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史话》:高平炎帝庙丰富厚重

高平是始祖炎帝创业地、献身地、安葬地。炎帝神农氏建国伊耆,创业羊头山,中毒炎帝岭,殁葬庄里村。

高平境内炎帝宫庙分布图

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毗邻的黎侯岭、老顶山、发鸠山、郎公山、炎帝岭、古潞国等广大的古上党地区,至今尚存与炎帝神农氏有关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遗址遗迹,碑记石刻、故事传说以及祭 祀 炎 帝 陵、庙、 祠、 宫、城等众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炎帝文化遗存,丰富而生动,深沉而厚重。祭祀炎帝的神庙据不完全统计,在高平、长子长治屯留黎城潞城泽州陵川等地有 60多处,仅高平就有 40多处,保存有上自北魏下至明清民国年间的碑记石刻146通(块),与炎帝有关的村名、地名不下 20处。

高平及上党地区是炎帝创建伊耆国,发展农业生产,种五谷教民稼穑的中心区域。高平及上党人民不忘始祖,崇功报德,所以祭祀始祖就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修了庙、塑了像,始祖炎帝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神灵。大概在汉代时就已经建置专门祭祀炎帝的神庙,其祭祀活动就在羊头山上。俗话说:“长平百里,帝庙百所”,“崇功报德之祀,长平百里若一家”,上党地区是祭祀炎帝神庙最多最丰富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在全国来说,其他地方是无法比拟的。高平地区现存的 35座炎帝庙,存国保单位1处,地市级保护单位2处。高平保存的炎帝庙不但数量多,级别高,而且时代久远,规模可观,还有高、上、中、下之分。高庙是祭祀高祖、远祖之庙 ;上庙是祭祀始祖的庙,即庄里村炎帝的陵寝之庙 ;而中、下庙则是遍布在民间祭祀之庙。如羊头山高庙、中庙村中庙、故关村炎帝行宫、团西村炎帝寝宫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祭祀炎帝的神庙。

羊头山高庙遗址

羊头山炎帝高庙,是一所祭祀远祖、高祖之庙。在汉代时已经建成,这是高平及上党地区最早建庙祭祀炎帝的地方。在清化寺北魏至明清历代的碑刻中就记载了炎帝在羊头山,始教民稼穑的光辉业绩(大约在元初其祭祀活动迁至庄里村五谷庙)。从现存的遗址来看,庙院坐北面南,分为上下两院;上院有正殿五间,殿内塑有炎帝、夫人后妃和太子像,“皆冠冕若王者之服”,所谓“前檐滴高平,后檐滴长子”,即是此殿而言。

故关村炎帝行宫

故关村炎帝行宫供奉的是炎帝的三太子。故关村,亦名古关、谷关,是庄里村五谷庙四月初八庙会的主管村落之一,并为首社。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盤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证。祠在换马村东南,现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几柒百余步矣 。”每年的祭祀活动,故关村要送太子给炎帝拜年拜寿。

在高平地区的炎帝庙中,庄里村五谷庙、炎帝中庙以及池院、东沙院等其他庙内都供奉有太子。传说炎帝生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她)们都为发展原始的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众人皆知的“精卫填海”神话故事说的就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 ;炎帝大儿子柱在羊头山种五谷,后来发展成烈山氏的重要分支 ;炎帝的四儿子松圪枝因尝药中毒而变为一个畸形人。夏商周时把柱、农、后土等作为社稷之神来祭祀。“人钦圣德,号曰神农。历代崇恩,峰亭 享 庙。”炎帝和他的儿女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的尊崇和祭拜。

团西村炎帝寝宫

团西村炎帝寝宫,建置于村西北的高地上,现存建筑中轴线上存山门、戏台、正殿、后殿(寝宫),两侧有东西配殿、耳殿、厢房、廊房、库房等,左右均衡对称,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悬山式屋顶。寝殿内后墙壁上绘有炎帝及夫人画像,这是上党地区典型的“前堂后寝”,“北殿堂南戏台”的建筑格局,是高平地区保存的最为古老的典型的祭祀炎帝的神庙。

中庙村炎帝中庙

炎帝中庙位于中庙村,中庙村原名下台,亦名夏泰、下太,这里丘陵连绵,树木葱郁,山明水秀,据传说这里是炎帝长年累月办理公务、处理政事的主要活动地,所以后人在此建庙祭祀炎帝,并命名为中庙。此庙是皇帝敕封之庙,所以此庙的地位很高。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太子殿、正殿,两侧建有厢房、配殿、耳殿等。太子殿为元代遗构,最为古老,现为国保单位,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保护级别最高的炎帝庙古建筑,殿内存《创建神农太子祠并子孙殿志》石碑一块。在正殿内有一块康熙九年(1670)立的碑,其碑云 :“稽古圣人继天立极,各有造于世,而丰功伟绩,利赖无穷,莫有逾于炎帝之农事开先者矣。语云 :食者民之天。盖民非食无以为生,食非谷无以为籍。当帝之时,茹毛饮血,黍稷稻粱之属,虽天植之以颐养。人而隐而弗辨,熟知有稼穑之维宝哉。帝亲尝百草,乃得其味,于天造晦明之初,是帝之德,在养生立命,而帝之功,在亿万斯年也。其神要矣,其祀正矣。”这块碑中充分阐述了炎帝的农事之功,其祭祀之因重要而正确。其碑又云 :“吾泫有上中下三庙。在换马者为上,在县治东关者为下,而余乡则其中矣。奉敕建立,其来远矣。”这充分说明,在清代或清代以前高平祭祀炎帝的庙即有上中下之说。炎帝中庙是祭祀始祖炎帝的主要庙院,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高平及上党地区,如三甲镇邢村、河西镇焦河以及长子县色头村,长治市柏后村、老顶山、李村,长治县龙山村、北和村等地的炎帝庙,都是比较有特色的炎帝庙。祭祀炎帝的神庙,不但是有高上中下之分,而且遍布于城市乡村,其数量之多,祭祀之广泛是全国之最。不但是别具特色的厚重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而且也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是研究炎帝文化的重要资料和内容。

炎帝庙在建筑选址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选择在炎帝活动过的遗址内。对这些遗址的调查考古,以及帝庙的建筑祭祀,文化蕴涵厚重而深刻,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炎帝庙的修建是为了崇恩报德,春祈秋报而不忘本,体现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有庙就有庙会,在高平几乎每一座炎帝庙,都有酬神、娱神的宗教活动,凡是有炎帝庙的地方都要举办庙会。举办庙会时,周围的村子或者更远些地方的村民百姓都要来赶庙会。庙会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重要的文化交融和世俗生活的活动。庙会是在寺庙中进行祭神、酬神、娱神的祭祀活动和与之相伴随的文化娱乐、集市贸易活动。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庙会更加变得丰富多彩,至隋唐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自宋一直到现在,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道路。赶庙会是汉民族一种普遍而又广泛的民族现象,庙是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各村各地的庙会,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规模也有大有小。比如朴村、西羊头山、掘山等地的庙会,都是比较有特点特色的庙会。朴村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日举办庙会,祭祀炎帝。庙会非常热闹,庙会期间请戏班子唱戏,摆故事,耍乐,还有饮食商贸等集市。最有特色的是炎帝出巡,这种出巡与佛教的“行像”活动相仿佛。随着佛教道教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形式的宗教活动,比如“行像”、举办“道场”等形式的活动。“行像”也称“行城”“巡城”。“行像”就是把佛像装上彩车,在城市巡行的一种活动。在北魏时已有“行像”的宗教活动,唐宋以后的迎神、出巡都是北魏时期的沿袭和发展。

西羊头山的庙会,与周围的釜山、贾村、高良等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祭祀炎帝的小区域。除在西羊头山建庙祭祀炎帝外,这三个村子都建有炎帝庙,并且每年都要各自举办庙会。这三个村庄举办庙会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首先要到西羊头山炎帝老庙接神,把炎帝接到村里的庙内才要举行庙会的各种活动,接神的活动隆重而又虔诚,而且各村的村民,在每年春节过年时,初一凌晨也要到羊头山,把炎帝接到自己的家里,然后才举行大年初一的庆祝仪式。掘山炎帝庙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要举行庙会,来祭祀炎帝,每四年要举办一次耍乐故事大赛,附近的村子,如伞盖、鹿宿、柳村、什善、北赵庄、靖居、草房等都要参加,十分隆重,而最有特色的庙会就数庄里村炎帝陵五谷庙的庙会了。

庄里村五谷庙的庙会,是祭祀始祖炎帝的重大节日。庙会定在农历的四月初八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庙会前的准备阶段,二是庙会的正会阶段,三是庙会的善后阶段,前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因四月初八是炎帝的生日,所以初八是正会,会期三天,由故关、换马、长畛、口则、岭东、庄里、许家七个村庄主管,故关为首社。庙会期间要举办上祭摆供、迎太子、拜寿、祭典等几项活动。祭典时恭读《炎帝文书》后,祭典结束,然后是举办文艺活动,一是摆故事耍乐,二是唱戏。四月初八的庙会,县政府也要派员参加祭祀活动,并且还要为陵墓内的万年灯添油。庄里村五谷庙的庙会,是上党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文化蕴涵厚重的祭祀炎帝的庙会,前来朝圣者声势壮大而庄严。

众多的炎帝庙与庙会,是高平及上党地区炎帝文化的地方特色。不但表现出世人对炎帝的信仰与尊崇,而且凝练为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编辑:马欢

审核:张灵敏

Hash:9a9e1abd445436d3f4ba4b3456cd4feeb669845c

声明:此文由 高平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