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井 你们都过得好吗?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张建林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林进挺 张建林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为整治广州黑河涌,广州市任命了51条河涌“河长”,水体保护工作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实际上,广州水文条件好,地下水源丰富,水体保护除了做好河涌整治,保护同为地下水源的古井也不容忽视。最近,有街坊向信息时报报料称,广州的古井已经越来越少,其保护和宣传的力度都远远不够,比如,位于越秀区六榕路的吊碑井就因为保护不到位,曾终日与垃圾相伴。

由此,记者连续多日走访越王井、吊碑井、杨孚井等多个知名古井看到,有的古井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被铁网或铁箱紧锁井口;部分古井水脉已尽,只能归于沉寂。此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古井,在街巷中默默无闻地老去……

走访

越王井

全市最古老,地点好难找

保护指数:★★★★☆

越王井(又称粤王井)被认为是广州已知最古老的井,相传为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佗所掘,因为水质好,不许平民打用。只有宋代,番禺县令于伯桂加盖大石板,并开凿9个井眼,方便群众汲水,所以该井又名九眼井。上世纪60年代后,该井逐渐失去其饮用功能,变成一个古迹,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来到应元路寻访越王井,在三元宫公交站的人行道看到一堵朱红色砖墙,墙体上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粤王井”的字样,但附近却找不到参观的入口。随后记者绕道到连新路的广东科学馆大门,进入该馆后院,穿过茂盛的花草和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才终于找到了越王井。

记者看到,越王井呈方池状,有九个井口,每个井口直径约50厘米,整体直径2米多。目前九个井口都被铁圈锁起。记者细看发现,该井的井身全部由石头砌成,井内有水,水深约2~3米,水体清澈。不过,或因缺少管理,古井周边散满了枯叶。

洗钵泉

被保护盖围住,难见真容

保护指数:★★★★☆

洗钵泉又名达摩井,位于越秀区光孝寺东面,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梁大通元年(527年)印度王子菩提达摩航渡到达广州时,就住在光孝寺,当时为取清泉饮用和洗钵,在寺庙内开凿了一口水井。达摩后来北上,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最后成为禅宗初祖。古井也变成了光孝寺十分重要的一处胜地。

记者到访时看到,洗钵泉井口宽约1米,井口上方被一块不锈钢保护盖围住。在古井周边,后人还建了一角亭子,刚好将古井纳入其中。在寺庙工作人员冼师兄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古井的水面距离井口大约3米,水质比较清冽,可以看到人的清晰倒影。冼师兄介绍,一直以来,该井都只作为古迹名井而存在,基本没有见到有人取其中的井水来用。保护该井,一方面是避免游人破坏古迹,另一方面是防止有人失足跌落其中。

在记者蹲点的20多分钟内,有不下10位市民到古井前拍照。受访市民刘小姐表示,这眼历史悠久的古井能保存下来真的十分难得,不过,现在看到的更多的是亭子,反而没法看到古井的真容,觉得十分可惜。

升平井

百年来,街坊用井水生活

保护指数:★★★☆☆

升平井位于越秀区大新路升平街的转角处,因为地处升平街而得名,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古井井口宽约40厘米,水深约1米,很容易就可看到井底铺就的细沙。

街坊黎婆婆的家就在升平井西边5米左右处。黎婆婆告诉记者,1970年当其刚刚嫁入升平街时,升平井还有很多人在使用。街坊们围井而居,互相知根知底,情谊深厚。当时大家都没有自来水可用,所以对古井十分爱护,比如,会禁止让小孩子靠近井口,避免他们调皮往井中扔杂物污染了水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街坊都搬离了这里。后来,古井周边居住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通了自来水后,很多街坊不再直接饮用井水了,对古井的爱护也不如从前。偶尔还会见到井中有一些散养的小金鱼,打起来的井水常有一股腥味。

黎婆婆表示,为保证井水的卫生,现在老街坊一般都会主动将金鱼捞起来放到井口的小水桶或小水盆中饲养,平常还会提醒新街坊共同爱护古井。古井的水质终于又逐渐好了起来,每天都有居民在井口边洗衣服或洗菜,跟几十年前的情景几无差别。

杨孚井

曾修缮保护,可取水使用

保护指数:★★★☆☆

杨孚井位于海珠区下渡村东约一巷,相传是东汉议郎杨孚故宅的后花园水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古迹之一。2002年,杨孚井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走访看到,杨孚井位于城中村内,蛰隐在密密麻麻的民居之中。古井位于房屋包围成的、约20平方米的天井里,民居的墙壁上悬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及杨孚井的介绍文字,同时提醒居民,禁止在周边堆放垃圾。

记者看到,该井的井口为圆形,直径约0.4米,井口有花岗石堆砌的井栏围着,并被与井口大小一致的铁圈锁起。往井内看,井水清澈,水位较高,离地面约1米左右。目前,四周长满了苔藓、蕨类等,不经意间为杨孚井更增添了一分苍老的味道。据了解,杨孚井由红色砂岩(俗称红米石)开凿而成,井深5~6米。

据悉,此前因缺乏保养维护,杨孚井周围卫生环境差,井水发臭。2013年底,赤岗街道办对杨孚井进行了修缮保护。改造后,井水变得清澈,井内更铺设自来水管、抽水泵,在古井旁边的墙角设置的水龙头,可供居民直接取井水使用。

吊碑井

水脉已尽,井口被锁牢

保护指数:★☆☆☆☆

吊碑井位于越秀区六榕路26号六榕大厦东门的人行道上,是一眼宋朝古井。2002年,吊碑井被列入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今年4月14日,记者走访该井时看到,现场额外多出了三个烧银宝蜡烛的箱子和部分杂物,导致吊碑井终日与垃圾相伴。5月11日,记者再次走访时看到,该井周边环境已得到改善。根据记载,该井宽约0.35米,深约7米,井身由红砂岩砌成。

记者在场观察发现,整眼古井现存面积大约只有两平方米。在井口处,一方铁箱紧紧盖住了井口,完全看不到古井的原貌。据附近商铺老板介绍,该井已经被锁了多年,井中的水脉听说早已干涸。由于古井毕竟传承了多年,有些神奇,偶尔也会有市民前来上香祭祀

Hash:e2faf6df5a0d62e691a75ae727322c2eaabe34b4

声明:此文由 信息时报_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