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区现一古遗迹,可惜周围破败不堪,请您来出出主意!

说起“石笋”,在老一辈的漳州市区市尾村村民中,几乎无人不知,那可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遗迹。据传,石笋为古闽越族先民祈求种族繁衍的崇拜物,早在1988年,漳州市人民政府就将市尾村的“石笋”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然而,连日来,市尾村的众多村民们却一直高兴不起来,他们发现,他们村的石笋现已破败不堪,且面临被掩埋的风险。村民们纷纷向导报记者留言求助,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强对石笋的保护。

针对村民所反映的情况,连日来,导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现 场

石笋已基本埋入土中 以前有近2米高

据“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记载,石笋指在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锥体。它是由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而形成的。而石笋成长缓慢,一万年约长高一米。

10日下午,在村民的带领下,导报记者在芗城区市尾村一民房残破的院子里停下,在该民房入户处,有一块凸起物格外引人注意,上面用一叠塑料袋包裹着。小心地翻开这些塑料袋,一个有五六厘米高的小石丘映入眼帘,它便是漳州市级文物——石笋。

在石笋附近,有一块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立的“市级文保单位”石碑,石碑上记载:“石笋系古闽越族先民祁(祈)求种族繁衍的崇拜物。”“以前这石笋有近2米高。”得知导报记者来采访,附近不少老人纷纷赶来。今年76岁的村民老游说,在他爷爷那时就知道村里有这个古物。后来由于这一块地势填土抬高,现在石笋已基本埋入土中了,只剩下上面一小部分露出地面。

“用这些塑料袋包裹着石笋就是提醒周围的施工人员注意施工,不要破坏到文物。”老游说,今年4月,他们接到政府通知,市尾村大部分区域将列入征迁范围,今年7月初,村民们便基本搬离了,可村民们最不放心的就是石笋和石碑的安全问题了,后来,有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时常会回到石笋周边,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施工安全和保护好石笋和石碑。

建 议

对研究民俗很有价值 村民呼吁加强保护

“那是古闽越族的生殖崇拜物。”据漳州市民俗学者郑惠聪介绍,在漳州当地,关于“欲求早生贵子坐石笋”的民间传说还是挺多的。

据漳州文化志记载,这根石笋是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是古百越人或闽越先民祈求种族繁衍的遗物。旧时代凡因久婚不育或婚后希望早日生子的妇女,由其丈夫或婆母陪同,全身打扮一新,头插红花,前往上供朝拜,诚心祈求,然后在“石笋”上端坐一会儿,过后不久便会怀孕生育,所以漳州有“欲求生子端坐石笋”的谚语。

据了解,之前在漳州多个地方还存在类似“石阴”、“石母”、“石笋”、“石根”的崇拜物,不过现在大多无存。有专家认为,市尾村的石笋对研究古代的民俗、特别是生殖崇拜民俗,很有意义。

采访中,不少村民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强对石笋的保护,有村民建议将掩盖在石笋两旁的沙土挖走,让它重现当年雄壮的风采,或将石笋周边改建成旅游观光景点,带动周边旅游。

回应

石笋将用铁栏围起保护

10日下午,芗城区巷口街道市尾社区负责人陈女士介绍,关于石笋和石碑的后续处理问题,市尾社区会建议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处理。

11日下午,导报记者联系上益民片区拆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陈先生。对于市尾村石笋和石碑的后续处理问题,陈先生说,石笋和石碑旁边的房屋他们将安排施工队伍到最后再进行拆除。接下来,他们将计划装个四方形的铁栅栏把石笋保护起来,石碑他们将联系有关部门进行重新选址和迁移。而关于石笋和石碑今后的具体处理方向,他们并不知情。

导报记者将持续追踪报道。

Hash:96d6115dfcb767c7af18b74d5a86665461e89747

声明:此文由 大长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