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合肥李鸿章享堂其夫妇合葬墓,其实已非原墓!原因是这样的
仕在直隶府、逝在贤良寺、屍在合肥东——这种说法虽不尽准确,但却是对李鸿章(见下图)一生的总结。以“淮军”发轫,年届四十岁的李鸿章最终迎来了自己仕途上的大踏步,在大清扬名天下,随后他也成为了大清朝的中流砥柱,为中兴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奈何大清的天下早已是风雨飘摇,尽管李鸿章竭尽全力地想要让其再度焕发生机,最终却也只是扮演了一个“糊裱匠”角色,大清王朝依然是一个“风一吹就破的花架子”!
1901年11月,李鸿章在代表清廷签订下《辛丑条约》后不久,就突然吐血而亡,死前极为凄凉地悲吟“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坟”……慈禧太后特赐5000两白银治丧,并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清朝期间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李鸿章一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二年,清廷下特旨将保定“淮军昭忠祠”中轴线上的一路建筑改为“李文忠公祠”,即保定的李鸿章享堂(见下图)。1903年初春,李鸿章的灵柩被运回了合肥,葬入安徽合肥东乡夏小郢(现大兴集)。
一里葬三公李鸿章最终下葬之地,既不是他的出生之地,也不是他家的祖坟之所,那他为什么死后要葬在这里呢?准确的答案是:李鸿章死后之所以埋葬于此处,皆是因为李鸿章平生十分敬仰宋代的包拯!当初在重修包拯墓时,李鸿章还捐献了数千两白银呢!所以,李鸿章墓离包拯墓仅有300来米(1973年迁至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见下图)。
“一里葬三公”说的是在合肥市肥东县撮镇大兴集以西、夏楼房以东,在一里的范围以内,自西向东曾依次长眠着3位大人物:西边是包拯、东边是李鸿章,中间那位众说纷纭。一开始的时候,中间那位被记载为是合肥人、明朝开国将领张德胜(张德胜战死疆场后,朱元璋追封其为蔡国公,谥“忠毅”);后来,这位“蔡公”又被确认为合肥人、明朝理学名臣蔡悉(他曾任明朝湖广、两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地的地方官,最后官至南京尚宝司卿和国子监祭酒,位列九卿)。
李鸿章墓地原址在现在合肥李鸿章享堂的西区,立有一座顶端长满荒草的土坟。坟前由南至北依次是石五供、石条案、长方形石碑。石碑高约3米,上书“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和赵氏夫人之墓”。墓前甬道两侧由北及南分别有文臣、武将、马、老虎、羊等造像各一对(见下图)——疑为水泥制成,造像比例、外观总感觉有些异样。
其实,这座李鸿章夫妇的合葬墓不是最原始的墓,位置也不是原来的位置。据说,原来具体的位置就是在现在神道碑以南几百米远的地方,即现在合钢厂大烟囱的位置。如今,隔着景区围墙南望,那根大烟囱还在(见下图)……这里面,还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李鸿章墓厄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全国上下掀起了炼.钢高潮,李鸿章墓这个位置要兴办一座钢铁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早就对李鸿章墓垂涎三尺,准备趁此机会挖掘坟墓。但由于李鸿章坟墓当时所用的材料是从英国进口的耐火砖等,坚硬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想直接打开大墓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后来,他们采用坑道挖掘的办法,绕开了坚固的墓门,从底部打洞进入墓内。
打开了李鸿章和他夫人赵小莲(见下图左)的棺材后,据说李鸿章的尸体上包裹着多层棉絮,保存得不错,依然可以看到他身穿着黄马褂,头枕着金元宝,元宝下面是一本他亲自撰写的自传,身下垫有按照北斗七星方位放置的七枚金币。除此外,李鸿章的陪葬品只有一副眼镜、一块怀表、一个拐杖和一把宝剑。
打开其妻赵小莲的棺材后,发现赵小莲的遗体同样保存完好,身上盖着慈禧赏赐的陀罗经被(据说当时有人竟然把这件宝贝拿回家浆洗一下之后,当作棉被用了)!又打开赵小莲棺材旁放着的那个小木箱,里面又是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再打开这个小木盒,里面居然放着两块金灿灿的金砖(后经鉴定这两块“金砖”根本不是黄金,只是涂了一层金漆的黄铜)。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个时候,李鸿章是作为一个卖国求荣的反面人物存在的,以至于他的尸首被拴在拖拉机的后面,直到被拖曳的七零八碎……因此可以推断,如今赫然矗立的李鸿章夫妇合葬墓,可能连一座衣冠冢都不是,只不过是一座“影葬墓”罢了。
对此,各位小伙伴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欢迎在留言区互动交流。想了解更多旅游趣闻,欢迎关注“高兴旅游吧”!
Hash:6e24945cf2ed427e284fc308a1e9f206ee666645
声明:此文由 高兴旅游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