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低调内敛的古村竟有这么多“门道”
2016年,《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将第五站定在了金溪县的竹桥古村,让这座“没有围墙的古建筑博物馆”进入了世人的眼帘。
竹桥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最美古村落等多块金字招牌。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若不去寻根究底,绝对想不到这座低调内敛的村落竟然藏着这么多“门道”!
先从村名开始说起。竹桥古村原名月塘村,余氏先祖期望后代子孙可以安享太平、整个家族得以兴旺发达,就将月塘改名为“祝乔”,意即祝福余氏乔迁。数百年后,余氏后人余恒在主持修整家谱时,提议将村子的名字改成“竹桥”,一来是为了纪念村前那座几百年历史的“竹桥”,二是希望余氏后人要像竹子一样刚正虚心。
这项提议在当时得到了一致认同,“竹桥”之名便一直沿用至今。到现在,这个古村落仍有200多户人家,且一直维持着单一的姓氏——余姓。
再说说竹桥古村的布局,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完好如初。不得不说,古村从选址到建造,都经过了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处处彰显着先人的智慧。
竹桥古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俯瞰之下,仿佛一把巨大的扇子,十三条巷道如同扇骨支撑起整个村子。在这些扇骨上,分布着一条古驿道、两处雕版印刷遗址、三口古井、三个晒场、四座门楼、五座祠堂、六条街道、八方水塘,清一色的青砖灰瓦,蔚为大观。
再往深里挖掘,你会发现古村的建筑艺术、文字匾额、砖雕石刻,无不折射着浓郁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规范,寓意深远,发人深思。
步入村口,就可以看到三口水井,分别修于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并呈“品”字形排列,井周饰有多边形石栏杆,外圆内方,形似铜钱,寓意是金钱如流水,唯有品德,永远也不能丢失!
环顾整个村落,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塘与门楼相依相伴,其中一方是中门楼对面的月塘,另外七方呈北斗七星状分布,“七星伴月塘”因此而得名。
村民们世代牢记“星星靠着月亮,不亮也会亮”,只要围绕先人道义品行执事,无论耕种、经商、求学、为官,都会前程似锦。
走进水塘旁边的砖房宅邸,匾额上清晰可见“芝兰启秀”四个大字,下厅左堂上方,“履泰”两字赫然在目,右堂上方,“渐升”两字与之遥相呼应。
在古代,“芝兰”和“玉树”都是比喻高尚人子弟,匾额也充分体现了主人对族群后人寄予厚望,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振兴家族,光宗耀祖。
月塘正对着的是中门楼,门楼低矮,形似官帽,意思是不管你官职有多高,此处必须下马才行。
更难能可贵的是,门楼前用青石板铺成了一个大大的“本”字,门楼里面则铺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又像“天”字,即是告诫所有村民为官为人不要忘本,同时又体现了竹桥古人天人合一、人本结合、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
踏着古巷道继续前行,相继可见两排整齐排列的清代民居,一排为八家连为一体,一排为十家连为一体,分别称为八家弄、十家弄。
每排民居均设有总门、巷门、大门和侧门,侧门相通,家家可相互往来,一眼望去,甬道幽深,古色古香。八家、十家,总门一关,恰如一家;总门打开,则成八家、十家,寓意兄弟之间团结协作,孝悌仁爱。
也许,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竹桥古村居然还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并且在印刷术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清之际,金溪县曾是赣版书籍印刷中心,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而竹桥古村则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村内至今仍保存着古雕版印刷作坊遗址2处、《三字经》、《百家姓》、《四书集注》等雕版数十套,不少线装古籍现在仍可在古村直接印刷装订。
不得不说,竹桥古村是我国南方农村耕读文明、商贾兴村的历史见证,蕴含了“临川文化”圈中的多种文化元素,既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继承并发扬光大!
吹来的凉风,氤氲着潮湿的气息,卷起遗落在江南烟雨里的故事。
老村古韵,寻寻觅觅,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个远去的背影,掠过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Hash:6919c3d76c88e718324b2c0c39ef73e0e20fc6e9
声明:此文由 樱殇之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