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充电宝》“发现襄阳”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山陕会馆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和商埠集聚地,有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
这一点,从襄阳会馆就能看出。具有近三千年历史的名城襄阳,历来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自元代起,襄阳保持着“汉晋以来代为重镇”的地位;明清以来,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
这里“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各种物资汇集会馆进行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逐渐成为中国内地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
这为会馆在襄阳的勃兴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当时,鄂、川、豫、赣、陕、晋、皖、湘、苏、浙、闽等11省的行商和行帮,在襄阳相继建起21座会馆。这些会馆绝大部分坐落在樊城沿江地带,是清末明初樊城商业繁荣的重要见证。
2019年1月11日“发现襄阳”带着大家走进襄阳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会馆——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樊城一桥头、市第二中学校内,是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也是一座用黄、绿琉璃瓦装饰的古建筑群。
襄阳民间流传的“山陕会馆金銮宝殿,武昌会馆三宫六院”的美誉足以说明当年山陕会馆的华丽与气势。
山陕会馆是樊城保存状况最好的一座会馆,其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它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共同建造,规模之宏伟浩大,建筑之精美华丽,建筑等级之高,均居樊城各会馆之首。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初建山陕庙;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又兴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庙;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又重修了山门及戏楼;以后又增建花园、荷花池及僧房,山陕会馆逐渐扩大,建筑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1949年前这里改作小学校舍,1949年后用作市第二中学校舍。2000年市文物部门对前殿、后殿及钟楼、鼓楼进行了维修。山陕会馆于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现存有琉璃八字影壁、戏楼、钟鼓楼、前殿、后殿等单体建筑。虽然会馆现存建筑仅原貌的十之一二,却不失画栋雕梁、金碧辉煌之气派。大门两边琉璃八字影壁,壁心有团花双龙戏珠、莲花童子浮雕,右壁有红日高照及十二神明浮雕,左壁有皓月当空及十二月将浮雕,四角有象征福寿的蝙蝠瑞兽浮雕。影壁前一对青石狮,雕工精细,活泼可爱。
高台式钟鼓楼建在前殿两侧,歇山顶,四角高翘,方形藻井,栏额有供品纹彩绘,斗拱为网状。前殿四柱三间,高10.2米,面阔16.6米,进深14.2米,硬山式,琉璃瓦盖,十二檩卷棚顶,抬梁构架。正殿是供奉关公神像的殿宇,高12.35米,面阔16.6米,进深13.4米。檐垫板以各种花卉斗方镶嵌在檐下,把殿宇装点得十分华贵庄重。
山陕会馆装饰最大特色是琉璃材料的大量运用。琉璃瓦在古代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因为作为供奉关帝的庙宇,建筑规格较高,而山西又是琉璃的故乡,得地主之利,其建筑构件应该是从山西长途运输而来。拜殿、大殿屋顶上的镇脊兽、佛塔等装饰俨然齐备,气象万千。
作为一个市镇的标志性建筑,商人们会不惜耗费巨资打造会馆,以彰显商人形象和实力。
山陕商人经营范围甚广,特别以食盐、茶叶、典当、金融等为主。著名的“万里茶道”就是山陕两省商人丈量出来的,故有“秦晋盐茶”之说。作为清朝最活跃的山西商帮,在襄阳市场自然会有一定的领头作用。樊城码头运销以粮食、棉花为大宗,在清末50家大小不等的粮行中,山西帮占10家,而且资本均在20万元以上。
此外,山陕会馆现存从修建以来的17通碑刻,是研究秦晋商帮和樊城商业文化的重要实物文献。经整理的山陕会馆碑刻文献已有两万多字,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山陕会馆由关帝庙——山陕庙——山陕会馆的发展历程,是厘清和研究山陕会馆历史沿革、形制和功能、经济贸易史、与汉水流域其他地方会馆和商号关系的珍贵文献资料。
由于现在整体建筑在襄阳市二中院内,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不是公开对外放,敬请谅解!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认为
襄阳的_______最具有________
让我们一起发现不一样的襄阳吧!
Hash:8cdd5d5b4cb4f8036cb70c31aaa62f9565507d12
声明:此文由 爱听1053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