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围,顺治帝亲选住址,国师实地勘察,真正的风水宝地!

邹家围,位于广东丰顺县丰良镇莲花山脉尖髻山麓璜溪村,原名"上兴围",是邹氏丰顺开基祖邹肇松11世孙诰封骁骑将军邹瑞(字辑侯)在康熙六年(1667年)创建的客家村落。

整个村落由一座三进二横三围龙的围龙屋构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以子午线为中轴对称营造,规模庞大,均为悬山顶结构,呈“元宝形”轮廓,从高处俯瞰犹如一个巨大的“蜂巢”,蔚为可观。2012年3月,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邹氏丰顺开基祖世孙

邹瑞(1619——1689),字养浩,号辑侯,清初平定粤东功臣,邹家围创建人。他天资聪颖,胆大心细,自幼尚武,勤习骑射,勇武善谋。

清初从军后,辅佐吴六奇平定粤东,累建军功。顺治十二年(1655),朝廷授为中军游击镇守饶平。随后,因忠于职守,军功卓著,获顺治皇帝嘉许,赐彤弓卢矢。康熙二年加衔副将从一品职。康熙六年(1667),获朝廷特授骁骑将军并“诰封三代”殊荣,同年在璜坑社创建邹家围并立辑侯公宗祠。康熙十一年(1672)辞官,朝廷“恩赐原品”,奉旨还乡,颐养天年。

邹家围居民都是邹氏同宗,最多时超过1500人,是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客家村落。

据《邹氏联宗族谱》载,自邹氏丰顺开基祖邹肇松次子念八郎于明朝永乐年间在璜溪大塘村寨顶定居、在璜溪田心村岭下建立祠宇以来,历经600余年生息繁衍,至今已发展到30000多人,在邹家围及周边有5000余人,其余迁徙到揭东揭西龙门江西四川广西贺州等地方及世界各地,宗派繁盛,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天人合一”完美构造

据传当年从选址、布局到结构,都是平南王尚可喜上奏顺治皇帝后,特派国师曾白明亲临实地勘察定局的。通过与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和谐统一,整个村庄整体上打上了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烙印。

首先,邹家围建造方位午山子向,枕山环水,东面尖髻山山脉来势雄壮,林木葱茏,山麓结基平坦、宽敞,西面璜溪河绿水回环,左有狮山,右有象山,山峦如案,远处山峰成笔尖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财丁兴旺、人才辈出的理想屋场,是风水绝佳之地。

其次,邹家围建筑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以正堂纵轴线为基点,围龙高于上堂、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两边横屋与正堂的平面看齐垂直,采用对称式庭院房屋结构,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并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太极形,整体和谐对称。

另外,邹家围前面有一个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宽敞的门坪、四通八达的巷道满足了人们户外各项活动的需求;正中大屋上、中、下三堂和南、北厅,花厅等,则满足了合族议事、宴会、婚丧喜庆等活动的需要;各建筑单元卧室、厨房、天井等生活空间完美配套,通风、采光、排水等生存必需设施完善。

Hash:65be19e9ea08d51b88d8533988387af41dc9d489

声明:此文由 邹记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