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南岸南市渡,隋唐风韵最美处,隋唐洛阳城南市码头游记

作者:巴图

3月7日,洛阳网消息:“今天,全部归零。截至3月6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31例,现有确诊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目前正在观察中的密切接触者0人。”喜讯传开,全市人民长松一口气。从微信上得知,隋唐植物园赏梅的人山人海,五龙沟看杏花的车水马龙

下午,天气睛朗,有雾霾。我们计划去找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透透气,便想到了洛河南岸的南市渡。驾车从九都东路与新街交叉口,向南过洛河桥,沿路绕到新街跨洛河大桥东边,停车。跨过河堤,走到洛河水畔,一路向东,游览隋唐风格南市渡景观,一直走到李城大桥,沿河堤返回,3个小时,一万多步。

这个地方真不错,河水荡漾,空气清新,看到不少与隋唐洛阳城南市码头有关的仿古建筑、铜质雕塑,隔河遥望对岸的洛阳八小景之一"瀍壑朱樱",心情十分舒畅,仿佛梦回大唐盛世。

【南市渡】 在隋唐时期是全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全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该景点以漕运码头为主题,通过“归雁楼”、“栖鹤楼”、“洛川晴望赋”浮雕、水生态栈道等古建集群,构建洛阳南市与大运河繁盛的场景。

据文献记载,隋、唐两代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城内都建有规模庞大的市场,其中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场:北市、西市和南市。南市以经营日常商品为主,在三个市中规模最大。当时,各类重要商品如金、银、珠宝、瓷器皮毛、丝绸等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南市,再从这里发送到全国各地乃至西域日本等地。最繁荣时,南市有商户三四千家。南市最红火的时候是在隋代和盛唐,中晚唐以后变为居民区,金、元以后基本被废弃,其遗址大致位于今洛龙区安乐曙光村与茹凹村之间。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遣尚书令杨素和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洛阳城并定都于此,选址在今洛阳老城区,东北至白马寺镇唐寺门,东南至李楼乡城角村,西北邙山镇苗湾,西南王城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近于方形,面积约47平方公里。唐代定都长安,但将洛阳定为东都,并且加高了城垣、新建上阳宫。隋唐洛阳外城九门,宫城、皇城各向外开一门。

丝路运河起洛阳

贾砾

瓷粟绢绸达洛京,

码头闹市响驼铃。

西国瑰宝苏杭雨,

中土锦帛欧亚风。

汇聚神都集散地,

联结天域迎送城。

驮帮漕运容通路,

史卷铺开万里行。

与之前的洛阳城不同,隋唐洛阳城跨洛水南北两岸,城内沿河建有四道桥梁,此外还引人伊、德、谷水等,用明渠相勾连,将宫殿区和市坊连通起来,形成了城内的水路网。隋唐洛阳的皇城、宫城设置于西北,宫城位于核心,其南为皇城,东西各建有隔城和夹城,北面为玄武城、曜仪城和圆壁城,东夹城之外还建有东城,东城之北为含嘉仓城,以上自成体系,和城市其他地方还有区隔。

据考证,隋唐洛阳城的郭城内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形或长方形里坊。北通皇城正门的定鼎门大街宽121米,为全城最宽的街道,其余连接城门的街道宽41~59米。里坊有坊墙,四面设门,内设十字街。据考证,洛水北有28个坊、1个市,洛水南有81个坊、2个市,共109个坊 、3个市。

隋唐洛阳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宽15~20米。洛阳城的平面呈方形,东城墙长7312米,南城墙长7290米,西城墙长6776米,北城墙长6138米,墙下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外城城垣的四面共开辟有8座城门,南墙定鼎门城门宽28米,东西两门宽7米,中门道宽8米。城内街道纵横相交,宽窄相配,由街道分割成众多的里坊,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

天街定鼎门大街是城的主干道,亦称天街,这是隋唐洛阳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宽度达到116米,比北京长安街还宽。考古人员对这条道路延伸出定鼎门外的部分进行发掘,发现最宽处达到140余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宽的古代都城道路。而且其路土多达16层,最早为隋代路土,最晚的为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路土,说明自隋唐洛阳城建设之初,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条道路一直在使用,时间长达1300多年。

郭城内三分之一的里坊分布洛河以北,大抵贫寒人家居多,其余分布于洛河以南多为达官显贵的邸宅,不少被精心营建为园林,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白居易履道坊宅院、李贺在仁和里的住宅、牛僧儒归仁园和午乔庄绿野堂。

洛川晴望赋

白居易

金商应律,玉斗西建。嘉旬雨之时晴,叶秋成而适愿。是用步闾里,询黎献。皇风演溢,歌且听于升平;圣泽汪洋,诵不闻于胥怨。尔乃命亲懿,会朋执。赋邙山,眺洛邑。天泬寥而云静,气肃杀而风急。三川浩浩以奔流,双阙峨峨而屹立。飞梁径度,讶残虹之未消;翠瓦光凝,惊宿雨之犹湿。嘉三时之是务,观五谷之斯入。览涤场之在勤,知滞穗之见拾。及夫日色黯黯,寒光荧荧。远水澄碧,群山结青。山水隐映,花气氲冥。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望中岳之林岭兮,似天台翠屏。宜其回銮舆兮检玉牒,朝千官兮御百灵。使西宾之夸少弭,东人之思攸宁。不亦盛哉!客有感阳舒,咏乐只。挥毫翰,独徙倚。愿得采于刍荛,终期拾乎青紫。

隋唐洛阳为中国第一个沿河两岸规划城市的先例;又第一个引伊、洛二水于里坊区,使城区河网贯通,居家流水。这洛水贯城,河网纵横,山岳夹峙的都城,成了中国第一个“山水都城”。里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水流周绕,就为洛南里坊区百余个私家园林提供了天然资源条件。加之唐、宋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营造了中国第一个“园林城市”,“花园城市”。

据介绍,隋唐南市项目位于龙门大道以东、洛河南岸,区域面积约1200亩。建设方案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利用复建、还原等方式,在遗址原址基础上建设具有隋唐商业元素的隋唐南市文化旅游项目。

南市临近通济渠。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河段,它从洛城西南角向东北方向蜿蜒,穿城而过,其间流过西市,绕经南市的北边。

能在东都洛阳立足的商贩都是有实力的,关键时刻还能配合朝廷免费供应货物。据说,隋炀帝装大方,在外宾面前摆阔,树上缠丝帛、吃饭不要钱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皇帝摆阔,百姓掏钱,这事惹了民怨。隋末农民军起义,东都洛阳的地方官为了守御,曾在南市大量屯兵,可还是没守住。李密率领瓦岗军杀进洛阳,一把火烧了南市。唐初重建南市,南市的繁华一度得以延续。奈何风水轮流转,晚唐以后,国家政治中心西移,南市逐渐被居民区覆盖,日渐式微,金、元以后基本被废。

作为洛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的示范段,在洛河南岸,由东至西将依次建设漂浮花园、南市渡、洛阳渡等,总面积约68.8公顷,由此把洛河历史文化段南岸建设成洛河漕运文化公园,在整体汉唐风格的统领下,全方位展现漕运历史、风光、生活及码头场景。

“洛川晴望赋”浮雕:浮雕采用铸铜与多石材组合的“螺钿镶嵌”式工艺,以诗书画印,立幅卷轴为表现手法,呈现出盛唐南市渡的繁华景象。画面中洛阳皇城的巍峨建筑为远景;千帆竞渡,熙熙攘攘的漕运景象为中景;隋唐南市的生活场面为近景,刻画出车舆出行的皇城贵胄,传经弘法的佛家僧侣,贩卖宝刀银器的西域商贾.....画面右侧为洛阳书法家李进学用魏碑体书写的《洛川晴望赋》。古今交融,洛河盛景画卷迤逦眼前。

洛河漕运文化公园里,“驿”建设仿古亭台楼榭,供市民在欣赏瀍河美景时休憩;“渡”设计有滨河摆渡码头,用景观手法再现历史河道盛况;“桥”和“市”则依托现有古桥和市场,重现两岸繁茂景象;“漕”通过运河广场表达城市与水的关系,该广场内雕刻城市历史印记的石刻将被放置在水系中,展示古韵码头的痕迹。

唐朝是开放社会,容许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

这组雕塑的美女体态丰腴,为当今女性羡慕,多少胖人想梦回大唐,过一把以胖为美的瘾。

静仁坊

河对岸的 "“瀍壑朱樱”,乃洛阳八小景之一,由朱樱塔,团城阁,和周边建筑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往北望去,水天一色下,一塔一阁分外夺目,令人心旷神怡。

阻疫报捷

文/乾宏

钢铁虹桥飞南北,

高楼林立映洛水。

天际飞来报喜鸟,

阻疫捷达波音美。

2020.3.8.

长长的亲水栈道,供游人近距离欣赏洛河。

风景秀丽,地广人稀

花海莺梭

半圆形的凌空步道与不远处的李城桥相映成趣。

花木兰小妞

文/乾宏

芳草茵茵拥绿柳,

洛水悠悠映红袖。

似曾相识帅巾帼,

靓扮木兰魏小妞。

2020.3.8.

柳色青青,春到矣

  环卫工人,辛苦啦!

玉兰花开,沁人心脾

焦柳铁路由原焦枝铁路与原枝柳铁路两段组成。焦枝铁路于1969年动工建设、1970年建成通车;枝柳铁路于1970年动工建设、1978年建成通车;1987年12月31日,原焦枝铁路与枝柳铁路合并成焦柳铁路。焦柳铁路北焦作站、南至柳州站,全长1655千米,共有179座客货车站,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洛河大桥 ,又称李楼桥、李城桥。 1971年12月,当时的洛阳市郊区李楼公社自筹资金,兴建一座漫水桥。据说那个年代某军代表任洛阳市委书记时,特批钢筋、水泥,由李楼公社组织人工出力,才有了沟通李楼与市区的首座单墩漫水桥,该桥于1972年5月25日建成通车。桥全长176米、宽6米,连通了老城区和洛南,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至此洛阳市有了宽10米的洛阳桥、宽14米的魏屯桥和李楼漫水桥——这就是自新中国成立多年来洛河市区段的全部桥梁,洛阳百姓戏称为“两座半桥”。之后,洛河上的大桥建设停止了二十多年。

在使用了30多年后,李楼乡那座被称为“半座桥”的漫水桥早已不堪重负。于是2007年年底,在它的东边又建了一座新的李楼大桥。新桥全长787米,桥面宽12米,总投资2188万元,工程于2005 年开工建设,2007年8月建成通车。

现在李楼乡把已经报废的漫水桥经过加固并加装护栏,以新的面貌提供给游人一个游览、休闲、散步、纳凉的好去处。

已废弃的李楼桥,留一半作为纪念。上去走走,有点栈桥的感觉。

东环路跨洛河大桥,也叫李城大桥,它北接瀍河区,南连洛龙区,两端引线道路分别与中州东路、东环路对接,大桥总长1.4公里,其中跨洛河段为320米景观主桥,宽47米,双向六车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桥,同时兼具拱桥式景观桥特点。夕阳西下,风景如画。

  洛河中间

这首诗挺好,百度上找不到。

千年运河。隋唐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千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对于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起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奠定隋唐盛世的坚实基础。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林园橡胶坝

步道到此无路

  滨河南路向东延伸

上河堤准备返回,堤下是李楼镇李楼村,著名的种菜基地。

  大运河简介

七律 话隋唐洛阳

康柏渠

隋唐京洛盛空前,

有据史书千载传。

宫殿巍峨大气派。

里坊曲折漫盘桓。

女皇治世有真策,

炀帝显威镇四边。

万国来朝献宝物,

蛮夷觐见看龙颜。

乡村小庙,佑护一方百姓

  油菜花开,满目金黄

  这一片,李楼镇万年青村,滨河南路东延线

 娇女飞轮滑

文/乾宏

牵手娇女飞轮滑,

柳枝柔腰逐流霞。

古运河水波连歌,

声声加油洛阳娃。

2020.3.8.

伊洛鸟啼

  兄妹情深

南市码头

霓裳羽衣曲又称霓裳羽衣舞。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

《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这组雕塑的美女挺瘦,不知与唐代美女标准吻合不?

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系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华。画家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精到:红裙,青袄,白巾,绿鞍,骑鞍上金缕银丝精细的绣织,都显得十分富丽。夫人的体态丰姿绰约,雍容华贵,脸庞非常丰润,具有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

南市码头,就是这儿。你来过吗?

古人把洛水誉为“天汉”,即天河(银河),而洛阳就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宫”,天津即天河的渡口,故名“天津桥”。其时,隋唐城周围五十余里,人口百余万。洛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天津桥横跨其上,北与皇城的南门、端门相应,南与长达“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宽百步”的定鼎门大街相接,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当凌晨时分,晓月还挂在天空,天津桥上的行旅就熙熙攘攘车马如流了,无怪乎唐代诗人刘希夷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据说当时的洛阳人喜欢在月上柳梢之时观赏碧波荡漾中的天津桥,从此便留下了洛阳八景之一“天津晓月”的优美倩影。

回到新街跨洛河大桥南头。该桥桥头堡外立面采用隋唐皇家立面风格,厚实的底座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筑台而建"的特点,属于典型的盛唐"斗拱飞檐"建筑,彰显了整座大桥的庄严、典雅和大气。在主桥结构上,该桥选取在国内跨河桥梁建设中很少采用的多连拱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坚固、曲线圆润等优点。

以下图片拍于2018年4月1日

洛河之畔南市渡

2019年9月3日《洛阳日报》

今年暑期,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大热,西安的文化产业项目“大唐西市”也因此剧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其实,许多读者不知道,在洛阳,隋唐时期的南市,又称丰都市,其规模是长安东西两市之合,因南市而兴起的南市渡就是南市兴旺发达的见证者。

据文献记载,隋、唐两代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城内都建有规模庞大的市场,其中洛阳城内有北市、西市和南市三个市场。唐代杜宝撰写的《大业杂记》和清代徐松编撰的唐代史料专著《唐两京城坊考》里,都对洛阳南市有详细记载。两书虽然成书时代不同,但所记内容十分相近,由此可知所记应为同一地方,《大业杂记》中所说的“丰都市”,就是隋唐时期洛阳城内的南市。

据专家考证,南市最主要的位置就在现在洛阳龙门大道东、紧挨洛河南的曙光村、茹凹村之间。隋唐时期,南市周围坐落着洛南81坊中的询善、富教、延福、永太坊及通利、惠和、福善、思顺坊。

据记载,最繁荣时,南市有商户三四千家,是隋唐时期全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在隋唐时期商业贸易中占重要地位。历史学者辛德勇考证认为:“丰都市不唯南北‘居二坊之地’,东西也同样‘居二坊之地’,共占地四坊。”隋唐长安东、西两市均占地两坊,可见洛阳丰都市的规模和长安东西两市之综合规模差不多,说明隋炀帝于东都置丰都市,一开始就是把它作为隋朝最大的贸易中心进行建设的。

成就这一切的,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洛阳的地理位置,另一个就是以洛河为基础兴建的隋唐大运河!

公元605年,以洛河为起点,隋炀帝命开凿大运河,“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县(《通典》卷十)”。公元610年,隋炀帝命继续开凿江南运河,使得镇江杭州段通航。

有了大运河,人们把各地的货物集中在南市和洛河北岸的东市,再由此水路把西边的牛羊等运送至东南达江浙一带、东北至京冀地区,陆路往西经丝绸之路把丝绸、茶叶送达西藏新疆和中东一带;往北,还可以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把物品运往蒙古一带。

有河流,就会有渡口。南市应运而生,南市渡应运而生,渡口和河流、和市场相伴而存在,相辅而成。有大市场,需要大渡口;有大渡口,成就大市场;有河流,有交通,才能成就大渡口和大市场。可以想见,隋唐时期的洛河上,帆樯林立,往来竞渡;洛河岸边,杨柳依依,掩映古渡。渡口处,车来人往,好不热闹!那时的洛阳,那时的南市、南市渡,是怎样一番兴旺发达的景象!

当然,那时的洛河上,不仅有南市渡,还有天津渡、洛阳渡等,它们和南市渡一起,担负起隋唐水上交通中心的重任。它们像洛河岸边的一颗颗明珠,在隋唐的天空下,熠熠闪光。

  分享影阿新 zz作品

分享张曾元老师作品

借用洛阳一网友的诗:

南市码头群飞燕,四通八达里坊连。

千帆竞渡漕运景,皇城繁华居乐天。

虢国游春念玉环,瀍壑朱樱相望眼。

霓裳翩翩忆广寒,历历一眼阅千年。

  欢迎各位光临游览!

洛阳摄影

Hash:27457f60af97521f6641c677e5b31f368c9054a8

声明:此文由 天地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