世凯召开的各省督军会议,袁世凯妄图称帝,王庭藻识破其阴谋,回江西后立即辅佐李烈钧响应云南起义,宣布独立,拥护共和

悬挂于大夫第外墙的红军介绍牌

建筑群第四代后裔王振武,和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舒同同班同学,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且私交甚密。在校时,王振武多次接济于舒同,舒同也多次赠送书法作品予同学王振武。1924年6月,两人毕业后,舒同追随革命参加红军,王振武考入北平内政部高级警官学校,两人从此失去音讯。

1930年12月,舒同任红四军政治部秘书,带领红军撤退到上池村,到上池后,舒同看到“大夫第”房子气派,误以为是同学王振武家,遂将“大夫第”设为红军临时指挥部,并叮嘱部下保护好大夫第所有建筑与财产。第二天,舒同来到上池双龙出水建筑群“衍庆”房巡视部队时,发现上堂挂有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陡然间想起这是自己赠予同学王振武的书法作品,恍然大悟,这才知道同学王振武的真正家宅在这里。

6、“荆公桥”

“荆公桥”位于上池村西半公里处,始建于宋,为荆公筏舟回乡时上岸之处,至今保留有拴马石和石碑。上池村1931年第八修《王氏宗谱》中有明故王辑撰《重建荆公桥记》,现碑刻石尚存,唯文字漫灭难认,仅存数十字,桥头原另立有,“上池荆公桥”石刻碑,现已毁。“荆公桥”东西向,横跨泷溪港,桥为二墩三孔,花岗石构造,长10米,宽0.95米,“荆公桥”下为泷溪港,宋王安石为之题诗《泷溪晚烟》云:“笋兴迢递出泷溪,草树含烟路欲迷,绕屋好山看不尽,数声啼鸟夕阳西”。“荆公桥”为研究王安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列入《东乡县志-古迹》。

7、王安石父兄墓

“嘉佑四年四月葬江宁钟山益祖墓侧东南五步公有文、、、、、”据上池族谱记载,上池王安石父兄墓原葬南京将军山,相隔五步之遥,和现场考古发现完全吻合。墓葬于2010年5月21日顺利迁葬回上池村螺峰安葬。

王安石父亲王益墓(上图)

8、上池千年古道

上池村千年古道由近2米长和30公分宽的大块石条铺就。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还能看到的六条千年古道,随着分田上户的土地政策改革,至今只剩跨越东面螺峰和明珠峰两条古道得于完整保留,其余古道也仅剩断断续续残缺的古道遗迹。

现如今保存完好的一条是跨越东面螺峰直达金溪双糖镇(红军撤退路线,又称红军小道);南面直达金溪合市镇;西面到古临川79都的黎圩镇;北面达金溪的桐岭村和东乡才子艾连英故里。每条古道均绵延数十里。上池村古时发达的交通网络,对当地和周边众多村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9、千年上池翰墨香

古谣说:“临川才子金溪书”,上池王氏,自有史以来,人才辈出。旧属临川的上池村与金溪合市镇、双塘镇接壤、山川钟秀,人文荟萃,真正是人杰地灵,为“临川才子”之名注入最深厚的内涵。

上池自王益,王安石,王雱祖孙三代举进士后,名声大振,一门八进士。

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真宗咸平三年登陈尧咨榜进士;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祥符八年登蔡齐榜进士;

王安石的长兄王安仁,皇祐元年登冯京榜进士;

王安石,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

王安石的四弟王安礼,嘉祐六年登王俊民进士;

王安石的五弟王安国,熙宁元年召试赐进士及第;

王安石六弟王安上,历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治平四年登许世安榜进士;

从咸平三年起,六十九年间,王安石祖父以下登进士者八人,从古至今,鲜有闻者。

10、上池文会组织

上池村旧时一直成立有文会(即科甲举子,秀才等组织的文人协会),每年正月初三日,学子们都雅集在世宦祠内,向伯祖考王安石的遗像瞻仰朝拜,以示后辈崇文尊祖之意,俗称“尊学校”。这种仪式,也是到解放后才停。

参观结束后,罗建泉教授、罗建华老书记一行回到黎圩镇,由黎圩镇党委书记陈淑萍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一致表示对黎圩镇的几个古村落历史文化表达浓厚兴趣,罗蜀强副主席、罗义贤博士、罗龙秋博士先后做了发言。

上池古村云山怀抱,棉水长流,诗情话意,此情此景完美地诠释人生的意境。你随处一坐喝茶论道,小酌一杯,谈笑间你仿佛穿越到宋.明.清,与圣贤对话,清风弄影,平沙落雁,高山流水,袅袅炊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这一方净土中享受大自然的美,登山远望,荆公故郡王门新府,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Hash:bc6c393dd7282fc6f68fdaf2a34f66d0c6277c0c

声明:此文由 罗建泉国画艺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