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山漫笔:仙岩记——仙气十足的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文&图 张崇珍
仙岩风景区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瓯海区仙岩镇,隶属于大罗山风景区。仙岩因传说中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而闻名,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蹑屐来游,南宋一代名臣陈傅良在此聚徒讲学,著名哲学家朱熹为仙岩所书“溪山第一”,“开天气象"。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称仙岩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现代大文豪朱自清多次游览仙岩,并写下著名的散文《绿》更使仙岩风景区名扬天下。
梅雨潭
仙岩有三条著名的瀑布,其中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梅雨潭的两侧,双崖对峙,绝不可攀。飞瀑自崖合掌处喷吐而出,轰轰作响,悬崖上岩石颇多棱角,瀑布跌撞而下,似散珠一般注入潭中,水珠飘飘洒洒,宛如蒙蒙细雨,故名梅雨潭。现代大文学家朱自清为仙岩梅雨潭而写的散文《绿》,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并被入选小学和高中教科书,使梅雨潭名声大震,驰名海内外!
梅雨潭旁有座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正对着那梅雨潭瀑布。于亭中凭栏,直觉寒气袭人,沁感肺腑。俯看潭水碧波鳞鳞,令人心旷神怡!清代黄体芳撰亭联云:“仰看九天落珠玉,坐闻万古酣笙钟”。
梅雨亭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双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面,望着那边,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拘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绿》朱自清
自清亭。亭子里竖着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朱自清赞美梅雨潭的《绿》
《绿》一文不仅形象的描述了梅雨潭的奇异和醉人的绿,而且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浓韵的诗味。其真挚充沛的情感,大胆丰富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是构成《绿》诗意特征的主要因素和独特魅力之所在。一篇文章让梅雨潭闻名天下,而梅雨潭又让《绿》成为千古佳文!
《绿》虽然只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大自然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
仙岩之地,传说与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颇有渊源。一日,轩辕黄帝行游至大罗山,发现梅雨潭周围的山水很是奇特,有九座狮山和一座卧象山相拥,有锦秀的虎溪穿流。山青水秀,大气氤氲,而梅雨潭之旁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清幽深邃,冬暖夏凉;洞外怪石峥嵘,茂林修竹,溪流淙淙,景色宜人。于是,轩辕黄帝就择定此处,筑炉炼丹。吸天地之正气,得日月之精华,终修成正果。期间,轩辕黄帝常与山民们在一起,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传授各种生存技巧,深受山民们爱戴。终有一日,轩辕黄帝羽化登仙,而其修炼时住过的岩洞变成一块巨崖,拔地而起,高耸云端,其形状就像轩辕黄帝修炼时的身姿,这巨崖就是梅雨潭旁边著名的升仙岩。
仙岩风景区的入口有千年古刹圣寿禅寺
圣寿禅寺,也叫仙岩寺,位于仙岩风景区的入口处,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是一座千年古刹。该寺依山而建,景色旖旎,开山祖师为慧通归一。慧通归一禅师从四明山来此开基重兴,自此圣寿寺历代扩拓发展。北宋大宗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皇帝敕赐“圣寿禅寺”。圣寿禅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是温州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千佛殿,卧佛殿。寺内还藏有宋,元,明,清及民国碑刻。
仙岩寺头门扁额上有"开天气象″四个遒劲大字,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所题。朱熹在乾道年间,曾到仙岩山访问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切磋学术,遂为圣寿禅寺题书了这方门匾。
进入寺院山门,是一片开阔的庭院,中凿“佛陀池”一口,广袤三四亩,池水纯如玉,明如镜,莹澈鉴人,围以青石栏杆。池上方,面对天王殿。寺院之内,有这么大的碧池,也是不多见的,为仙岩寺的一大特色。
千佛殿
瑶华楼阁拥诸天
金碧庄严法界前
山光水色天开阵
翠竹苍松我亦禅
雷响潭
雷响潭,在梅雨潭之上约二里处。崭岩环绕,峭壁中断,上有龙须潭。潭水淙淙而下,循狭仅数尺的石涧而倾泻成潭,深约数丈,两面苍崖对峙险峻,其声嗡嗡然迥旋耳际,如作雷鸣,气势非凡。
清代旅游家潘耒曾以“灵怪″一辞概括雷响潭风景之奇特。这里山腹中开,裂石成涧,巨崖崚嶒,兀峙成潭。潭形若瓮,口狭,腹空广,底坦。站在潭顶向里投掷石块,就会传上来一阵阵雷鸣般的回声;而其瀑声,似雄狮怒吼,声震山林,雷响潭真是名不虚传。
雷亭
从雷响潭之顶雷音桥上俯看脚下汹涌澎湃的雷响潭全景
慧光塔位于仙岩寺南面,中有虎溪相隔。据清初学者潘耒的《重建仙岩寺慧光塔序》纪载:该塔初建于唐大宗,毁于宋宣和。至北宋景祐元年(1034)又重建,名为仙岩寺塔。到元代延祐年始改今名,后清康熙三十二年,仙岩寺主持天目超智法师重修,屡废屡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慧光塔曾遭到了拆毁。但在残破不堪的塔壁里发现了北宋刻印书,墨书经卷,以及金器,银器,油泥堆塑漆器,玻璃器皿,黄杨木雕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慧光塔曾出土过国家一级文物:北宋金漆木雕天王像。此像高13.2厘米,身披甲胄,脚踏云座,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新慧光塔于2004年建成,今塔移建在圣寿禅寺山门外华光庙旁。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总高约42米,每层腰檐翼角飞翘,外施回栏,内设扶梯,登高远眺,青翠的大罗山美景历历在目。
千载佛门仙岩寺,七级浮屠慧光塔。千年古刹伴千年古塔,不仅代表着仙岩的千年历史,更是东瓯文化的见证。
伏虎寺
伏虎寺位于雷响潭附近,仙岩风景区积翠峰,系北宋高僧楞严遇安禅师开山创建。
据《瑞安地方志》记载,遇安禅寺志心受《大佛顶首楞严经》,日诵夜参,终因参悟此经而发明心地。于是常广开法席,大弘《楞严》,朝夕参访问道者,常数百人众。一日,秋夜月朗,三百余人正谛听遇安禅师宣讲《楞严》妙旨,蓦然于山洞中窜出一只老虎,众人惊散,唯遇安禅师端坐无恐,对花虎喝曰:孽蓄!休得妄动。虎闻之应声伏地而跪。禅师又曰:听经乎?伤人乎?若听经者,尾三摇席地而坐。虎闻之尾三摇蹲坐。四散之众,见此奇事,便随回坐闻法。之后,此虎常随禅师上山下山。
初者,遇安禅寺只搭一茅屋习经参禅,后扩而建之,便以伏虎而记寺名。伏虎寺环境清幽,居深山密林之中,且高僧倍出,成为仙岩乃至大罗山的著名佛教名寺。
龙须潭
龙须潭是仙岩风景区最高处的一个瀑布潭。这里周围层峦夹峙,峭壁陡立。其得名是因为有水流从潭上高约60多米的绝壁之上飞落,经过崖壁的下部时自然分流成无数直线状的水练,随风袅袅,美不胜收,状如老者白花花之须髯。
又传轩辕黄帝曾于仙岩山炼丹成仙后,乘龙升天时经过此处,被山岚岩角撕下一绺龙须而成今之龙须潭。
龙须亭
黄帝乘龙云,龙髯堕空碧
组织千万年,机丝垂百尺
匹练挂遥峰,蜿蜒来无迹
日丽云锦鲜,风卷杨花弥
三皇井
三皇井,位于雷响潭上游东南处的岩下山谷间,有三环碧潭,形似圆井,环环相扣,幽深莫测。
《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
弭棹向南郭,波波浸远天
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
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
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
低佪轩辕氏,跨龙何处巅
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
——中国山水诗创始人,南朝.谢灵运(385一433)
陈傅良祠
陈傅良祠。原名止斋祠,始建于明弘治间(1488一1505),原址在梅雨潭旁“读书台”,因陈傅良曾读书于此。明万历十二年(1584)重建时迁于于积翠峰下,清同治时(1864)重修时改名陈傅良祠。
陈傅良祠是省级重点文物,位于大罗山积翠峰下,满山清翠欲滴,鸟语流转。清瓦灰墙,简朴中透出一种清雅的韵味,室内空间虽不宽敞气派,却弥漫着书卷气息。后进的中堂上,有一塑像,神态怡然端坐,他就是陈傅良。
馆藏的陈傅良作品
陈傅良(1137一1203)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湗村(今属塘下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
陈傅良不但是南宋爱国政治家,也是永嘉事功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永嘉学派与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派(亦称福建学派),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派(亦称江西学派),形成鼎足而立的全国三大学派。永嘉学派注重研究经济致用事功之学,提倡学术接触实际,反对空谈,同时主张批判“贵义贱利(经济)、重本轻末(商业)”的思想,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才能国富民安,巩固政权。而这种思想同以后的温州模式不谋而合。
摩崖题刻
仙岩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同时也是大罗山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景区,仅梅雨潭周边就有20多处。这些摩崖题刻均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仙岩时所留,已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入景区去往梅雨潭的林间,一巨石上有高彦芳补刻方干的诗的摩崖题刻:“方知激蹙与喷飞,直恐古今同一时。远壑流来多石脉,寒空扑碎作凌澌。谢公岩上冲岩去,织女星边落地迟。聚向山前更谁测,深沉见底是澄漪。”跋刻:“仙岩名山留题少,得方干呈陈明府诗,恐年久而无传,与住山久老言命工摩崖刊之。嘉熙戊戌十月一日峭壁,高彦芳书。"这首诗很有气势,写出了仙岩山水的奇美雄壮。
“乐寿”二字刻于仙岩景区入口处翠微岭内侧峭壁上,边款刻有“南昌齐柯鲍槐立”两行字。齐柯:明嘉靖南昌举人,时任瑞安知县。“乐寿”出自孔子《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乐,智者寿。
梅雨亭西向的崖壁上,刻有"飞白”二字,应指梅雨瀑飞流直下,形似白练的壮观气象!
自梅雨亭而下的转角处一岩壁上,有唐代姚揆的《仙岩铭》。姚揆曾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在任期间,姚揆多次游览仙岩,并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在此地留下著名的《仙岩铭》,成为名赋,千古流传,收录于《全唐文》。这首《仙岩铭》石刻,通体瘦硬楷书,骨骼清高:“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仙岩山水的灵秀气韵尽在其中!
沿梅雨亭下行往潭边而去,需穿过一曲幻奇异的石洞,洞口上方岩壁上有“通玄洞”三字。
明代王叔杲所题的“喷玉矶″位于梅雨潭正前方的巨岩背阴处。
在梅雨潭上方观音洞右侧巨岩之上,有清光绪温州同知郭钟岳所书"梅雨潭"三字,篆体直书,刻工精细,笔触优美!
在梅雨亭下面的悬崖峭壁上,有题刻四幅,最上面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瑞安知县羽泉所书的"飞泉”楷书题刻,字体厚实,又不失灵秀!在此摩崖左下侧,直刻着六行:“嘉靖庚申正月望前三日知府宋守志通判杨岳到此十月廿三日推官徐珪亦到”。
"飞泉”二字下面有"白龙飞上”四字摩崖,为民国廿三年时任浙江保安司令的竺鸣涛所题。仰头看飞落的梅雨瀑,仿若一条白龙从碧潭中腾空而起,这四字契合着山水意境,互为增辉!
在"白龙飞上”右下方,楷书横刻“梅玉"二字,为明代崇祯年间任瑞安知县的李灿箕所题。
梅雨瀑洞口左边岩壁上刻有“别有天”,寓意此地山明水秀,别有洞天!
在观音洞右侧的岩面下方,正楷横书同治九年沈焕澜所题的“四时梅雨”。意指梅雨潭一年四季飘飘洒洒,如蒙蒙细雨。
这处位于梅雨潭观音洞正前方岩壁上的″漱流忘味”四字石刻,同样属于清同治年间仙岩寺高僧寿石所题!
遍布于景区的摩崖题刻悄然的融合入自然之中,既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山水意境,又为仙岩的风景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通源圣境”石刻,题于元嘉癸酉(433年)六月,是目前温州最早的一处摩崖题刻。
在"四时梅雨"的右上方刻有清同治九年十月周柄所题的诗:“我入仙岩境,名山已薄云。法雷终古响,梅雨四时纷。瀑洒龙须湿,峰尖马耳分。楞严曾伏虎,灵迹久传闻”。
清同治年间,仙岩寺住持寿石在寺院西面狮山脚岩壁上题刻的“流米岩″!
衮衮群山俱入海,堂堂背水若重闉
怒号悬瀑从天下,杰立苍崖夹道陈
晋宋至今堪屈指,东南如此登无人
结庐作对吾何敢,聊向樵渔寄此身
——宋.陈傅良《题仙岩梅雨潭》
Hash:67058c302e7cb88d0854414a6083e62d03f70c63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