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像博物馆,遍布欧式老建筑,在武汉城区黎黄陂路上品味慢生活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色,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风格,千人一面,千城不同,像在湖北武汉主城区闹市地带,有一条非常有特色的马路。这条马路不仅建设年代久远,遍布众多古建筑,并且在经过数轮改造后,布局完善,新老店铺琳琅满目,成为一处知名的观光景点,被誉为“街头历史博物馆”,它就是位于汉口江岸区的黎黄陂路。
主城区内为数不多的百年街道
武汉的发展历程里,数近代史较为辉煌,汉口通商口岸繁荣,滨江城市带恢弘成型,形成了成熟的现代武汉商业和生活区。在这些区域里,租界地带最为常见,也因为此,使得商业发展顺水推舟,日益辉煌,近代汉口沿江地带的商业街早就是十里洋场,热闹非凡,黎黄陂路算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租界局、巡捕房、教堂等西式建筑密集分布,道路在行道树间穿插,明恍一眼,沧桑百年。
从资料上来看,黎黄陂路最早建于光绪26年,也就是1900年。以时间维度推移,120多年的历史的确漫长,足以撑起两代人的代差,即便放到普通的植被上,也会茁壮长出参天大树来。虽然毗邻的江岸区范围里类似的老街道足够多,但像黎黄陂路这样的马路,短短数百米长度,沉淀出星罗密布的建筑和人文底蕴,还是十分少有。机动车少有通行,骑行的单车分列两侧行道树下,临街商铺建筑对门建着,马路修饰一新,既有静谧的状态又有热闹的氛围,这就是黎黄陂路。
欧式老建筑遍布的复古生活区
黎黄陂路呈东西走向,以东侧的沿江大道为起点向西步行走过,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马路只有600多米长,可以当作是全程的漫步,毕竟沿路的老建筑数量众多,几乎每走一段距离就能数出一两栋来。老建筑之间东西方向建得很密集,接壤在一起;南北临街对着,距离也很近,且由于行道树的影响,树冠交叉,形成了密集“天然遮阳伞”。游人走在街上,光线碎成一块块,再吹着商铺里吹出的冷气,非常爽快。
老建筑的名字可以数出十几个来,当年的俄租界当局,洋行、会所、医院、教会大厦等,120年前非常稀有又尊贵的建筑到现在,成了历史斑驳的见证。简单来说,大概在1946年收回租界的时候,所有老建筑的定位就变化了,它们有着欧式风的颜值,弧形和罗马柱元素突出,国人一看就能分辨。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建筑的功能没有变化,但内涵完全颠覆,现在走在老建筑下,就觉得是在看一件古董,显出富丽堂皇的历史底蕴。
数轮改造之后成为知名打卡地
黎黄陂路的变革出现在1997年,那一年相关部门打算大改造,规划建设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也是从那时候起,黎黄陂路的颜值不断变迁,成为区域热门地带之一。整体来看,黎黄陂路的改造结果,与街头博物馆的属性非常吻合,从入口进,看到的“街头博物馆”碑刻,数数历史和文化背景。继续往里走,马路路面经过重新铺设,变成类似步行街的小道,游人来回走动,总觉得与众不同。有意思的是,街头的创意雕塑多起来,有的不起眼,有的也很突出,随处可看,风景不断。
最近几年里,黎黄陂路开启了多次新的改造,步行街概念慢慢加强,成为博物馆步行街的组合体,实际上还是为了商业方面的考量。从中山大道进,商铺多起来,老建筑上还有一对一的二维码标签,显得非常有“科技感”。当然,传统休闲式的商业体不可少,那一排特色的露天咖啡屋相当抢眼,坐着品味,稍稍休息,像是景区的氛围。游逛的人以学生群体居多,每个人都挂着相机,四处拍摄,在阴暗明恍的树荫里,城市似乎也跟着在打瞌睡。
黎黄陂路的确与武汉的黄陂区有关联,最初它是由黄陂人修建的,后来经过租界经营和收回租界的过程,改为了黎黄陂路。与大多数还存在于老城区里的历史遗迹一样,黎黄陂路的颜值经过了不断改造和建设,在整体美感上更加突出,功能也更为丰富。打卡黎黄陂路,觉得它早已超出了老建筑街区的概念,成了一处综合的创意商圈,且又不同于常见的商圈。黎黄陂路上没有大型商场写字楼,它的节奏不快,它慢的就如一座简单的景点。
Hash:c694afc588fe6a2ba0b6e7a4efefee7f906a9dd8
声明:此文由 喵星人日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