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风物 | 神秘哥窑的当代传承

鼻根何处分

辨见八还毕

却似有云氲

本来无火气

色犹缬鳝纹

制自崇鱼耳

香讶至今闻

伊谁换夕薰

哥窑

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说起瓷器,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龙泉青瓷龙泉青瓷闻名中外。但是又有谁知道,毗临龙泉云和县,也有烧制哥窑的现代传承人。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 难怪会为哥窑专门写上一首御题诗。

“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正是因为哥窑的神秘,才使得我们更加想要探寻它的魅力所在。

原来哥窑也有名字?

哥窑之惑,哥窑之美,让很多人为之陶醉、沉迷。正是因为传统的哥窑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发掘,都无从踪影,传世哥窑难道就要仅此为止吗?在哥窑危难之际时,云和的叶氏父子,撑起了传世哥窑制作的历史重任。

研究哥窑烧制技艺成为揭开哥窑秘密的关键课题。众多权威专家认为:当今中国,“叶氏哥窑”制瓷作坊所研究的成果在该领域最具代表性。能够有如此成就的“叶氏哥窑”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就请听我向您娓娓道来。

▲“叶氏哥窑”创始人叶德奎

偶然和父亲聊起云和往事,他说在云和有一段“淘哥”热潮。这场“淘哥”热潮起因是在1981年10月13日,《浙江日报》刊发了一则消息,说在云和发现宋代哥窑古窑址。这则消息无疑让一些青瓷收藏爱好者兴奋,他们认为,既然云和发现宋代哥窑古窑址,那么,当地民间必然有古代哥窑作品遗存。于是,他们纷纷前往云和寻宝。▲叶德奎制作“哥窑鱼耳炉”

传世哥窑竟然都让他们淘来了,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自认为淘到的宝贝,竟是一个名叫叶德奎的当地工匠所烧制。这可让人大吃一惊,传世的哥窑竟然出自云和工匠之手。▲叶德奎先生收集整理的,哥窑早期资料

1991年,叶德奎先生与国内权威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孙会元等达成共识,共同研究“传世哥窑”的制瓷工艺。其后的15年,德奎先生与专家组一道,对传世哥窑的原料类型、胎釉机理、形制特征、施釉技巧、纹片沁色等几十项专业课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进而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立特征的当代“传世哥窑制瓷工艺体系”。

2005年,叶德奎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1岁。老先生的离开,无疑是给哥窑研究领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子承父业,哥窑的当代传承传世哥窑难道要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吗?1975年生于云和的叶克伟,他的父亲就是“叶氏哥窑”的创始人叶德奎老先生。以前,叶克伟经常帮父亲打下手,但对烧制青瓷并不上心,他看着父亲尽管一辈子苦心钻研技艺,倾尽心血到哥窑当中去,可是一家人还是穷的叮当响。▲“叶氏哥窑”技艺传承人——叶克伟(叶德奎先生长子

一次与香港收藏家的偶然会面,也让叶克伟决定要“子承父业”做一名哥窑的技艺传承人。前几年,一位香港收藏家来到叶克伟家,见到摆在案头上的哥窑作品,马上双手合十跪拜下去,而案头上的哥窑作品,正是父亲生前所作。香港收藏家的动作,让叶克伟吃惊不已,他也暗自下决心要继承父亲遗志,把哥窑发扬光大。

至此以后,他一边梳理父亲的笔录,一边探索着给作品拉坯、上釉、烧制。渐渐地,叶克伟发现,每烧制一件作品,就像是一个新的生命,而这个哥窑仿佛能够带领自己穿越时空,与古时的哥窑制作艺人一起畅谈。

▲粉青釉出戟尊(叶克伟先生 2008年 制作)▲米黄釉鼎式三足炉(梅花墨纹 叶克伟2015年制作 )▲水月观音瓷雕叶克伟制作(2014年于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

现代哥窑惊艳国际舞台

超群技艺出克手,未都赞叹连声夸。2014年5月国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举行《创新天地:中法工艺大师巅峰对话》文化交流,叶克伟先生的六件瓷器制品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赴法国参与该活动。中国参展的作品有玉雕、青瓷、漆器雕漆景泰蓝刺绣、内画、唐卡和木偶雕刻工艺品中方参展的13位工艺大师的作品,12位都是国宝级大师,唯独叶克伟名不见经传。他送展的,是自己亲手烧制的青瓷作品。

展位上,有这样一句话介绍叶克伟:摸索出一套具有独创性的哥窑工艺体系,国内哥窑工艺恢复烧制的先驱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制作渊源流淌。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历史底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唯一对这个继续前进的时代散发出魅力光彩的就是这些古文物了。希望大家能够保护非遗传承,了解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

青瓷爱好者们,快来关注!云和以下几个地方有古窑哦~

横山周窑址位于云和县赤石乡麻垟张畈自然村约1千米的半山坡东面

上孔窑址位于县石塘镇规溪村上孔

双港外隆窑址位于石塘镇双港村外隆山,临近玉溪水电站库区

新岱林窑址位于赤石乡新林村新岱林自然村大墓林

碗窑岭窑址位于赤石乡张源头行政村碗窑岭村碗窑坳

半山窑址位于紧水滩镇梓坊村半山

水碓坑窑址位于紧水滩镇梓坊村水碓坑石桥旁20米的山坡上

叶氏父子的传世哥窑制作之路,令人深思。能够一辈子投身到研究国之瑰宝当中去。子承父业实属难得,在世界对于哥窑穷途末路之际,这对来自云和的父子能够站出来,钻研哥窑制作工艺。我想这就是匠人精神吧!

文章来源:云和文旅

Hash:6255ba53178c777a1b29dc977cd61a86d5cf875b

声明:此文由 云和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