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记丨探究朱阁镇蔡寺村名来历,揭秘宋朝大官儿为何葬在阳翟
文丨段红克 图丨孙帅
打开百度,搜寻蔡寺村信息,发现同名的蔡寺村众多,仅禹州就有2个:朱阁镇蔡寺村、文殊镇蔡寺村。我无从知晓每个蔡寺村的由来,带着好奇去查阅朱阁镇蔡寺村的历史,探究她的来龙去脉和神奇故事。
据民国《禹县志》记载:“县北锡章里五甲蔡寺镇,寺为宋丞相蔡确墓前香火院,旧在三官庙岗,明山西参政李乘云墓其地移寺,寺内有确之子《蔡皋妇吴氏墓志铭》可证。”朱阁镇蔡寺村清属锡章里五甲,村以坟寺名,而坟寺又与宋丞相蔡确有关。
蔡确何许人也?据《宋史》记载:蔡确(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晋江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调任邠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文才,荐于其弟开封知府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刘痒接任开封知府时,蔡确据理力争拒不行庭参礼,神宗称赞其熟悉典故,王安石推荐蔡确为三班主簿,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熙宁六年(1073年),蔡确奉命复查王韶开拓熙河案,他为王韶洗刷冤情,保证了开拓河湟之事不致中断,被加直集贤院,迁侍御史知杂事。在相州“劫盗杀人”案中,右相王珪力荐蔡确参与审理,蔡确因此擢升为御史中丞,领司农寺,新法中的“常平、免役”皆成其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即位,转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时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吕公著被任用后,要全面废除新法。蔡确不让,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说那是自己建议实行的。元祐元年闰二月,蔡确被罢为官文殿学士,知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第二年,转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又转任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后因《游车盖亭》诗语涉讥讪朝廷而被贬英州,新州安置,卒于贬所。
绍圣元年,哲宗下诏恢复蔡确为正议大夫。绍圣二年,赠太师, 谥曰忠怀,派使者保护他的棺椁下葬,又在京城赏赐宅第。崇宁初年,配飨哲宗庙庭。蔡京请徽宗手书“元丰受遗定策殊勋宰相蔡确之墓”赏赐他家。蔡确葬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朱阁镇蔡寺村),这里北依九岭,东西扶十八坡,南面开阔,有河流经过,是上佳的风水宝地。时蔡确长子蔡懋为同知枢密院事,二子蔡庄为从官,他的弟弟蔡硕被赠为待制,女儿都被超升封爵,众女婿都当了官,贵宠震动当世。宋高宗即位后,下诏列举群奸的罪状,追贬蔡确为武泰军节度副使,把给蔡确的一切恩惠全部剥夺,其子蔡懋也被流放至英州。
且说宋代从皇室到上庶皆尚祈福敬鬼神,好取佛寺祠祖葬祖。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出于逃避赋税的目的,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受封建家族控制的坟寺和功德寺。其中贵族勋臣的坟寺,是贵族勋臣之家为守护祭祀宗祖的坟墓而建立的寺院。司马光曾说:“凡臣僚之家,无人守墓,乃于坟侧置寺,啖以微利,使人守护种植而已。”若从被守护的墓主作论,这类坟寺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专门赐给已逝世的勋臣显贵本人坟寺,为之守墓并执四时八节祭祀。另一种是勋臣显贵建坟寺为其祖宗守墓祭祀。坟寺所司一是守墓,二是祭祀。可以认为,在南宋理学家倡导的封建家族祠堂未普遍出现之前,坟寺曾一度取代了家族祠堂的部分职能。从史料记载中,我们无法知晓蔡家坟寺是蔡确活着时为祭祀祖宗而建,还是其死后国家专门所赐,但至此可以推断的是:今禹州市朱阁镇蔡寺村是以蔡家坟寺而得名。
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和蔡确家族的败落,加之《宋史》将蔡确列入《列传·奸臣》,蔡家坟寺逐渐荒凉。元顺帝元年(1314年),钧州洪水泛滥。待洪水过后,当地百姓重修蔡家坟寺以祈求洪水不再来,自此蔡家坟寺易名洪福寺。明代重修天王殿,清嘉庆十年(1805年)创修瘟神殿及院墙,嘉庆十七年重修门楼,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文昌阁。清朝末年,是洪福寺的鼎盛时期,有和尚十几名,房屋三十余间,神像五十多尊,石碑三十余通,占地200多亩。现基本保持两进院格局,保存有大殿、天王殿、文昌阁、卷棚及东廊房等5栋明清时期的硬山式建筑,青石神案一套,碑刻7通。
2017年7月,我与友人一同探访朱阁镇蔡寺村,来到了洪福寺前。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众多传说。据村民讲:洪福寺是块活地,尽管现在很多建筑远远超过了寺院大殿的高度,但站在北山之上眺望,洪福寺大殿又高又大,魏然屹立于众多建筑之上。洪福寺门前原来有一戏台子,台子下的地方不大,但奇怪的是:无论看戏的人有多少,台子下的地方像会长一样,即使看戏的人再多也从不拥挤。村民梁东喜回忆说:在他刚记事儿的时候,大雄殿庙顶上有一个黑色葫芦宝瓶,每到夜晚,宝瓶便闪闪发光……
为进一步探究蔡寺村蕴涵的深层历史文化,我们拜访了已离休的禹州市博物馆馆长教之忠先生。据教老介绍:禹州在宋代时叫阳翟,隶属开封府管辖。因开封水位浅,不适合修建陵墓,而阳翟多山多岭,风水极佳,距离开封府又近,于是宋朝宰辅大臣争相在阳翟找莹地建陵墓。北宋“连中三元”的状元、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宋痒把陵墓选在三峰山麓,其弟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其父宋玘均葬于此;宰相词人晏殊墓在禹州市范坡镇黄岗村北地;状元宰相、兵部尚书文忠公蔡齐墓在禹山之西;北宋宰相、文学家、书法家贾昌朝、古文字学家夏竦、翰林学士杨亿、侍中荣僖公张耆等均长眠于阳翟之地。使阳翟成为继汉墓群陵之后兴起的大型宋墓群。
翻阅民国《禹县志》,惊讶地发现:志中记载的禹州古迹103处,经籍177部,碑文石刻67通,宗教寺院83座,名人墓葬184个。盖颍川具茨名山大水,其群峰所结,支流所注,多兴地师言合,故名贤多埋骨于此。盖先王之头,不如死士之垄。其人已死,其德不朽!况形魄所归,即精神如在,所以使过者登临凭吊,徘徊流连不忍去者也。
一次蔡寺村文化之旅,让我发现禹州这块神奇的大地蕴涵如此深厚。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块土地、每一处古迹、每一通碑文石刻、甚至每一片砖瓦、每一捧黄土都记录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文化。
这些文化或长眠于禹州大地之下,或淡忘于人们记忆之中,然而正是这些历史文化才凝聚我们禹州巨大而厚重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禹州人为建设美丽禹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编辑丨孙 帅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Hash:fe94978df4b5038e10210f6f38730e6de4463822
声明:此文由 禹州市三都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