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曾国藩 ---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曾国藩,晚清第一中兴名臣,身后曾誉“千古第一完人”。早年致力学问,广泛涉猎文史、书法、理学、典章制度等,后置身官场,效忠清廷,戎马倥偬,扶厦既倾,虽未成为著述大家,但其传世之作《曾国藩家书》,因记述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反映其从政、处世、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足以成为国学经典和人生宝鉴。毛泽东评价曾国藩,“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崇拜之,称 “足为吾之师资”;之于代代凡夫俗子,曾公更是不下神坛。其家书,一版再版,热度不减。

为了纪念这位人物,我们将在4月4日举行曾文正公己亥清明•祭暨首届曾国藩文化思想践悟分享会,届时靠谱e家APP将同步直播该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曾国藩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研学其《家书》,学习什么?鄙人以为:

第一,学习其养生之道。曾国藩重视养身益寿之道,在许多书信中提到“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节劳、节欲、节饮食”, “弟此时无论如何懊怫,如何穷窘,总以保养身体为第一着”,“惟望兄弟各善调摄,异日相见,尚各康强为幸”,等等,这些既体现了曾国藩对养生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关爱。 正是由于他对养生之道的重视,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使在身体上能够保证其南征北战和几十年担当国家栋梁之大任。

第二,学习其为官之道。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清廉的为官之道,保证了曾国藩的步步高升和乌纱帽始终无虞。在与其弟曾国荃频繁书信往来中,每每教育和警诫其弟如何为官,在此仅举一信,便可知其为官之道:“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余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刮平削平之意),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曾国荃,字沅甫,在信中简称沅)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日面色,日言语,日书函,日仆从、属员。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了曾国藩廉政勤政自警自律的为官之道,为此,后来人推崇其为“官场楷模”。

第三,学习其治军之道。曾国藩与其弟曾国荃诸多的书信所谈,非政即军。对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军神刘伯承评价最高了。一次,刘伯承在与薄一波交谈时说:“这位曾文正公,他的家书有些见解,我看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他给他的弟弟曾国荃写过不少的信,其时曾国荃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薄一波补充道:“曾国藩讲的这两条,作为治军为政之道,不无道理。” 刘、薄的高论在此,余则勿需赘言了。

第四,学习其为人之道。,《曾国藩家书》通篇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和先贤不懈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例如,在写给诸弟的信件中,多次语重心长的叮嘱、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其家书字字珠玑,句句妙语,展示了他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和他待人谦虚、戒骄求进的优秀品德。

第五,学习治家之道。对儿子,曾国藩在在千里的家书中又不一样了,他教给儿子学习方法,不厌其烦地授以家规家训,如“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本”“三致祥”“三不信”等;讲授读书做文之法,教给儿子诗歌的技巧,如“尔要读古诗,汉魏六朝取余所选曹阮陶谢鲍谢六家,专心读之,必与尔性质相近”;指导书法艺术,如“临帖宜徐,摹帖宜疾”等;很多时候是一些警言名句式的告诫,教育儿子说话要迟缓,走路要稳重,甚至直接询问“说话迟钝,行路厚重否?”彰显了他严父的形象和浓浓的父爱。拜读此书,仿佛书者在为己直面教诲。

第六,学习传统家书之道。传统家书,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国之瑰宝,应予传承。《曾国藩家书》,可谓篇篇为传统家书之范文。在称谓上,曾国藩对祖父母,曾国藩毕恭毕敬,称“祖父大人万福金安”“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对父母,曾国藩亦如此恭敬,称“男国藩跪禀父母大人万福金安”“男国藩跪禀父母大人膝下”;对叔父,曾国藩恭敬有加,称“侄国藩敬禀叔父大人侍下”“侄国藩谨启叔父母大人座下”“侄国藩谨禀叔父母大人礼安”“侄国藩谨启叔父母大人万福金安”等;对弟弟,亲切随意,称“四位老弟足下”“诸位贤弟足下”“四位老弟左右”;对妻子,曾国藩称“欧阳夫人左右”;对儿子,称“字谕纪泽” “字谕纪鸿儿”;对侄子,曾国藩则口气比较温和,称“字寄纪瑞侄左右”。在启辞的书写上,曾国藩不拘一格,因人而宜:如“惠书奉悉,如见故人”“捧读德音,喜出望外”“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对长辈称“接手谕”“接读大人示谕”“接家信”“得悉一切,不胜欣慰”“堂上各大人康健,不胜欣幸”等。对弟弟,很少客套,大都直奔主题。对儿子,曾常用“接来禀”“接尔禀”“接尔安禀”等。传统家书之正文、结语、祝辞、署名等诸要素,曾亦严格遵循体例,此不一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篡改云:熟读曾氏家书,传承传统家书。

Hash:053641e5517efb3940063e12c54f8e3fa5a142ba

声明:此文由 靠谱e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