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外的红色岁月

广东潮州,因水得名,取潮水往复之意。“千载瀛洲,海滨邹鲁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大江绕城而过”,赋予了这座文化古城独有的美景与底蕴。

潮州之美,以“潮州八景”为代表。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存于古城街巷之间,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之景。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被人忘却,现今口口相传的“潮州八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指潮州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八景。

作为潮汕文化的发祥地,潮州不仅是充满人文色彩的文化名城,还是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热土。近年来,潮州高度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推进将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据悉,潮州全市革命遗址、遗迹284处,其中革命史迹及纪念设施267处,其他遗址17处。目前,潮州已有4处红色革命文物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潮州还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4张潮州红色文化名片,涵盖了潮州1921年至1949年所经的革命历程。红色旅游,已成为宣传、推广、展示潮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涵碧楼:“潮州七日红”

众人只知杭州西湖美,殊不知潮州也因西湖美。潮州西湖有三个看点:一是历代摩崖石刻;二是革命历史纪念馆——涵碧楼;三是处女泉,品潮州功夫茶。关于潮州西湖的历史,被人浓缩成这样一句话:“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西湖湖畔,矗立着一座灰白色的双层小洋楼——涵碧楼,它是南昌起义军进驻潮州,成立革命政权的革命纪念地,外型极为小巧玲珑,仅二层高,共两厅四房。门口的小楼梯,宽二尺许,楼上有阳廊,廊边装有小栏杆。

涵碧楼,始建于1922年。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入粤,周恩来等指挥转战于潮汕各地,于9月23日到达潮州,至30日撤出。占领潮州期间,起义军建立了为期7天的红色政权——潮安县革命委员会,史称“潮州七日红”。当时,贺龙率领的第三师司令部就设于此楼内。该楼于抗战时为日军所毁,1964年7月在旧址依原貌重建,并辟为革命纪念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其题写楼名。

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涵碧楼修葺一新。现今,它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览馆,馆内展示了潮州抗战时期的一些资料和文物。一楼大厅是周恩来戎装画像,两旁墙壁悬挂郭沫若、粟裕、孔原、萧克等起义军将领重访涵碧楼的墨迹,大堂正中间则挂着总理年轻时的照片,题写“人民的好总理”。二楼为“潮州七日红,青史垂千秋”专题展览。楼前的木棉树生长多年,每到木棉花开时节,游客经过此地会摘取一枝木棉花放在总理的雕像前,以示纪念。

革命时期的凤凰山

如果说在粤东还有一块真正的“琅琊仙境”、一个远离市井喧嚣的“人间乐园”,那一定就是潮州凤凰山。它坐落于潮州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的凤凰镇,主峰凤凰大鬓海拔1497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峰。主峰山势巍峨,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山上奇花异草,苍松翠柏。站在顶峰环视,群山俯伏脚下,潮州城远近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作为闽粤赣边区之组成部分,它曾是潮汕革命斗争主要根据地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特委曾派短枪队在凤凰山北侧一带活动,先后组建游击队挺进坪山大山等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形成潮澄饶红色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曾派党员回凤凰山一带恢复组织。1945年,中共潮澄饶县委集中武装力量在取得歼灭彩塘、东凤敌伪据点胜利后,成立抗日韩江纵队第一支队。日本投降后,一支队突遭国民党顽固派暗算包围,凤凰山成为一支队转移休整之地。解放战争时期,潮澄饶县委也在此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

据资料记载,在这片土地上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有姓名可考的就达一千多名。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潮州老战士联谊会倡议建立了“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自发前去吊唁。

公园包括烈士碑、纪念馆、碑廊、浮凤阁、韩凤亭、思源亭等部分。烈士碑三面环山,碑高15米,由红色花岗岩砌成。碑下前沿照壁镌刻着吴南生所书写的“碧血丹心,气壮山河”八个镂金大字,碑座正面则镌刻着“公元一九三○年至一九四九年跨及潮安澄海饶平南澳丰顺大埔汕头等县市为革命战争而牺牲的一千余名烈士永垂不朽。抗日韩江纵队第一支队、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老战士立。公元二○○二年十月”。

位于园的东北侧还建造了纪念馆。纪念馆一楼大厅陈列着《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史略》和《老区镇分布图》,二楼大厅则陈列着根据地各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及代表人物的资料图片以及一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潮汕各县市出版的有关根据地的书籍、报刊也尽收其中。连接纪念馆的碑廊,还收录了28位老领导的题词,其中有叶选平同志的题词“气垂千古,丹心照汗青”和任仲夷同志的题词“残月色不改,高贤德常新”。

李厝祠: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优秀指挥人才,并在国内多个省份共设立了12所分校。其中,黄埔军校1925年在潮州设立的分校,是第一所正式分校,也是潮汕地区唯一一所分校。

虽然黄埔军校在潮州办学的时间不长,但其设立分校的历史是从潮州分校开始的。起先,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岛上虽有平岗、蝴蝶岗及驻省等分校称呼,但其只是移调该校一部分员生留驻校外训练,不足称为分校。1925年2月,黄埔校军第一次东征,为随军东征的第二期学生补习课程而筹设分校于潮安县城,但不满一月返回黄埔,分校筹备暂停。1925年冬,黄埔校军第二次东征,广东初告统一,潮州分校才得以恢复,借用潮安县城李公祠为校址。 

另据史料记载,1925年11月18日,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初名“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两侧悬挂布制对联,上联为“革命尚未成功”,下联为“同志仍须努力”,上厅悬挂牌匾,横书“破釜沉舟”。1926年3月随着黄埔军校易名后,分校也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

新中国成立后,李厝祠先后成为潮剧、汉剧等剧团使用场地,地方教育局办公和绵德幼儿园办学的场所。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将李厝祠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潮州市潮剧艺术培训中心进驻李厝祠,并对其进行了修缮、保护。现在的李厝祠,大体上保留了当时的样貌,是一座具有传统风格的潮汕民间建筑。房梁上依然保留着精美的潮汕传统木雕装饰,大门上方“李氏宗祠”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永久的“茂芝会议”精神

位于饶平县北部的乡镇——上饶镇,与福建诏安平和两县及梅州大埔接壤,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有一场对保存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会议,史称“茂芝会议”。

1927年10月7日,朱德在全德学校主持召开团以上军事干部会议,即“茂芝会议”。会议最后决定在朱德的领导下,继续举起南昌起义的革命旗帜,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朱德率领的这支南昌起义军,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参加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闯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茂芝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朱德广场的一侧,外观与普通的民宅无异,门楣上方写着“全德学校”四个大字。院内近墙处有一口古井,旁边写着“八一起义军饮用古井”。正厅内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朱德元帅、许光达大将等开国元勋的戎装相围绕在党旗周围。厅内还陈列着一些八一起义军用过的武器等。据记载,全德学校原是一座私塾,叫龙岗书屋,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近200年历史,1982年改为全德学校,并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德,取全堂公与朱德的各一个字命名,目的是将本乡祖宗与革命先驱结合起来,纪念过去的红色岁月。

此外,为保护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饶平县委、县政府还修复修建茂芝会议旧址全德学校、茂芝会议纪念馆、茂芝会议红色文化广场和麒麟古驿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革命纪念地,构筑了一条长达70千米的红色文化长廊

文章选自《凤凰品城市》2019年9-10月刊

Hash:3f3b33b920485c041144d18799281cd034a0c439

声明:此文由 凤凰品城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