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惊现一景点,宛如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
小伙伴们的五一、十一、春节......
还在各大景点“添堵”?
没必要呀,
这不,凯里又将新添一处新景点
别急,跟着微报君一起去看看它的效果图!
↓↓↓
(以上制图:杨胜文)
这是哪里呢?
就是
↓↓↓
翁堤村杨家寨溶洞
翁堤村杨家寨溶洞地处凯里经济开发区鸭塘街道翁堤村杨家寨境内,距乌鸦坡战役战场坡脚约2公里、杨家寨寨脚约1公里。该溶洞洞口始于杨家寨的“甘冬康最”(苗语:高山下有个长长的洞),洞口颇为隐蔽,宽约6米,高约3米,洞内主道进深13000多米,平均宽3米,除了主道,还有5条次道,洞内面积约70000平方米,溶洞可以通至舟溪镇。
洞内景观(吴兴权 摄)
洞内景观(吴兴权 摄)
这里分布着大片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纵横交错,钟乳石发育良好.苗语叫“喀达丢源”'、“喀达良翁“汉语翻译为“地下都城”和“地下龙宫”。 溶洞内常年保持十多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真是避暑天堂,有洞外挥汗如雨,洞内凉快似水之感。里面的景色千姿百态,形态万千,有罗马石柱,有洞中梯田,有酣睡菩萨,有逗乐猴子等等景观,形状奇特,布局巧妙,幻化无边,宛如西游记里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
洞内景观(吴兴权 摄)
洞内景观(吴兴权 摄)
溶洞景观 (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溶洞景观(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钟乳石(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甘醉比马"山(苗语:像马一样的山),距离炼硝遗址洞口的垂直高度约800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站在制高点的位置可以俯视观察山下“甘冬康最”溶洞火药加工厂和外围的敌情,山后一直延续到翁堤村杨家寨及冷水村。
(杨胜文 供图)
(杨胜文 供图)
炼硝池和硝泥(杨胜文 供图)
乌鸦坡战役是清同治十一年春(1872年3月),为贵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以张秀眉苗族起义的队伍为主,兼有“太平天国”起义军余部以及少数的侗、汉、水、布依、瑶等各族义军,在凯里南境的乌鸦坡、牛角坡共同与清湘军总帅席宝田率领的湘、黔、川、滇等五省兵力展开的最后一次大决战。
洞中水井(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溶洞景观(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据《咸同贵州军事史》、《湘军记》、《平黔纪略》、《苗疆闻见录》、《苗疆风云录》等史料记载:
乌鸦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32万人。其中,义军军民25万人,清军8万人。于5日打响,22日结束,前后共鏖战17昼夜。战后,义军牺牲7万余人(含饿死者),阵亡将领10名;清军阵亡6千余人,折将6名,宣告轰轰烈烈18年的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降下帷幕。这场惊天动地的鏖战,其规模和死亡人数均为贵州历史之最。此外,乌鸦坡战役还因有“太平天国”最后一支建制部队、“翼王” 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数千人马的参与,因而成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尾声。乌鸦、牛角两坡成为“太平天国”的终结地。而杨家寨溶洞炼硝遗址和炮台遗址则位于乌鸦坡坡脚。
奇特的钟乳石(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洞中景观(图片源于凯里快报)
据史料记载
在乌鸦坡战役中,义军方面开始用梭标、砍刀、猫叉,挡把和弩等武器。到乌鸦坡战役前,义军用上了“鸟枪和木炮”,在该场战役中少不下二十万只鸟枪。以每支枪配三斤弹药计(最低估计),就有约七十万斤火药和铁砂。木炮是专用来把守隘口和山头的重要武器。史料记载,张秀眉的部将杨大六在翁堤设驻扎点,修筑炮台,将兵力部署在乌鸦山西线前沿,为了补充足够的火药,战前杨大六还命令士兵前往两坡周围的山洞熬硝。据村子的老人讲,他们的祖辈曾提起翁堤这里曾经有军队在“甘醉比马”山上修筑炮台和“甘冬康最”溶洞内炼制火药。直到现在,“甘醉比马”山上还见当时修建炮台的凹地和石块遗迹。据不完全统计杨家寨“甘冬康最”溶洞内约有200余座炼硝池,目前还完好保留,包括硝泥的挖取、硝的初步提取、浓缩等古代炼制工艺,可能为黔东南州保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炼硝池。
炼硝池(潘宗生 罗茜 供图)
目前杨家甘东康最溶洞景观项目正在申报中
将来咱们就可以到这儿参观啦~
这是方案效果图
↓↓↓
(文字来源:杨胜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觉得不错点点大拇指吧!
Hash:b27e717c6f629cdb4ca809e7a9c011412c0053f0
声明:此文由 黔东南微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