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口这个历史名村正在复苏

李渡口村位于郏县城东北方向约8公里处,明朝年间有李姓族人在此依蓝河而居,有了人,时间长了自然形成渡口,最初的李家庄更名李渡口。

蓝河码头加上许荆古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的李渡口很快繁荣起来,鼎盛时期数百人口的村中竟有酒馆旅店,药铺商行几十家,据郏县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郏县境内有25家集贸市场,李渡口即是其中之一。

商业发达自然家庭富裕,家庭富裕就能读书识字培养人才,明清两朝,李渡口就出过多位进士秀才举人,其中以乾隆年间的李义仁成就最高,因治理水患立功,李义仁被封为天下“第一监生”任工部侍郎,主管全国的水利治理工程,并因此受赏车驾、黄马褂、河工帽子、玉辇五色鞭、朝天凳。

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郏县地区匪患肆虐,为了保护自己和附近的乡民,李渡口村是富户出钱,贫户出力,在村子周围修建石寨墙和护城河,夯土为基的寨墙虽然没有同为郏县古文化村落的临沣寨红石寨墙高达雄伟,但防御一般的流匪趟将已经足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蓝河水的干涸,交通方式的改变,李渡口也一度沉寂落寞。新世纪的中国经济腾飞,富强的国家对农村建设也非常重视,乡村振兴连续十几年成为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郏县这些年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李渡口就是郏县打造的众多生态化农村的其中一个试验点。

上有政策引导,下有资金扶持,李渡口这个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古村落老树萌芽,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现在的李渡口村没有了渡口,但是村中保存完好和修复的古建筑有800多间,除了一小部分的现代和民国建筑外,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特色的四合院,也有两进和三进的院落。建筑风格为红石基础,砖木结构,古楼、古房、古窗结构严谨,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

以李冠儒老宅和李朝永故居为例,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东西建配房。布局和形制既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也体现出屋主的价值取向和工匠的建筑风格以及风水理念。极具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可言价值。

在此基础上,李渡口也注重文化和娱乐相结合,村内有多处书画院,根雕所,瓷器展示厅,文化广场和戏楼。漫步街道,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蓝河河道也正在清淤加宽,下一步估计要引水通流了,初具规模的李渡口已经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光,相信不久后的李渡口一定会重现辉煌,成为郏县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Hash:36920516abcc29262e6ed6c12b1f0a9014c5826e

声明:此文由 许昌大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