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十大古桥,你见过几座?

来源:趣登山

宁波东海明珠、人文之邦,融江南水乡和海港渔城为一体,自古水系发达,古桥众多。我们的先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建造了无数精美的古桥,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如今宁波留存的古桥数量已经不多。桥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从宁波众多耳熟能详的地 名可见一斑,如高桥镇、洞桥村、百梁桥村、张斌桥菜场、大卿桥地铁站、望春桥村、鄞江(桥)镇、奉化大桥镇、潘火桥小区、礼嘉桥村等。宁波日报社曾组织评选过十大古桥,名单如下:灵桥、百梁桥、广济桥、碧环桥、福星桥、高桥、惠明桥、舜江桥、万年桥、戊己桥。笔者利用业余时间一一走访了这些漂亮的古桥,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批古桥的历史及其蕴含的深厚人文内涵。

一:灵桥(大修前拍摄)

灵桥横跨于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现为鄞州)分界的奉化江上,俗称老江桥,原为船排连锁而成的浮桥,是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始建于唐曾名东津浮桥。1936年,在宁波旅沪同乡会资助下,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承建的灵桥正式完工,设计使用期限70年,成为宁波最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之一。据传,唐代建浮桥时,由于江流湍急,建筑桥基时发生困难。此时天现彩虹。因而工匠在出现彩虹之处打下桥桩,将桥建起,因而时人认为灵现,故桥名定为灵现桥,又名灵桥。

灵桥建成后历经沧桑,在日寇侵略我国,宁波沦陷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被炸得千疮百孔,抗日胜利后曾作修缮,宁波解放后,国民党轰炸机几乎天天来轰炸,灵桥上路面、钢梁上弹孔累累,但灵桥仍然屹立在奉化江上,是解放舟山群岛的钢铁运输线。

灵桥之于宁波人,实在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就连宁波人说的普通话也被称为“灵桥牌”,在笔者看来,灵桥充分体现了传统宁波人的个性特征:1.海纳百川,眼界开阔;2.石骨铁硬,注重实干;3.埋头做事,不搞噱头;4.爱国爱家,回报桑梓

关键词:一座桥代表一座城

二.百梁桥

百梁桥和鄞江桥是姐妹桥,鄞江桥1977年被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如果此桥还在,毫无疑问也是十佳之一。百梁桥就如一条黑色巨龙,跨越蕙江,是浙江省仅有的最长石礅木梁古廊桥,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难得实例。该桥始建于北宋年间,经历代重修保护,能留存到现在实属不易。

长桥内景,各路神仙济济一堂,寄托了当地百姓祈求神明保佑的美好愿望!

该桥是浙江省仅有的最长石礅木梁古廊桥,气势宏伟,结构完整,桥全长77.4米,宽6.18米,六墩七孔,桥上建有瓦屋桥廊。因桥梁有124根大杉木架设而成,故曰“百梁桥”。老街、古树、碑亭、廊桥,时间仿佛在此停滞,漫步桥上,习习凉风驱散炎夏,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当地的村民携带凉席铺于桥上纳凉避暑,去晚了可是没有空位的。

如今的百梁桥村已经趋于破败,曾经的水陆要冲,几百年的繁华,早已消失不见,唯有这壮观的廊桥,依然长虹卧波,忠实造福着两岸百姓。

关键词:浙东第一廊桥

三,广济桥(南渡桥)

广济桥位于奉化市南渡村,横亘于奉化县江下游,是东南沿海唯一的驿道所径,上通明(州)越(州),下达台(州)温(州)。北宋以前以渡船为“桥”,是沿海通道中的重要咽喉之一。如今的南渡村,少有外人来访,和古桥相连的老街虽行人稀少,但整体风貌保留得还算完整。

广济桥位于浙东古驿道上,通过这条驿道,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紧密相连,使这条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航线向大陆腹地延伸。它是浙江省内唯一的一座元代廊屋式桥,也是浙东沿海南交通干线古驿道中唯一遗留下来的一座古桥。

这样的桥墩你见过吗,像不像宁波老底子常坐的竹椅子的靠背?

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坚固耐用的桥面

关键词:咽喉要道、元代遗存

四.碧环桥

碧环桥建于明代。在五乡镇夹塘村,为单孔拱形石桥。全长11米,宽2.4米,桥堍宽4米。桥面两侧均有浮雕荷叶栏板,各边五块。栏板间置望柱各边六块,柱头雕刻莲花,有复莲、仰莲、含莲等多种形状,桥堍设彩云纹抱鼓石。

在碧环桥拍摄时巧遇一位老者,他热心的拿开桥栏上的藤蔓,让我拍摄碧环2字

跨度仅2米的桥孔容得一条中型的舟船通过,桥基桥墙都用长条石交错叠砌,有块石护底。拱桥采用高1米、宽0.6米的拱形大石,分4节并列,砌成的圆拱超过半圆成为“陡拱型”拱圈。专家认为这种“纵联分节并列砌叠法”具有良好的抗外力性能,拱圈顶部的一块扇形桥额有雕饰方额横书“碧环桥”正楷桥名,上款“嘉靖癸已(1534)”,下款“仲冬鼎建”。因此这一座460余年前的石拱桥,由于它特有的构造和半封闭性的家族私用环境,直至今日仍保存完好。

该桥规模不大,但砌筑规整,雕刻精细,并有确实纪年,文革时部分桥栏桥板被破坏,后来修复时,从桥下水中打捞出部分重新安装于桥身,修补的痕迹清晰可辨。碧环桥不远处还有一座皎碶桥,是五乡区域有名的古桥。

关键词:明代精工,小巧坚固

五.福星桥

福星桥位于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常照是著名的古村,村中的英济庙和汪姓祠堂以及千年古树群都是知名的古迹。福星桥,又名五洞桥,系五孔石拱桥,全长96.30米(包括引桥),中孔跨度14.90米,余四孔跨度各为12.60米,桥面宽6.35米,高约14米。横跨县江上游。

县江之水,从大公岙流来,至大堰已很壮大,到了这儿,右边青山绵延,公路蜿蜒;左边房屋错落,冈峦起伏,拱桥连接两岸,如彩虹横空,气势不凡。

福星桥体量巨大,气势雄伟,桥的北侧还有众多石碑遗留,当地百姓对于桥的爱护由来已久,福星桥的上游便是大堰古镇,不管是尚书门坊、白阊门、前洋古建、张氏宗祠,西畈油菜花梯田,人文遗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是奉化目前最好的原生态户外旅游区。

关键词:宁波体量最大、最壮观的清代大石桥

六.高桥

去看高桥时,正值中秋,天色将晚,桥洞圆形的倒影就如水中的圆月,不禁让人想到了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古老的高桥跟现代的轻轨相映成趣,不得不让人感慨岁月的变迁。高桥所在区域当初已经是杂乱不堪,不知现在状况如何?

高桥为一座单孔石拱桥,以高大故名,为鄞西平原最雄伟之古桥。全长28.5米,面宽4.68米,拱洞跨10.3米,孔高6.8米,并筑有1米宽纤道。洞高,孔大是它的特点,有“船舶过往而风帆不落”之说。桥洞上方两侧各有石匾一方,北刻“指日高升”,南刻“文星高照”。在南北两边各有对联一副,南联是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方壶圆桥,都从此处问津。桥的两头各有伸出的鳌头雕饰,桥堍设置踏跺,东33级,西32级;两边有栏板24块。间置双覆莲花望柱,桥堍两侧设有云彩纹抱鼓石,整个桥体中心窄,两头宽,呈菱形透视,给人以稳重雄伟之感。

高桥不仅在在宁波的交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围绕着高桥也有很多的历史故事。比如高桥曾经是南宋首次大败金兵的战场,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躲避金兵来到明州,金兵追袭,浙东制置使张俊就在高桥大败金兵。高桥在建筑史、军事史、交通史、民俗史上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高桥附近还有一座耳熟能详的著名古桥—望春桥。

关键词:指日高升、抗金战场

七.惠明桥

惠明桥,作为古鄮县治通向明州府水陆通道第一桥,至今还留有两个原通航官船的圆形桥孔,直径宽达8.3米。这座古桥,虽经宋明两代的修建,但其规模仍保持原有的宏大气派。惠明桥所在的惠明港又称仲夏港或里龙江,即是唐时通向南塘河的咽喉,惠明桥河对岸原为阻咸泄洪的兰浦堰,桥旁曾有建有唐咸通十三年的天王寺。

该桥做工精细,造型风雅古朴,系鄞州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且保存完好的古桥梁,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这座浙东唐代古桥中最早的高拱桥,已入选中国交通出版社选编的 《中国石桥》大型图册。请注意,惠明桥是十大古桥中唯一的双孔,地位尤其特殊。惠明桥不远还有一座著名的古桥-洞桥,这座桥的价值毫无疑问也是极高的,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关键词:唐代风情、双孔流波

八.舜江桥(通济桥)

该桥位于余姚城中心,横跨姚江,沟通余姚南北两城。因它原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桥,故有“浙东第一桥”之称。

通济桥桥长43.4米,主孔净跨14.2米,桥面中心宽5.61米,两侧有望柱24根,栏板22块,雕饰象、狮、莲花等图像。主孔两侧各镌有楹联。东侧是“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西侧是“一曲蕙兰飞彩鷁;双城烟雨卧长虹。”整个桥型显得稳重、雄伟。远远望去,长虹中跨,体势腾辉。

元至顺三年(1332年)改建成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现存桥身系清雍正七年至九年(1729-1731年)间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建成当时全长约90米,共106级。

北宋时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旅行至此,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月明。唤取仙人来此住,莫教辛苦上层城。”

关键词:长虹腾空,姚城风韵

九:万年桥

去看万年桥是14年的国庆节,坐中巴车经过长长的盘山公路到达宁海双峰榧坑村,古桥就在村口。其简洁的构造和巨大的桥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如此交通闭塞的山村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可想而知。万年桥曾经是交通要道,桥边的鹅卵石古道保存较好,不远处有一庙一亭,亭子里当时还给过路人提供免费茶水,这一古老传统如今保留下来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万年桥的跨径达到18米(一说20米),在全省的古拱桥中,仅次于泰顺彭溪桥、新昌吉安桥、天台永福桥,名列第四。在宁波甚至浙东,则位居第一。而且,在中国的古拱桥中,常见的建桥材料为规则的条石或乱石,而万年桥的材料则选用当地的卵石,无疑是古拱桥建筑中的突破,在国内亦不多见。

榧坑村地处深山,民风朴素,是夏日避暑戏水的好地方。

关键词:浙东第一跨径,高山乱石拱桥之典范

十.戊己桥

戊己桥,架于宁海县城东北24公里胡陈西张村南大麦塘口中堡溪上,石平桥,48孔,全长150米,宽1.5米,高2.47米。因该桥为48孔,俗称48洞桥。日本桥梁专家称它为中国最长的柱脚式石桥。

戊己桥是浙东一座罕见的跨海长桥,三门湾的海潮昼夜出入于桥下,故桥墩有严重的海蚀痕,有的己千疮百孔,很像密集的蜂巢。但由于来自上游的淡水交汇,桥下却不生牡蛎之类的海生贝类。47个桥孔中,以中孔为最大,跨度达4.3米,其余均在3.5米左右,这是为便于船舶出入,而在靠近桥心部份的桥面上,还凿有当年设置竹木扶栏的孔洞,使往来行人在洪水漫桥面时可扶住木栏涉水而过。由此看来,这座初看平凡无奇的浙东第一长桥,其实建造难度非同一般。

密密麻麻的海蚀痕迹看上去触目惊心,也从另一方面见证了桥梁的坚固。

海涂基础松软,众多的石柱墩在海涂地质上很难固定。如1976年建造胡陈港拦港大坝时,曾7次失败,都因地基所致;其次是三门湾的风暴、胡陈港的海涛和中堡溪的急流,时时威胁桥墩的安全。但戊己桥至今仍完好无损,堪称“鬼斧神工”。因此,戊己桥是浙东民间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卓绝创造的真实体现。

走在桥上,可以清晰感受到该桥建造的不易,上游是湍急的溪水,下游是三门湾,古桥所要面对的是山洪、海潮、台风,在这样的地形能够坚持150年之久,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2012年,部分桥面桥墩曾在特大台风中被毁,如今有部分桥墩和桥面都是新材料。

关键词:人定胜天、第一长桥

其实在我们宁波,还有很多美丽奇特的古桥,其中几座完全可以入选十佳,如宁海长街西岙的惠德桥(拱券(xuan),桥栏、镇水狮头,均为宁波南宋古桥孤例)

东吴生姜村的大涵山桥(唐,元明清重修,虎狼刀锋,独一无二的吸水神兽)

洞桥村的老洞桥(北宋,可惜很多人只知道洞桥八戒西瓜

另有几座古桥别具特色,如余姚中村的白云桥(唐,清代重修,被称为最美石桥)

鄞江镇的光溪桥(明,清代重修,桥上有“四明首镇四个字”)

Hash:d4f869b1c85b2d21c1440f3f0a830b7827d4e87f

声明:此文由 享去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