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大姓刘氏,走过千年历史,文化沉淀更显浓厚!
攸县有309个姓氏,其中刘姓是第一大姓,据1982年人口普查姓氏统计,刘姓在全县有83805人,占当年全县总人口的12.76%。
目前已经收集的刘氏有28家,全部外迁入攸。入攸时间最早的是凫溪刘氏和茶坊刘氏。楚元王刘交第四十二世孙、宋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刘佩玉的两个儿子,长子刘通叟,官宋徽宗殿中侍御史,与其弟刘通史1127年靖康之难后,由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徙攸国都界河茶坊陇(今银坑)衍派,分别开基凫溪刘氏和茶坊刘氏。
其余各支刘氏大部分在“江西填湖广”移民大潮中,于洪武年间由江西迁攸,也有少数几支在清代迁攸。除凫溪刘氏、茶坊刘氏、田心刘氏外,其余各支刘氏的祖籍地均在江西。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有:香山刘氏11684人,丹陵刘氏11166人。
以下依次为(除广传刘氏):石虎岭刘氏7373人,凫溪刘氏6736人,南云刘氏4894人,万石刘氏4693人,穆塘刘氏4069人,圆湖刘氏3278人,大洲刘氏2757人,中洲刘氏(沛丰堂)2507人,砻塘刘氏2382人,印下刘氏2296人,桐郁刘氏2280人,山田刘氏2278人,排溪刘氏2232人,中洲刘氏(彭城堂)2115人,川江刘氏1893人,荫田刘氏1801人,桑原刘氏1531人,界江刘氏1078人,茶坊刘氏765人,双江刘氏708人,石塘389人,田心刘氏370人,官厅刘氏357人,洋田刘氏351人,茶苑刘氏238人。
攸县28支刘氏分别属于汉高祖刘邦位下和楚元王刘交位下。
汉高祖刘邦位下
汉高祖刘邦嗣位其子刘盈(孝惠帝),刘盈享国日浅,嗣位其弟刘恒(孝文帝),刘恒嗣位其子刘启(孝景帝)。刘启生十四子,由第十子刘彻继承皇位即汉武帝。攸县刘邦位下的刘氏属于刘启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刘彭祖、刘发、刘胜。
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
刘启六子彭祖,孝景帝前元二年丙戌(前155)立为广川王,后徙于赵封为敬肃王,殁于征和元年己丑(前92),享年64岁。赵敬肃王彭祖生二十四子,其八子名苍,武帝元朔二年甲寅(前127)封于广平郡,为阴城侯,元封元年辛未(前110)以罪国除。刘苍传33世至刘像,字攸正,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宝应年间(762-763)任安成令(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富有政绩。任职安成期间,饱览邑内山水之胜,心甚悦之。既而以绩最转职方员外郎,征淮有功,擢颖州团练使。数次建策抵御吐蕃,进爵益国公,封昭武英烈王,卒赠兴祚王。病革,遵其遗命葬于安成之东蜜湖白马峰(今安福枫田镇新屋场村旁)。
益国公刘像之孙刘洟,于唐文宗时任成都太守,遂携家迁往成都,安成刘氏由此派衍成都。刘洟之弟刘沔,任国子监丞,纂修安成刘氏族谱。刘沔留居安成,越三四世,或迁河东,或迁汴梁,不再有留居安成者。
成都太守刘洟八世孙刘偁,字汉臣,于五代吴大和六年(934)出任安福簿,由蜀历官故里,有感于先祖刘像陵墓岁时无可托者,遂择居蜜湖西址,殁后附葬白马峰刘像坟左,是为蜜湖刘氏开基祖。南宋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蜜湖刘氏子孙殷繁,成为江西一大旺族,形成十八派。
赵敬肃王彭祖位下蜜湖刘氏在攸县的嗣孙有:丹陵刘氏、香山刘氏、圆湖刘氏、中洲刘氏、排溪刘氏、界江刘氏、石塘刘氏。
1
丹陵刘氏
丹陵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刘邦之孙刘启(景帝)的第六子刘彭祖,有24个儿子,第八子刘苍的第33世孙刘像于唐肃宗时,任安福县令,颇有政绩,因爱县境东乡蜜湖的山水佳胜,任职期满后遂留居安福,传刘偁,落籍于蜜湖。刘偁的18世孙刘恒斋,徙安福月溪开派。刘恒斋的5世孙刘宝翁,号安斋,原籍江西安福蜜湖,元至正间任湖广宣教,巡行楚南,见山水清秀,而于明洪武初年家于攸北走马铺丹陵桥立籍。族谱始修于明崇祯16年(1643),至2000年七修。清康熙12年(1673)建宗祠于皇图岭茶园。现衍为6房77分,后裔分居在皇图岭、坪阳庙、高枧、湖南坳、市上坪、黄丰桥黄甲坊、柏市凤下、莲塘坳春塘等地,有人口11166人。
班序:一刘传万世,培祖愈增芳,德茂待朝采,允为家国光,书校天禄阁,藜燃太乙堂,继周征百代,远荫载遐昌。
2
香山刘氏
香山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江西安福蜜湖刘氏第七支南溪派。元至正年间(1341-1368),元进士海岛令刘四六第三子刘俊三,由江西安福梓溪(今莲花县荷塘乡严塘村),徙迁至攸东鸾山东苑大桥头(今鸾山镇东院村)落户立籍。香山刘氏与县内东乡中洲、排溪、丹陵、圆湖、界江、石塘7支刘氏同源同祖,均为江西蜜湖刘氏所属支派,其鼻祖均为汉赵敬肃王刘彭祖之子阴城侯刘苍。
刘偁南溪派十世孙克庄,仁德次子。宦宋为宣教郞,解组归里,由安成蜜湖徙居永新西乡梓溪(今莲花县荷塘乡严塘村)衍派。
开基祖刘俊三(1333-?),四六郎三子。字应魁,庠名俊可,元大学生。元至正年间(1341-1368),在其时“江西填湖广”移民大潮中,由江西安福梓溪(今莲花县荷塘乡严塘村,又名研溪),徙迁攸邑东乡鸾山大桥头(今鸾山镇东院村)立籍,肇开香山刘氏。因其父四六郎为元进士,官海岛令,晋阶宣议大夫,富有声望,尊其父海岛令四六郎为香山一世祖。
鸾山东院大桥系香山刘氏发祥地,族氏却号“香山刘”,因其地处于攸东著名风景胜地香山仙下而得名。
香山刘氏现衍为3大房15分,1996年八修族谱时有2642户11684人。
3
圆湖刘氏
圆湖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江西安福蜜湖刘氏第七支南溪派。明洪武22年(1389),诰赠奉政大夫刘荣祖(字圆湖),随其父常德府武陵县大尹刘德彰,徙迁攸邑擢秀乡三十四都(今网岭镇)洞井铺圆湖岭立籍开派。蜜湖刘氏开基祖刘偁第10世孙刘克都,宋时由安福蜜湖徙迁本县西里南溪(今莲花县南陂)开派。刘克都的第14代孙刘荣祖,于明洪武年间徙迁攸县洞井铺衍派圆湖刘氏。
现有3房8分,1998年八修族谱时有嗣孙3278人。
4
中洲刘氏(沛丰堂)
中洲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江西安福蜜湖刘氏第十六支潜江派。蜜湖刘氏23世孙,明经进士刘瑞一自江西安福蜜湖徙迁湖北潜江县沙口,晚年再徙迁楚南攸县东江乡中洲(今柏市镇中洲村)开基衍派。
始祖偁公,字汉臣,三国吴泰和年间由蜀出任安福,择居蜜湖。传二十三世至瑞一公,字必达,号盈廷,行八,元明经进士,元至正间迁居湖北潜江沙口,复移居攸县东乡中洲。瑞一公传三世至景高公生三子:渊、澄、荣,分为东、西、北三大房。其后裔分居在中洲、高枧镇尧山、市上坪镇湖背等处,人数为2507人,族谱始修于清乾隆39年(1774),至2000年七修。
5
排溪刘氏
排溪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江西安福蜜湖刘氏第七支南溪派。明洪武18年(1385),蜜湖刘氏第19世孙刘再六自南溪(今莲花县南陂)徙攸东排溪(今湖南坳排山)立籍。
排溪刘氏现有5房,1997年七修族谱,有382户,2232人。
6
界江刘氏
界江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江西安福蜜湖刘氏第七支南溪派。明洪武11年(1378)秋,蜜湖刘氏第24世孙刘廷环随长子谏议大夫刘辰可,次子豸史台谏刘法可兄弟,徙攸县界江(今大同桥境)立籍衍派。由于旧谱散逸,2010年八修新谱仅搜访到部分嗣孙1078人。
7
石塘刘氏
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赵敬肃王刘彭祖裔系,江西安福蜜湖刘氏第七支南溪派。元时国子监生刘道(字贯一)由安福西乡南溪(今莲花县南陂)迁居攸县城关东门,三世孙刘远汶(字廷二)于明洪武年间由城东徙居第八九上都石塘(今银坑乡璜坑村石塘)立籍。
后裔衍为4房,2006年七修族谱入谱嗣孙389人。
长沙王刘发裔系
汉高祖皇帝刘邦原配夫人皇后吕雉,此外还有夫人戚氏、薄氏等众多的妃嫔。刘邦与她们共生育了8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孝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文帝)、五子刘恢(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刘长(封淮南王)、八子刘建(封燕王)。汉高祖刘邦四子刘恒,即汉文帝,(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后世将这一时期与其子景帝执政的时期统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长子刘启,即汉景帝,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汉景帝刘启的第七个儿子刘发,即长沙定王。刘发在景帝众王子中地位比较低微。他的母亲唐姬,原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鬟。一日,景帝喝醉了酒后,误把她当作了程姬而发生了性关系,直到酒醒后才发现是唐姬。后来唐姬生下了一个儿子,景帝因此取名叫做刘发,就是突然发现的意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刘发被父皇景帝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刘发在位28年,公元前127年去世,谥为长沙定王。
攸县长沙王刘发位下的嗣孙都是刘发次子刘苍的后裔,主要有两支:一为水部刘氏,有荫田刘氏、官厅刘氏、砻塘刘氏、桑原刘氏、印下刘氏、双江刘氏。二为南岭刘氏,有万石刘氏、川江刘氏、山田刘氏、洋田刘氏、穆塘刘氏。
1
水部刘氏
刘发之次子刘苍,字礼,号从远,安福严田茨溪人。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4)七月乙已受封,(公元前111)卒:谥为安成思侯。在位13年。据载:刘苍“仕汉,勋伐在国,膏泽于民,则尤好学,通经雅,得经书之传”。刘苍传50代刘德言,字绍闻。唐末,为淮南藩府奉议郎、楚州宝应县宰。见五代战乱,弃官不仕。组织义兵,保卫乡邑安宁。宋下江南,德言统兵归宋。授封中散大夫、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任江南转运使。宋平江南,封南昌开国郡男爵。卒葬安福寮塘小水。为安成水部刘氏始祖。
荫田刘氏
荫田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
刘德言第18世孙刘志元,字振楚,元末明初人,原籍江西安福,元末至正年间徙居攸邑东乡路口(今鸾山东院村境)。刘志元长子刘添荣,字宏汉,元至正至明永乐年间人,为明常忠武公部下裨将,奏授贵州黎平府开泰县城守官。明洪武初年由攸东迁攸北卜居天都荫田冲(今皇图岭阴泉村境)立籍,为荫田刘氏荫田派祖。
刘志元次子刘宣翁,号明甫,元至正至明永乐年间人。历任湖广通判,奉命巡按茶陵,爱攸北清净,明洪武年间卜居天都蓝塘桥(今皇图岭龙和村境)立籍,为荫田刘氏蓝塘派祖。
刘志元三子刘添孙,字藜阁,元至正至明正统年间人。徙迁醴南菱角塘立籍,为荫田刘氏醴南派祖。
2010年五修族谱,分为五房八分,有人口1801人。
官厅刘氏
官厅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明洪武初年,安福水部刘氏刘德言第19世孙、庐陵巡检刘启仲奉调自江西庐陵徙迁攸县东乡镇守广塘(今黄丰桥境内广寒寨)。明永乐(1403--1424)年间,刘启仲长子刘原霄继父职调任攸北横岭冲(今坪阳庙双环村)巡检司,开派官厅刘氏。2012年七修族谱入谱嗣孙82户357人。
砻塘刘氏
砻塘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安福水部刘氏刘德言第22世孙刘兴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偕弟元生、贵生于江西永新太平乡炎村,徙居攸南印下(今菜花坪镇菜花村),旋迁砻塘,立籍开派。
砻塘刘氏2004年九修族谱,现存5房,有嗣孙573户,2382人。
桑原刘氏
桑原刘氏砻塘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安福水部刘氏刘德言第22世孙刘元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偕兄兴生、弟贵生于江西永新太平乡炎村,徙居攸南桑原(今渌田陂陇村)立籍。
2002年桑原刘氏八修族谱,现存4房,入谱嗣孙1531人
印下刘氏
印下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安福水部刘氏刘德言第22世孙刘贵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偕兄兴生、元生于江西永新太平乡炎村,徙居攸南印下(今菜花坪镇菜花村)立籍开派。
印下刘氏世居菜花坪印下、高和冲头、大洲茅坪等地。2005年,印下刘氏八修族谱,入谱嗣孙529户,2296人。
双江刘氏
双江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安福水部刘氏刘德言第14世孙刘永楚,于元顺帝(1333---1368)末年由江西永新樟枧徙迁攸南双江(今莲塘坳春联村境)立籍开派。
2004年六修族谱,未能全部入谱,入谱嗣孙尽708人。
2
南岭刘氏
南岭刘氏是指刘滔在公元945年徙居金家园后,尊其祖父刘珍为开基祖,刘珍的后人的总称。金家园,位于江西省吉水县枫江镇北坑村境内,为丘陵地区。它处在一个小盆地边缘的山峰脚下,背倚着巍峨耸立、树木葱茏的鹿峰,正面是新建成的赣粤高速公路,前面是广袤的稻田,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有几只白鹤在振翅飞翔。晶莹剔透的溪水时而缓缓地流淌,时而卷起雪白的浪花,就是这里,繁衍生息了数以万计的刘氏子孙,唱响了刘氏儿女自强不息的生命赞歌。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变迁,金家园已经没有一间房子,就连房屋的痕迹也难以找到,有的地方被开垦成田土,有的地方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全然不见滔公当年的辉煌,只有那残存的在人们心头的追忆,心中难免多了几分惆怅!
南岭刘氏的祖先世系是:刘邦—刘恒—刘启—刘发—刘苍—刘自当—刘寿光—刘方继-刘喜-刘兴-刘孝—刘廊—刘渐—刘俊—刘朔—刘宿—刘瑛—刘渊彻—刘镗—刘烈—刘岫—刘珣—刘正立—刘暾—刘时宪—刘哲—刘璟—刘务—刘镐閟—刘昌雅—刘环忠—刘超—刘茀禄—刘伶—刘崇—刘绍荣—刘行昌—刘天宝—刘绍—刘棨—刘佑—刘慕濂—刘扬—刘简—刘述—刘珍—刘维—刘滔。
刘滔生子刘诚,刘诚生子刘政、刘教。刘政的后代发展为攸县穆塘刘氏,刘教的后代发展为攸县的万石刘氏、川江刘氏、山田刘氏、洋田刘氏
穆塘刘氏
穆塘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次子刘苍裔系。与县内万石刘氏、川江刘氏、山田刘氏、洋田刘氏同属南岭刘氏。
穆塘刘氏刘滔以下的世系是:刘滔--刘诚--刘政--刘序--刘隆--刘鹏举--刘僴--刘思贤--刘黻--刘铨--刘仁龙--刘弥邵--刘奉璋--刘仁--刘鵾--刘好学--刘文用,字泮举,明洪武五年(1372)徙居攸县穆塘,乃穆塘刘氏的开基祖。
穆塘刘氏现存两大支10房,1999年六修族谱,入谱嗣孙981户4069人。
万石刘氏
万石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与县内穆塘刘氏、川江刘氏、山田刘氏、洋田刘氏同属南岭刘氏。迁攸始祖刘文翁,字四六,元至正年间(1341--1368)由江西永新田南长湖塘(今属莲花县)徙迁至攸县万石市(今新市镇)大桥头立籍。
万石刘氏的南岭世系是:刘珍--刘维--刘滔--刘诚--刘教--刘广--刘降--刘敬伯--刘庆甫--刘德荣--刘明仲--刘真卿--刘孔良--刘顺叟--刘文翁。
2002年,入谱嗣孙4693人(有的失考,有的寻找未果,有的拒修)
川江刘氏
川江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与县内穆塘刘氏、川江刘氏、山田刘氏、洋田刘氏同属南岭刘氏。迁攸始祖刘文翁,字四六,元至正年间(1341--1368)由江西永新田南长湖塘(今属莲花县)徙迁至攸县万石市(今新市镇)大桥头立籍。
迁攸始祖刘文翁,刘文翁三子刘汉富,刘汉富次子忠二郎,忠二郎长子刘元卿,刘元卿四子刘恩惠,刘恩惠之子刘体趯(1422--1488)由万石三台坊(今新市打鼓堆)徙迁北乡献都川江冲(今市坪河良村小冲)立籍,肇开川江刘氏(又名小冲刘氏)。
川江刘氏1998年六修族谱,入谱嗣孙1893人。
山田刘氏
山田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与县内穆塘刘氏、川江刘氏、万石刘氏、洋田刘氏同属南岭刘氏。
迁攸始祖刘受叔,字立仁,明洪武七年(1374)由江西永新田南(今属莲花县)徙迁至攸县上洞,复迁第一都六甲山田(今莲塘坳)立籍。
山田刘氏的南岭世系是:刘珍--刘维--刘滔--刘诚--刘教--刘广--刘降--刘敬伯--刘庆甫--刘德中--刘勉仲--刘清卿--刘武良--刘汉叟--刘受叔。
洋田刘氏
洋田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长沙王刘发裔系。与县内穆塘刘氏、川江刘氏、万石刘氏、山田刘氏同属南岭刘氏。
洋田刘氏的南岭世系是:刘珍--刘维--刘滔--刘诚--刘教--刘广--刘降--刘敬伯--刘庆甫--刘德中--刘勉仲--刘清卿--刘武良--刘汉叟--刘受禄。
迁攸始祖为刘受禄,与山田刘氏的迁攸始祖刘受叔都是刘汉叟之子,刘汉叟生四子,长子刘受一世居永新唐市田南,次子刘受禄,又名刘受二,名立行,配尹氏徙居茶陵洋田(今潞水镇大台村洋田组)开派。传五世至万洋公,其曾孙祯柏位下1646年徙居攸县城关镇永佳、旺冲等地。
洋田刘氏徙居攸县城关镇永佳、旺冲等地一支,2008年八修族谱时,有嗣孙351人。
中山靖王刘胜裔系
中山靖王刘胜(公元前165年——公元前113年),是汉景帝刘启的八子,母亲为贾夫人,还有一个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为第一代中山国国王,蜀汉皇帝刘备第十六世先祖。
刘胜在前元三年被父亲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建元三年,刘胜和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一起到长安朝见弟弟汉武帝。汉武帝设宴款待他们,刘胜听见奏乐就哭了出来。汉武帝问他缘故,他借机向弟弟控诉被国相吹毛求疵,动不动就要进谗言。文辞雄壮,条理分明。汉武帝于是要求有司不得再欺凌诸侯王。一时之间,刘胜被誉为“汉之英籓”。也许是深自韬晦,刘胜从此以后把精力全部转移到了酒色上面,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但他没有酒色过度,当了四十二年中山王才死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削藩建议,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由国家封他们为列侯。刘胜有二十个得宠的儿子分期分批被封为列侯。但不幸的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有十一个儿子因为在进献给宗庙用于祭祀祖先的黄金里弄虚作假,被革除了爵位。
中山靖王刘胜在攸县有两支后裔:田心刘氏和广传刘氏。
1
田心刘氏
田心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中山靖王刘胜裔系。
刘胜传17代至刘备(蜀先主),刘备传34世至刘祥,刘祥的福建宁化刘氏第23代孙刘庚叟,明永乐三年(1405)由衡山桑园西路口徙迁攸县三十八都冷埠岭(今湖南坳乡田心村)立籍开派。
2002年四修族谱,入谱嗣孙370人。
2
广传刘氏
广传刘氏系出汉高祖刘邦,归属中山靖王刘胜裔系。福建宁化刘氏第22代孙、明初江西赣州太守刘广传生14子,其长子巨源、次子巨泉、三子巨洲、七子巨波、十三子巨浩均有后裔陆续从广东兴宁、江西瑞金迁入攸县境内,构成攸县广传位下5房裔孙。
刘广传长子巨源,讳云,官授山东济南府尹,中宪大夫。原居广东潮州府兴宁县北厢水罗塘。其长子刘大万位下部分嗣孙徙迁湖南酃县、茶陵,其中三支徙迁攸县境内,现有裔孙202人。
刘广传次子巨泉,讳兰,官授湖南宝庆府尹,原籍广东程乡县曲塘,现有5支后裔居攸县东乡,共316人。
刘广传十三子巨浩,讳瑞,官授贵州按察史司,原居广东潮州府兴宁县五里牌,部分嗣孙迁攸县东乡漕泊、鸾山、柏市等地,现有嗣孙356人。
刘广传三子巨洲,讳华,官授四川省成都府内江县令,居广东兴宁县武门下,其12代孙弘仁由广东兴宁迁湖南酃县霞阳乡,弘仁之孙刘复义由酃县分迁攸县。
刘广传七子刘巨波,讳涛,官授四川学政,其后人由江西信丰县徙迁攸县东江乡四十九都大路山(今黄丰桥镇大丰村泉水塘)立业,现有嗣孙21户84人。
楚南王刘交位下
楚藩开基始祖刘交,是太上皇刘煓的幺子、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刘交,字游,是高祖3个兄弟中最优秀的一个,也是刘氏4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刘交年轻时即好读书,为人多才多艺,有大志。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被迫离去。
在刘邦的兄弟中,刘交思想最与刘邦接近,因而深受刘邦的亲信和宠爱。刘邦在丰沛起义后,独让刘交跟随自己打天下,使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入关后刘交受封文信君,后随刘邦转战各地。因此,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汉家王朝定鼎之后,刘邦分封天下。刘交因跟随高祖打天下有功,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丙午被封为楚王,同年就国,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遂从长安徙居彭城,开基楚藩王族。
在汉代众多藩系中,楚藩的地位十分重要。楚国是刘邦所封的第一个刘氏同姓藩国,刘交是刘氏宗室中最早被封为王的一个(与荆王刘贾同时),可见刘邦对楚藩的重视。
楚藩王国当时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3郡36县,位居华东肥沃地区,是西汉初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
楚王刘交也是西汉宗室中的佼佼者,是个文武双全的藩王。他到彭城做藩王后,息武兴文,将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请到楚国任中大夫。又派自己的儿子刘郢客到长安向昔日老师浮丘伯学习《诗经》,自己和儿子们都在楚国读《诗经》和先秦典籍。刘交还曾为《诗经》作传注,号称《元王诗》,成为当时《诗经》学中的一个派别。刘交的次子刘郢客因学有所成,被汉文帝任命为宗正,学管刘氏宗室事务。在刘交的倡导之下,楚国成为当时中国的《诗》学研究中心和学术空气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刘交在位23年去世,被尊谥为楚元王。
刘交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七个。其中第四子刘富封沐侯,是黎阁派刘氏分派祖。
刘富的侄儿、楚王刘戍叛乱时,刘富受牵连被削去侯爵。后来,汉景帝知道刘富曾多次谏阻刘戍谋反,便改封刘富为红侯(红侯国地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刘富于公元前151年去世,谥为红懿侯。刘富生有五子,长子刘登继位于红怀侯,次子刘辟疆和三个弟弟在朝廷供职。红怀侯刘登传子红敬侯刘嘉,刘嘉传子红哀侯刘章。公元前124年,刘章去世,无子绝嗣,红侯国至此灭亡。
刘富次子刘辟疆,为人清静寡欲,好读书,会写文章,不肯当官,唯于书自娱。汉武帝时以宗室子弟身份参加二千石官员的议论,每每都有高见提出,汉昭帝时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长乐卫尉,不久升宗正之职,当时已八十岁高龄,不久去世。
刘辟疆的儿子刘德,字路叔,是一个极优秀的宗室子弟。父亲在世时,任大鸿胪丞、太中大夫。父亲去世后,接替宗正一职,后遭人陷害,被贬为庶民。后又复出,任青州刺史,又复任宗正。曾参与策谋拥立汉宣帝为帝的大事,汉宣帝即位后,刘德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后改封为阳城侯,公元前63年去世,谥为阳城侯。
刘德的第二个儿子刘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者。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20岁时官任谏议大夫,汉宣帝时任郎中,给事黄门,升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成帝时升为宗正,是当时辅政的四位大臣之一。刘向为人随和,不争世俗,专心研思儒家经术,昼诵诗书,夜观星宿,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写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其中《别录》为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刘向生了三位优秀的公子。长子刘伋,易学教授,官至郡太守。至第16世刘伯陵,晋官至陈留太守,生子刘文、刘振。刘文衍派出永新中村后隆刘氏和墨庄刘氏,其中永新中村后隆刘氏衍派南云刘氏、石虎岭刘氏、中洲刘氏(彭城堂)、大洲刘氏,墨庄刘氏衍派桐郁刘氏、茶苑刘氏。刘振衍派出凫溪刘氏、茶坊刘氏。
1
南云刘氏
南云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衍自晋安城太守刘遐,归属江西永新中村后隆刘氏。
南云刘氏与县内大洲刘氏、城南中洲刘氏、石虎岭刘氏同祖同宗,均为江西安福笪桥刘氏及永新中村后隆刘氏之裔。
始祖刘遐,刘文之子,为安城太守,居笪桥,遐传十八世至祥,迁永新县中村。祥传六世沆,为宋名相,沆传七世绍宽,字学章,从明太祖定鼎,洪武初年,以锦衣卫指挥使解组,徙居攸县南云巷,即今攸县城关来宝巷。2002年统计,南云刘氏5房现有入谱嗣孙4894人。明崇祯15年(1642)创修族谱,至2002年凡十一修。
班行:(自十世始)楚士鸿泰,惟刘永昌,崇正尚年,万世垂芳,昭兹来许,光裕堂皇,书声振达,绵远舒长。
2
石虎岭刘氏
石虎岭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衍自晋安城太守刘遐,归属江西永新中村后隆刘氏。
石虎岭刘氏与县内大洲刘氏、城南中洲刘氏、南云刘氏同祖同宗,均为江西安福笪桥刘氏及永新中村后隆刘氏之裔。
永新中村后隆刘氏始祖刘祥的第十三世孙刘庭芳,自后隆避居浯塘(今莲花县境)刘庭芳生刘天昌,刘天昌生刘学古,刘学古生刘复翁,刘复翁生刘永德,刘永德生刘文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儒学提举司刘文忠(1342--1415)自永新浯塘(今莲花浯塘)徙迁攸北献都黄塘立籍。其三子刘旭彰(号麟山)由黄塘徙迁攸城北门石虎岭,故称石虎岭刘氏。
石虎岭刘氏派衍5房30分,2010年十修族谱,入谱嗣孙7373人。
3
中洲刘氏(彭城堂)
中洲刘氏(彭城堂),又称城南中洲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县内有两家中洲刘氏,同名却不同宗,城南中洲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以“彭城堂”为堂号,与县内大洲刘氏、城南中洲刘氏、南云刘氏同祖同宗,均为江西安福笪桥刘氏及永新中村后隆刘氏之裔。永新县中村始祖刘祥第二十代孙刘类,字潜斋,明洪武二年(1369)由茶陵石陂(今属腰陂镇)徙迁攸县对河兵马桥(现菜花坪镇谭桥村)立籍。
2003年七修族谱现存4房12分,入谱嗣孙2115人。
4
大洲刘氏
大洲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由永兴、宸北、继兴三支同宗刘氏组成,均归属永新中村后隆刘氏。明洪武至成化年间,分别由陕西庄浪、湖南衡山浪塘、江西庐陵版塘三地相继迁徙攸南大洲开基衍派。
大洲刘氏主支开基祖刘永兴,于明初从陕西庄浪回迁茶陵石陂,旋迁攸南大洲(今渌田镇群新村大洲)衍派。刘永兴之父与城南中洲刘氏开基祖刘类为同胞兄弟。支祖刘宸北,系永新县中村始祖刘祥第七代孙刘沆三子刘琯位下14代孙。支祖刘继兴,系永新县中村始祖刘祥第七代孙刘沆三弟刘注位下14代孙。
2002年大洲刘氏五修族谱,入谱嗣孙2757人。其中,大洲永兴位下2137人,堆上宸北位下575人,浪塘继兴位下45人。
5
凫溪刘氏
凫溪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楚元王刘交第四十二世孙、宋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刘佩玉公长子刘通叟,官宋徽宗殿中侍御史,1127年靖康之难后,与其弟茶坊刘氏基祖通史公由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徙攸国都界河茶坊陇(今银坑)衍派,越六代至明初,七世祖文三公再徙泰都河头冲(今钟佳桥江背冲)立籍开基。
楚元王刘交传16世至陈留太守刘伯陵,刘伯陵生刘文、刘振,其中刘文为永新中村后隆刘氏始祖,刘振为攸县凫溪刘氏、茶坊刘氏始祖。
刘振,字幼昌,居西洛,越24代,有子刘佩玉(1102--1178)官监察御史,晋阶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生二子:刘通叟、刘通史,兄弟二人逢靖康之难,由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徙攸国都界河茶坊陇(今银坑)衍派,尊父刘佩玉为迁攸一世祖。
2001年八修族谱,现存9房16分,入谱嗣孙6736人。
6
茶坊刘氏
茶坊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楚元王刘交第四十二世孙、宋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刘佩玉公次子刘通史,官杭州通判转岳州府丞,1127年靖康之难后,与其兄凫溪刘氏基祖通叟公由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徙攸国都界河茶坊陇(今银坑)衍派。
1997年八修族谱衍为2房7分,765人。
7
桐郁刘氏
桐郁刘氏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宋咸淳十年(1274),江西安城刘氏刘遐第32代孙、宋马步都指挥使刘天潢,宦游茶陵,退职后闲居茶陵开派桐郁刘氏。越12代,至清初康熙年间,二房14世孙刘建星由茶陵清溪郁堂(今茶陵潞水镇龙溪村)徙迁攸县衍开上云桥镇高岭村新和组龙形坳支,三房14世孙刘建华由茶陵清溪郁堂徙迁攸县衍开丫江桥镇穆堂杨梅坳支,四房14世孙刘建高由茶陵清溪郁堂徙迁攸县衍开上云桥镇七里坪村黄犬陇(今子乐组)支。
桐郁刘氏2003年八修族谱,5房入谱嗣孙754户2280人。
8
茶苑刘氏
茶苑刘氏为醴陵八望刘氏支派,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归属安城刘氏后嗣刘式墨庄刘氏。南宋绍兴五年(1135),刘式五世孙刘珠由江西安福梓溪落籍醴南庞陂(今泗汾庞田)开派八望刘氏。南宋至明洪武永乐年间,八望刘氏望雷位下七世祖刘允富由庞田卜居醴南茶苑(今船湾镇)开派。明代至清初顺治康熙年间,茶苑初祖刘允富十世孙刘镇、刘钊。刘铉三支均有少量嗣孙陆续迁入攸县皇图岭、坪阳庙、网岭等乡镇。
1996年五修族谱,攸县籍入谱嗣孙238人。
Hash:b938d623cf6bd624b4301b50afb6b595e4db75b9
声明:此文由 贵州刘氏总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