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菩提之隐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两千多年历史,源于西汉,先于“广州”命名,使得光孝寺无愧岭南年代最久远佛寺的称号。时间的流淌,给这座佛寺有机会套上不少历史的光环。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驻锡;唐朝时期,六祖慧能“风幡论辩”,在此削发弘法;南汉时期,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留铁塔、遗千年;宋朝时期,名列第一代“羊城八景”之一“光孝菩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常在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去上香,令我觉得光孝寺魅力所在的,倒并非这些对游人而言如雷贯耳的轶史和千年遗物,而是它“大隐隐于市”的气魄以及“后无靠山”我即是靠山的气场。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中心,与贯通羊城东西的大动脉——东风路,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路,古为对外通商口岸、今为全国性服装批发市场——十三行都邻近。可想而知,在广州这个石屎森林腹部,交通动脉、商务中心环绕,更有四海八荒的信众前来朝圣,光孝寺该是一个怎样热闹的所在!

然而,每次一踏入寺院所在的光孝路,便顿觉一股平静从心中袭来。光孝路因光孝寺,路上遍布卖佛教法器的小店和素菜餐馆。但是每个来这里经商的人,都遵从着这里千百年来沉淀下的原则:静!

光孝寺内环境开阔幽静,柯子、菩提、榕树等古木婆娑。寺院之外,亦是绿荫盖顶,路无车马之喧,却隐有梵音之绕绕。即使并不信奉佛教,来到这个所在,也不自觉心生敬畏。与一些靠金钱堆砌出来、金碧辉煌的佛寺不同,光孝寺的气质是朴实无华却大气沉静的。这种气质给人予心灵安静的感应,也许这才是现代人热衷寻佛问道、上香求拜的真正原因。

寺藏深山,似乎是祖祖辈辈以来的共识,除了深山内环境幽静利于寻师问道以外,从堪舆学上来说,依山而建则“后有靠山”。与六祖慧能息息相关的岭南三大佛寺韶关南华寺新兴国恩寺广州光孝寺,只有光孝寺地处闹市,没有山可靠。

但留意光孝寺的纵向布局,从庙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形成南北纵深的轴线,虽不依仗山势,却能形成前、中、后的层叠之势,补足了“后无靠山”的风水缺点。据堪舆学大师介绍,光孝寺作为屏障的前殿两端钟鼓楼承托出青龙、白虎之势,后方东西两铁塔则起了凝聚气场的妙用,前后呼应令南北气流得以贯彻,绝对遵循风水学的规划原则。这自成靠山之局,使得寺庙一直香火鼎盛。光孝寺至今每当举行禅修、法会,必一呼万应,也可见其在信众心目中俨如泰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

话说六祖禅师开法岭南,光孝寺为其落发受戒、大开东山法门的第一道场,可谓禅宗初地。寺院今亦为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细心留意寺中一些细微的摆设,亦处处可见其在佛教中地位之高。像珈蓝殿的檐廊下,挂着的巨大云板和木鱼。这两个摆设,在寺庙中十分常见。它们是和尚做法事诵经敲击用的器物,平时则作为通知作息时间的信号。对于僧人而言,日夜不闭眼休息的木鱼,是一个警醒,提醒他们日夜不忘修行。一般寺庙的木鱼,鱼头只许朝向寺内方向;而光孝寺的大木鱼鱼头,却是朝向门外的,这是其十方丛林的标志。

光孝寺在岭南的影响,不单因于其在佛法上的地位,还源于其“树木树人”的修为。岭南古为蛮夷之地,能有聚众传学的地方不多,光孝寺就是其中一个。在作为寺院以前,三国时期这里曾是吴国经学家虞翻的住宅。相传虞翻在此设帐授徒,传播中原文化,又手植柯子树和苹婆树,树木树人。至唐朝时,慧能又在菩提树下为众人说法,宣讲自己根据《金刚经》基本精神独创的思想,最后形成流传至今的禅宗南宗。据史料记载,六祖慧能离开广州时,有僧俗千余人相送,他又带着数百位从学弟子往韶关。可见,慧能在光孝寺开讲顿教这段时间,追随者众,在当时的岭南,实属不可多得的“大学堂”。

光孝坐拥菩提,藏于偌大广州城中,不靠炫华而达圣地之境,寺隐而道可传千年也!

Hash:fd86600731bb6c86a8d53ab5373607720e074580

声明:此文由 旅游大咖云吞妈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