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志丨这么多古建筑,谁能代表禹州的建筑文化?

坡街村元代关王庙

文丨包献珍、朱晓路 图丨孙帅等

禹州建筑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纵贯华夏历史文明全过程。在上古时代,禹州就有人类的原始建筑,尽管由于历史原因,上古建筑只残留痕迹,但也足以证明此地建筑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见证。

一门九狮子

上古的洞、台至今犹存。上古时期,是人类的童年时期,是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发韧时期。由于物质的匮乏,先民只能从土建的洞、台上作文章。遗留在禹州大地上的土洞很多,有史书记载,有民间传说,又有地形地貌所留遗迹。禹州有伏羲、大禹出生的玲珑山,《史记》有玲珑山三十六洞福地的记载:玲珑山腰有上十八洞,下十八洞,三十六洞福地。三十六洞福地相互连接,大洞似殿,小洞似房,洞内形状各异。下十八洞早己被水淹没,上十八洞至今犹存。相传洞中刻有“钧天”二字的,旁边正刻有“钧天福地”的。又有人称之为“钧天福地”。

古钧台摄影:孙永合)

禹州古代建有钧台,正是古人认为的天地之中为之钧,钧台上边指天之中,下边自然是地之中,合起来为天地之中。今天看来,土洞是最不起眼的建筑了,甚至称不上建筑,而上古人为了生存发明洞穴,对当时的人类生存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洞穴有历史遗存且有以洞穴命名的山顶洞人。从禹州上古遗存至今的上十八洞下十八洞来看,应该是上古的宏大建筑。

张良洞

与钧天福地相连的有“八卦台”、“古钧台”,古人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说法,今人也不要小看这土台,这是上古时期的一项重要发明。凝结着先民的智慧和力量。方山之顶的“八卦台”就是例证,《史记·正羲》载:方山其山顶上平,四方险峻,有方城

方山

在方城上方有八卦台,台东为青色石,台西为白色石,台南为红色石,台北为黑色石,中为黄色石是称帝的吉祥之兆。时至今日,方城八卦台的残台基犹存,台基呈圆形,基高数米,台基座八方呈八角形,基座石的颜色与《史记》所载十分吻合。这“看似寻常最奇崛之基,应该是古人赋予很高文化品位的伟大建筑,传至今日,应列入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

柏山文峰塔(摄影:孙占远)

钧台也称夏台,原在禹州市城南,距城十里。《水经注》载:在三峰山东南,大陵之西,陵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有隅水东南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称钧台坡”。一说钧台在颍川郭之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宴”的地方。《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是指夏启在袭位之后,召集各路诸侯或部落首领在钧台举行大型宴会,表示自己正式继承王位。

禹州文庙大成殿

现今的古钧台是清代南海人黄璟作禹州知州时所修建,又经过多次修茸,钧台呈长方形,座北朝南,砖石结构,正中有一拱券门洞,南北通透。拱券上有石刻“古钧台”三字,洞门两侧嵌有石刻楹联“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台”。台上有亭殿一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逍遥观

上古以降,禹州又有丰富的庙宇建筑留存于世。最为古老的为逍遥观的广成城。现仍有遣迹,广成城位于具茨山中段的崆峒山上,据传是黄帝访道广成子的地方。山下的逍遥观有石刻、遗迹遗存,有民间传说,有文献记载,广成城为古代的圆形建筑,不是现代概念的城市,而是有文化纪念意义的建筑。

聂政台

该城遗迹有三层,外城、内城与禁城,外城墙已成断壁残垣,内城墙基隐约可见,禁城很小,但城墙基高低不等。人称黄帝问道广成子在山半腰的得道庵,后人为了纪念黄帝在得道庵上边山顶建广成城,广成城周边附近多有黃帝的民间传说,娘娘蛋坡、玉女池、擂鼓石、点将台、青龙泉等。广成城正是上古建筑的遗迹,有黄帝文化、道教文化、建筑文化的明显印记。比如用山石向空中建造,有空间感,比洞台有了明显进步。.

城隍庙

广成城向南的山坡鸡冠石崖上有汉代建筑的逍遥观遗迹,人称上殿下殿,七十二院。因为逍遥观为历代帝王的家庙,历代帝王为有拜谒,留下了历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秦、汉、隋、唐、宋、明的皆有。其中悬空有一座小庙,明显为唐代原建筑。其文化标记明显。

禹州市西城门内座北面南的城隍庙,有宋明建筑的明显印记。山门前横卧一照壁,青石条基,砖石砌成,中间镶嵌方形彩色瓷面砖。九龙盘绕,栩栩如生,覆盖彩釉玻璃瓦,四面坡形,两端开门,北十米是山门,雄距两侧各一石狮。山门三开间,青石台基,彩色廊柱为卷棚式明柱,单檐,硬山脊,覆盖彩色琉璃瓦,四角外挑,振翼欲飞。北边夸月台至大殿,三层斗拱承托外檐,前墙砖砌一米高,上为木格棂窗扇,五开间,进深十米,明柱彩饰三梁起架。歇山式屋脊,彩色瓷砖雕成龙形,祥禽瑞兽,花卉图案。.城隍原指城墙和无水的城壕,自周代开始,人们为城池永固,全城平安,臆造出城隍神。宋代起城隍开始人格化,人们多把某地为官做过善事、御过外侮的人奉为城隍神。禹州城隍庙的楹联具有建筑文化的明显印记,短联为“此地在城如在野,其人非圃亦非农”。长联为“逢人便细谈心,申韩法、留侯筹、赵李侠、端肃韬钤、知薪尽火传,好发皇改道社会;坐此须高瞩眼,逍遥观、古钧台、聂政冢、徽藩宫殿,看山雄水秀,足凭藉舒卷风云”。蕴含着禹州历史上大量的人文掌故和建筑遗迹遗存,文化品位浓郁。

一门九狮子是历史遗存比较完整的建筑。位于西大街路南。对山巷街丁字路口南侧。此为菩萨堂。有九狮子而闻名于世。堂内供奉观音菩萨神象,坐南朝北,楹联为“甘淋博施泽润中州土,祥光普照祐护禹郡民”。雄狮右爪抓绣球,象征手握乾坤,雌狮胸前一幼狮,象征子孙繁衍昌盛。狮子各展神态。为禹州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

龙池村牌坊

禹州历史上纯文化的建筑也丰富多彩,如庙宇、牌坊等。只牌坊就很多,且名称各异,如“八士坊”、“三士坊”、“五朝元老昭代名臣坊”、“贞节坊”、“左柱国坊”等。记录在案的有六十余座。时至今日,火龙龙池街上,还矗立着一座清代的贞节坊,正是龙池花牌坊。为乾隆甲戌年(1756年)经乾隆皇帝御批修建的。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牌坊高达三丈余,宽两丈二尺,属于当时很流行的牌楼式建筑,四通立柱昔为青石,高逾丈二跨街凌空。

朱阁大庙

龙池花牌坊蕴藉的文化意味浓厚异常。这是一座贞节牌坊,有颜体石刻“钦旌贞节坊”。下有牌坊主人李氏节孝坊扁额,刻有“旌表儒士周国妻李氏节孝坊”,进一步表明立坊的目的,坊上的石雕蕴含的文化意味深长,有“五福临门”、“天马行空”、“渭水河边”、“文王访贤”、“子牙垂钓"、“车辇而眠”、“八仙过海"等浮雕。这座保存基本完好的花牌坊,真可谓无韵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凝固的音乐

朱阁湫水庙

综上,远古的洞、台,历代的阁、亭、殿、观、楼,唐宋的寺庙明清的堂、坊等,有机构成了禹州历史上博大精深,古朴典雅,风格独具,意境悠远的建筑文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Hash:5a9356d3c69be5bd0829891e223c63302f4fb7a0

声明:此文由 禹州市三都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