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林则徐寓所变身禁毒博物馆

编者按:陕西渭南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位于蒲城县杈把巷6号,属县城繁华地段,以“王益谦故居”为馆址。王益谦是爱国名相王鼎族弟,而王鼎则是与林则徐同朝为官三十多年,亦师亦友,结下深厚的生死爱国情谊。在林则徐1828年回籍为父亲守丧时,时任侯官县令王益谦和林则徐多有来往。1846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巡抚,曾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蒲城,为在鸦片战争中尸谏而亡的恩师王鼎守心丧。期间,林则徐就住在已经辞官回到故里的王益谦家中,并留下诸多历史痕迹。如今,这里已成为蒲城的林则徐纪念馆,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12月13日新华社客户端发表《陕西渭南:林则徐寓所变身禁毒博物馆》一文。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古宅门口。新华社记者姚友明摄

穿过曲折狭窄的街巷,一座青砖和木梁构建的院落立在街角,雕刻精美的古朴门楼背后藏了一段动人的过往。

这座古宅已有近180年的历史,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曾是清朝嘉道年间军机大臣王鼎族弟王益谦的故居。整个建筑占地约105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院落里青砖墁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是渭河北岸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关中典型“四进式”宅院。

林则徐与王鼎塑像以及林则徐所写《十无益》。新华社记者姚友明摄

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恩师兼好友王鼎守心丧时曾在此居住近三个月,留下诸多历史痕迹。如今,这里已成为林则徐纪念馆,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

“我们接手这个院子的时候,屋子都被地震震斜了,屋脊上的莲花、脊兽砖雕也残缺了不少,我父亲当时坚持‘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遍访十里八乡才收集到同一历史时期的材料。”蒲城县林则徐博物馆馆长高晓明说,现在屋脊上的莲花,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在民间是非常罕见的。

2002年,博物馆老馆长高起胜和他的长子高晓明个人出资购买了这处古宅,之后历经5年、耗资逾200万元对整个院落进行修复,并搜集了数百册林则徐禁烟、从政的古籍资料。直到2007年,古宅修缮完毕并作为林则徐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林则徐曾3次来陕做官,先后任陕西按察使兼代理布政使、陕甘总督、陕西巡抚,竟没有在陕西留下一处长期住所。我们接手、修复这座院子,就是填补了这一空白。”高晓明说。

林则徐当年下榻的炕。新华社记者姚友明摄

这座宅院与林则徐的渊源,来自一段泣血故事。1841年,面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幻想把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当作替罪羊,将其流放至新疆伊犁。对此,王鼎效法春秋时卫国史鰌尸谏,怀揣“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私邸。其中“林”指的就是林则徐。

4年后,被重新起用的林则徐回到陕西,感念王鼎的知遇之恩,他请假3个月赴蒲城县王鼎族弟王益谦家中,为恩师守心丧。期间,林则徐为王宅题写“味兰书屋”“槐荫山房”“寿萱堂”等8块牌匾,还留下诸多墨宝,其中7块牌匾保存完好。

蒲城县林则徐博物馆副馆长、高晓明的妻子李永红介绍,办馆的核心理念是展示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在人类禁烟史上的光辉事迹。近20年来,纪念馆不断搜集、研究林则徐廉洁从政和禁烟的史料,并把这些珍贵史料整理成册、绘制成画,以更直观地向参观者传达。

此外,纪念馆还制作了虎门销烟雕塑群,布置“鸦片起源及对国人的危害”“虎门销烟始末”等专题展。从2007年开馆至今,已有超过100万人次来这里参观,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还有周边各地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指着陈列柜中各式各样的晚清烟枪展品,李永红说,鸦片曾经对中华民族荼毒至深。如今,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我们要吸取教训,秉承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禁毒这项公益事业坚持下去。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王泽 姚友明)

Hash:e6bff8fac46a16f688e53b7bfa2bd8bf9911a47c

声明:此文由 林则徐纪念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